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诗歌练习题

2023-02-22 19:28 作者:新编高中同步作业  | 我要投稿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春日郊外

[]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1)从诗歌的体裁看,本诗属于      律诗。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哀婉含蓄 B.雄奇瑰丽

C.高亢豪放 D.清新自然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感情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释】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 己的人生道路。

B.三四两句宕开一笔,描绘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C.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D.诗歌语言平实清浅,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意思是,鸡鸣的时候,路上还有黎明的寒气,在这早春时节,黄莺在皇城里鸣啭不已。

B.颈联寓情于景,通过对花迎”“星初落”“柳拂”“露未干等景色的描写,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兴奋。

C.这首诗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景,鸡鸣、莺啭、晓钟是听觉,紫陌、玉阶、旌旗等是视觉。

D.这首诗对仗工整,辞藻华丽,是酬和之作又不媚俗,不失礼仪和雅致。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字,暗示曹军虽有泰山压卵之势实现雄图大业,却终会化为泡影的结局。

B曹瞒眼里已无吴写出了曹操的自信大气,表达出作者对曹操这位英雄的仰慕。

C.颈联梦中”“箫声”“夜月这些意象,由《前赤壁赋》一文化出,令人黯然销魂。

D.尾联末句以景结情,作者的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给全诗笼上了一层历史沧桑感。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5.阅读这首现代诗,完成小题。 

 

吴秋山

孤馆的灯是青的,

窗外,垂下雪的球帘。

炉火伸出了蛇舌,

舐着室中的冷味。

又是残夜梦回,

枕畔的书瘦损了。

远处掷来一片狗吠,

击破沉寂的夜网。

(选自《中国新文学诗歌卷(1927-1937)》)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写旅人授宿的诗,诗人借助青灯、雪、炉火、狗吠等意象,营造了孤寂凄凉的氛围,令人感觉寒意逼人。 

B.诗歌第一小节写旅人身处孤馆,泛着青色冷光的灯,纷纷扬扬的雪花和似串似缀的珠帘,共同构成一幅自然的冬夜降雪图,饱含无限的惆怅之情。

C.第二小节用蛇舌来喻火焰,将炉火在雪夜中的跳跃摇曳之态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同时炉火的温暖与室中的冷味形成鲜明的对比。

D.诗歌第三小节不说梦醒”“梦破而说 梦回,是因为旅人梦中跑得很远,回到了温暖的家,一个字可以看出旅人思乡之切。 

E.诗歌短小凝练,多处借助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冷寂的夜晚,诗中有画,富有立体感。 

2)诗歌中有多处动词的使用非常精妙,试举两例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诗歌练习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