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成为用户/找痛点/设预期/设方案/最小成本验证~

2023-08-28 16:46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假设验证的循环怎么做,为什么有的人能很快的迭代认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独当一面,而有的人踩了很多坑还是爬不出来,过了很久依然没有获得认知质地的刷新

个人思考,目标感,复盘,还有本身的认知结构,内心驱动力,过往相关的努力的经历带来的一些对真知的渴求,都是很相关的

看叶教怎么说

这节课在业务地图中的位置,是单环节的业务突破口,所有的认知升级都指向我们的业务上实在的进展

价值是迭代效率++

一阶相关课程是,运营专业课,成长原理,融会贯通课——其实就是成长原理结构思维,就是上一篇总结的,问题解决的思维

这个业务突破的思路可以参考一个图理解下,图是流程,问题池→方案池→迭代计划

问题池里面筛选出重要问题,不重要的问题就不用关注了,然后每个重要问题有其方案池,可以挨个去试方案,然后得出迭代计划

业务段的迭代,其实这个迭代逻辑个人觉得,好像不是那么的合乎逻辑,但姑且先再复习思考一遍

确认方向,开启行动,摔倒起来,假设-验证,串联用户行为,驾驭业务环节

首先,如果能确认方向,为什么不能走假设-验证,如果能有用户行为,为什么不能先画用户行为流?如果从用户行为开始选方向,这产品大概率是对的吧,然后直接走假设-验证,业务通不是更容易,最后不就驾驭了业务环节?

所以不能懂既然是给认知的课,为什么要从无边的摸索开始找方向。。。而且第一步的确认方向其实只是像占卜一样的头脑风暴——个人觉得头脑风暴是集合大家的认知,去搞到更多的假设去走验证,而不是真的自己在那里各种天马行空的发挥。。。

对应的流程作用是,决定有没有做对的事——怎么可能开始就确认。。。

决定有没有认知,决定有没有足够的认知——这些个认知是什么的认知?如果是用户的认知,那用户行为不是更能认知?还是用户是最后才出现的所以最后才知道行为流?

决定认知对不对——这如果不拿用户来验证,拿什么来验证,所以用户不是最后才出现啊。。

决定业务通不通——如果业务是产品环节,那上面的说,如果业务是销售环节,其实也不是这样的

所以,个人是真的觉得这个从0-1的业务环节流真的是很,有点逻辑bug

所以个人觉得先定一个用户画像,搜集用户行为流,然后才是假设-验证产品。。。先这样

怎么快速迭代认知,首先要搞明白,假设的认知是什么?验证的对象是什么,要迭代的东西是什么

如果假设的方向都错了,那验证没有意义,谁能给这个方向呢?

比如像领导汇报,目标、方向、路径思考,然后被领导n连击问,发现从开始的方向就跑偏了

用一个实际案例来讲如何快速迭代认知:设计狗链

step A:画出用户行为流——看吧~~

遛狗行为流,被绑在家里,牵绳——被狗带着狂奔——下楼——被带着狂奔——找椅子休息一下——铲shi。。。——要解开让狗自己狂奔吗?——再追到狗绑回来——回家

所以要解决单手解扣,召回,单手系扣,单手铲shi

用户行为流不能通过访谈来搜集,因为事实上,大多数用户不具备自我觉察的能力,不具备需求成本的概念,各种各样的偏好只是观点判断,不是事实

互联网最成功的产品微信,有5亿用户说微信不好,10亿人要给他提意见,如果听了那就挂了

什么叫不好,不用才叫不好,不是以分手为目标的吐槽叫打情骂俏^_^

画用户行为流不要去访谈,第一步,成为用户——养一只狗

养什么狗,是否有做判断的认知——没有,最靠谱的居然是随便养。。。养起来再说QAQ

第二步,观察用户,给三天时间。。。专业人士的觉察和业余人生的觉察是不同的,认知获取也不同的,通过使用,得来的观点会带有个人偏好,观察用户,观察各种各样的用户怎么遛狗,逮到谁就观察谁就行了,不用完美狗链,只要秒杀现在就行了

不要先画用户画像,没有用户分类的认知,就先随缘

第三步,访谈用户,这时候才有资格去访谈用户

你是用户,一手信息,观察用户,1.5手信息,访谈用户,二手信息

只有专业的人才能识别用户的信息,用户评论和决策的时候是两码事

不要用调研报告来做决策

华为的第一批销售是联通电信来的,做项目很强,为什么,因为他们原来是客户,对用户行为流很清楚,就知道作为销售怎么去小客户行为流

没做过甲方就没法成为乙方的top sale

专业能力突破的点,是在更理解用户吗?看自己的专业能力是什么样的土壤培养起来的

step B:找出痛点行为

绳子解绑,绳子拖地脏,铲shi,绑回来

step C:设置预期行为

用户初始行为,预期用户行为,设定三个,艰难的拉狗,艰难的一面拉狗一面解绳子

预设预期行为,不涉及方案,如果定了具体方案,就会限定方向,一个环节的推进,不要急着思考具体方案

啥叫痛点行为,什么是YY的预期行为,什么是合理的预期行为

是对比前后的初始行为和预期行为,看有没有为用户创造价值,提高效率,省事省力的价值,简化步骤,省时,不让自己很狼狈等等

比如初始行为一面拉狗一面解绳子,预期用户行为,不用拉狗,瞬间解锁

step D: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后面有专门的课,暴力培养专业能力

比如蓝牙解锁,手机远程控制,飞机安全带的设计,自拍杆设计,自动伞的设计

要做预期管理,我们的灵感和创意只是假设,不是现实,在做设计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的作品很伟大

如果没做好预期管理,就可能会觉得领导没眼光,同事不理解“天才”,采购不支持等等

正确的心态,就是不把自己的设计当成就,而是当假设,假设就不是结论,而是迭代的起点

做表格的时候,什么变化会导致什么变化,哪些是结论型的,哪些是迭代型的,分颜色标记

这时候的表格就是,有初始行为,预期行为,用户价值,假设方案

step E:验证方案是否可行

怎么选一个方案做出来,比如开伞设计,个人想是买个伞来改装

这做出来很难的,但也很简单,难在哪里,简单在哪里,在于思维?

最小成本验证原则:时间、资金、资源,是常见的成本项,优秀的设计师一定会有成本的观念

最早电商的案例:想在网络上卖鞋子,然后有一堆没有认知的待验证,人们愿不愿意搜、愿不愿买、愿不愿意先付费后收获

别先搞全面的流程设计去开始做事,进货、打通支付什么的,逐条用最小成本去验证:找鞋子图片放网上查点击,增加“购买”按钮查点击,增加“付款”按钮查点击。。。渣男战术,永远给自己退出的机会。。。

设计还没有结束

基于假设,去验证,事实结果是什么(认知),原因(理解)是什么,二次决策,结果和复盘

如果事实结果不好,归因了,感觉很难解决,就到此为止了,就错过了自我突破的机会

设计总是会有bug的,总是要改的

从优秀到卓越的思维:继续迭代

第三轮尝试的时候,就换个颜色,每次到了新的轮次,就又是一次突破,每天都在拉开差距

第二轮优化的优化

第一轮是基于“不知道狗的类型”“不知道用户类型”来做优化的

第二轮的修正,比如哈士奇品类,女生用户

有了这样的轮次迭代表格,做年终汇报的时候也就不用再写总结了

月课的时候,个人成长公式,笨功夫,用这个表格来做基于目标的刻意训练挑战,找到跑通的记录,找到跑第一次和第十次的差异,然后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聪明的办法

迭代的内涵,和创新的本质,成本、效率、品质、幸福感

省时省力等等,提高行为效率,降低行为成本,提高使用过程品质和幸福感

从同一件事挖出新的收获

如果注重客户健康和幸福感的设计师,就让客户定时行动起来,去饮水机接水

如果注重用户行为成本的创新的,就不让用户去接水了

如果注重效率创新的,就直接出可直接喝的温度的水

注重品质创新的,母婴级自洁净免洗水杯

在各个场景下提升觉察用户行为流的顶级习惯

比如关注星巴克的排队,商场的设计等等

总结

画出用户行为流,成为用户积累一手认知

找出用户痛点,成本效率品质感受上的问题

设置预期行为

找出假设方案

最小成本验证

迭代方案

贯穿全程的绝对核心:基于事实而不是假设做决定!

over~

成为用户/找痛点/设预期/设方案/最小成本验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