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音频跳跃音乐:毛不易的孤独的203
武汉音频跳跃音乐:毛不易的孤独的203
虽然早有预料,但初到杭州时8月份的天气,仍然让在东北长大的毛不易感到无法呼吸——
这时的他甚至不敢想象,自己将在这座陌生的南方城市,度过 5个同样闷热的夏天。
作为一名学习护理专业的男学生,毛不易是孤独的。
大学几年,他眼见着同班几位男同学转换专业,周围聊得来的朋友越来越少,他也变得愈发沉默。
不是没想过换一个专业,但一想到需要办理各项手续、努力学习考高分,他便放弃了,“不想反抗”,那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在校期间,毛不易为了丰富业余生活,也曾参加过几场校园歌手比赛,虽然最终取得的成绩还算理想,但他仍不觉得自己是有天赋的歌手,大家都在循规蹈矩地生活,能够一夜爆红的人那么少,他不觉得自己会是“特别”的那一个。
2016年,即将毕业的毛不易到杭州某医院实习,一天工作 8小时,除了吃饭,剩下的时间他都在站着,“每天都累得想死”。
在医院各个科室内轮转实习时,毛不易最害怕去急诊科,那里工作强度大,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处理紧急突发事件,他不习惯这样风风火火的日子,也不喜欢疲惫不堪的生活。
他自认不是一个有天赋的护士,每次给病人扎针时,他都格外紧张。有一次,他给一位男病患扎点滴,对方手背上的血管很明显,“看起来好像两根针并排扎都可以成功”,但不知道为何,毛不易还是将针头扎偏了位置,最终挨了护士长一通数落。
因为这些“小事故”,毛不易对于自己日后会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的可能性,始终抱有怀疑态度。情绪最低迷时,他怀疑自己患上了抑郁症,想去看心理医生,但一想到医院的请假流程很麻烦,他便也放弃了。
“太麻烦了,算了吧。”
在毛不易的生活里,很多事情都是因为这个理由无疾而终的。
他越来越习惯平淡的生活,甚至一度因此走向平庸,“我就是大多数”。
在医院里,“死亡”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毛不易不会感到恐惧,那就像在动物园里看见大象一样正常。
当然,他也不是天生如此,初到医院时,他也会为病患的生离死别遗憾,可悲伤之后呢?什么都不会改变。
习惯了“无奈”之后,在杭州医院实习的那段时间,就成了毛不易目前生命中最孤独的时刻。
他无法诉说忧郁,因为那是普通生活里的普通情绪;他不能呐喊悲伤,因为“死亡”都变得平常。
日子,太无聊了。
实习后为了方便上班,毛不易搬出了学校的宿舍,在单位附近花很便宜的价格租了一个单间,门牌号为 203。
房间很小,进门右手边就是一张单人床,左边摆放上一张小书桌,屋子便被填得满满当当。
杭州冬季湿冷,又没有暖气,毛不易为了省钱一直不舍得买厚被子,只能盖着薄薄的夏凉被过冬。实在扛不住时,他给自己买了一张电热毯,于是他每天在家里的主要活动范围,就仅限于电热毯覆盖的区域。
毛不易很害怕寂寞,但又不喜欢外出社交,不需要上班时,他会给好朋友打视频电话,最长的一次二人足足对着镜头聊了 4个小时,“其实到最后也不知道还能聊什么,但就是不想挂电话”。
在出租屋里,毛不易的电脑总是处于开机状态,他会用它播放各类电视剧、综艺节目,“只要有声音就行,内容不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暂时掩盖孤独。
也是在那段时间,毛不易开始尝试写歌,单纯是为了记录,记录那些看起来一成不变,却也实实在在改变着自己的日子。
毛不易的第一把吉他是朋友丢弃的闲置品,他后续许多首成名作,都出自这把“废物利用”的琴。
在医院实习时,毛不易的工作需要“三班倒”。上早班要 6点钟起床,他想睡懒觉,于是便在《平凡的一天》里写:“每个早晨七点半就自然醒”;结束夜班通常是在凌晨,他会到医院附近的小吃摊上买一份炒饭和鸡爪,再和摊主闲聊几句:
冒着热气的夜摊、路灯下约会的情侣、带着轻雾的黑夜,以及未竟的美满和平淡的遗憾……不久之后,这些画面都成了《城市傍晚》的歌词。
时间又过去了一年。

经济条件最拮据的时候,毛不易用了十几分钟便写出了《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我的第一选择不是去环游世界,躺在世界上最大最软的沙发里,吃了就睡醒了再吃先过一年……
日后,毛不易哼唱着这首歌走上了更大的舞台,出于专业演出效果的考虑,歌曲也被优化改编,但无论后来的歌有多完美,许多人最爱的,依旧是毛不易弹着旧吉他,独自清唱的原始版本。
那个时候的毛不易还很穷,渴望用钱换取自由和时间。然而多年以后,他和大多数人一样,用自由和时间换了钱。
他是芸芸众生里的大多数,做着一夜暴富的白日梦,尽管眼下的日子一穷二白。
可没人能想到,这样作为“大多数”的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
感觉自己是巨星音乐:毛不易 -感觉自己是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