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翼杀手》拉片案例解析

——拉片,是一种学习及提高电影美术水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首先,我相信很多业内人士都曾尝试过以“拉片”这类手法,尤其对影视类作品进行分析及研究,以提高电影美术的相关知识。若对“拉片”一词比较陌生或者首次听说的人们而言,顾名思义,“拉片”便是对影片进行连续性的,逐个镜头的分析及研究,试图参透导演对影片所想表达信息的意图及表达手法。对于美术绘画而言,“拉片”即类似临摹绘画,研习画家对画面的处理手法及艺术理念。但不同的是,影视类作品与单幅画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顾分析手法及关注点自然也不同。在对绘画作品的学习中,仅是对静止画面的分析与临摹,在此我便不展开细说。而对影视类作品的学习中,不仅要分析单个镜头画面中的元素,亦要结合前后镜头,甚至是对比整片所表达旨意,具体的,连续的,且宏观的去深入解读影片。根据影片某一组镜头想表达的故事情节,机位,景别,场景调度及相对整片而言的节奏感来学习。
在此,我便以《银翼杀手》这部1982年的科幻作品为例,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做拉片学习这部电影的时候,是种如何体验。
简单说一下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21世纪的美国洛杉矶,复制人的诞生,人类世界的发展与消亡,人类与复制人在人性上的表达等等。整片以赛博朋克为美术基调,世界充斥着黑暗,压抑,惊悚的气息,顾整片的场景皆是以暗无天日,雾气弥漫的冷色调为主。嘈杂的街道,奇装异服的行人,威严高耸的建筑等细节都在影片中得到充分的诠释。大致了解了这部影片的基调后,便可以开始着手拉片练习。
景别
以这一组影片开场的镜头为例,镜头从室外的大远景镜头推近,至一座建筑中的审讯室,一位探员正在对一个复制人进行人性测试,随后被复制人枪击毙命。最初的大远景镜头,清晰的交代了外观世界的大致格局,压迫感,宏伟且黑暗的城市,以及明显的建筑风格历历在目。当介入一个新的场景或者介绍世界观的时候,通常会以一个全景镜头来拍摄。镜头切至室内后,同样是先给一个全景镜头,交代室内的格局及人物位置,测试的仪器及目标人物的状态,便是用特写镜头来交代,之后再切入二人的对话部分,多以中镜镜头,以展示人物的位置及动态。
当交代过全景镜头之后,之后多以近中景和小特写镜头连续拍摄,期间并未插入太多远景及大特写镜头,这一点便是我从这一组镜头中所学习到的,慢节奏无需景别频繁切换。

另外我还注意到,画面的中轴线两侧,无论镜头如此切换,每个人永远再轴线的一侧,以避免观者混淆。同时在远景镜头当中,视平线的位置极为重要,人物多在视平线附近或以下,说明在平淡的情节下,多是以平视或者俯视角拍摄。

物体的移动
这一组为两名探员乘飞行器飞往泰勒公司的镜头。我发现,在有物体快速移动的镜头中,镜头本身多是小幅度移动或者静止不动,物体在画面中,以合理的视觉路径移动,以保持一个好的动态构图画面。同时,稳定的镜头,亦可以清晰的交代外景内容,提高场景的辨识度。

拍摄
在这一组镜头中,拍摄手法运用得当,使得主角从室外进入室内,上楼,进房间,打斗,离开房间,几个关键位置都十分清晰。当主角驶向目的地,用一个远景镜头交代街景,随后以主角的视线引导,看向目的地的标题,下车,此时被屋内的复制人所察觉,用特写镜头表示。近景交代主角步入建筑,又是一个全景镜头交代建筑内的大致结构。并且是一个俯视角,随后主角看向上方,又是一个远景镜头,说明是一个高层建筑。随着光线从上打下,及主角的仰望,引出主角下一步行动会上楼,随后房间亮灯的房间便清晰出现在眼前。这一系列的拍摄手法使得主角移动轨迹十分清晰。随后的打斗部分是一组快节奏的镜头,与之前探索建筑的慢节奏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我发现,在黑暗的环境中,光源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指引作用。

下面的四张图便可作为这座建筑中的概念图,清晰地交代了建筑外,建筑内空间感,以及房间的诡异设定。色调区分明显。

而下面几张图可作为本组镜头的关键帧。相比上面的概念图而言,关键帧更多表达人物在某种动态下,所呈现出来的镜头感和表达具体的故事情节,亦可以诠释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些对摄影师的拍摄以及影片的基调有十分大的帮助。相比较而言,概念图则偏重对场景的设定。

当我们在分析这几张关键帧的时候,黑白灰仍然作为检验一个好的画面结构的最根本的元素之一。

分镜头练习
这接下来我将运用这一组镜头来进行分镜头的练习。这是一组描述探员与复制人的动作戏。

首先我看到的仍是非常清晰的场景调度。主角与复制人打斗过程中,不敌对手,顺窗户逃至建筑外,欲从一座建筑跃至另一座建筑逃离,险些坠落,却被追来的复制人救起,随后复制人说除了自己的遗言后死去。追逐过程中,雨夜漆黑,导演通过利用建筑一些明显的标志,例如蓝色的玻璃球,风扇状的物体,以及突出的钢筋,将地点A,B区分开。并合理的控制轴线,使得二人的追逐路线非常清晰。

当主角跃向对面时包住钢筋时,随着复制人的逼近,镜头从中景,特写,至大特写,将压迫感层层叠加,使得主角包住钢筋的手逐渐开始无力,身体下坠,并通过大透视的俯视镜头,将危险逼近的情节渲染的淋漓尽致。而对复制人的描述,则是以主角的仰视角为主,颇为真实。当复制人将主角救起的瞬间,镜头推后,切换成一个远景镜头,渲染出一种复制人掌控一切的力量既视感。

下面是我的一组拉片分镜头练习,深入揣摩每个镜头的用意及前后的衔接,节奏的变换。何时何地,应运用怎样的景别去拍摄?应如何构图?是用定镜头还是动镜头,还是动静结合?如何拍摄才能使得剧情清晰,避免混淆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拉片练习而学习到的知识点。同时,分镜头很注重绘制的速度,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将主次分明,人体动态表达清晰,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分镜师所需要具备的几项硬技术。

色调
最后一组镜头,我选择了在泰勒公司室内主角与女复制人进行测试的场景,之后主角与造物主交谈。色调也是在拉片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点,色调应配合打光一起学习。泰勒公司的色调被定义为黄色暖色系,并且是全程侧光打光,非常有神秘且高贵的气息,与整片的冷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女复制人在侧光的映射下,十分迷人,造世主始终在黑暗中,十分神秘。打光在整个影片中十分考究,且手法独特,非常值得学习。
此外,在这我想简单提及一下机位布置。分镜师的另一大作用,便是控制预算。在这一组镜头中,我省去了较多他们之间的对话部分,但在如此长的一个镜头当中,也许只架设了3-4个摄像机,便可以完成整组镜头的拍摄。越多的机位,或者其他场景中的特效部分,都会产生巨大的拍摄费用,这些都应在分镜师与导演的考虑范围之内,所以专业的分镜师,应具备的另一项最重要的能力便是在有限的预算方案内,完成影片的分镜工作。这便是影视类分镜师与CG类影片分镜或者漫画家之间最大的区别之一。

最后,我将这几组截图合并在一起,观察了几处特定场景的色调设定,与整个影片做对比,区别比较大。这样设计可以提高特定场景的辨识度,更容易被观者所铭记。

通过对《银翼杀手》这一部科幻巨作的拉片案例展示,希望大家对‘拉片’有更清晰的认识并提高重视程度。
欢迎阅读,下期再会.
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