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爷讲脾胃: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其特征是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免疫因素、药物因素等有关。此病不仅影响消化功能,还可增加患胃溃疡、胃出血、贫血、胃癌等并发症的风险。
中医认为,此病多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先天不足等因素导致气机失调,升降失常,气滞血瘀,寒热错杂,阴阳失衡而致。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可分为肝胃气滞型、脾胃虚寒型、胃气不足型、气滞食积型、胃热阴虚型、气滞血瘀型、寒热夹杂型、气血亏虚型等证型。治疗应以调理气机,健脾和胃,祛除寒湿,清热养阴,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
具体方药应根据证型而定。如肝胃气滞型可用逍遥散加减;脾胃虚寒型可用理中汤加减;胃气不足型可用六君子汤加减;气滞食积型可用保和丸加减;胃热阴虚型可用清胃散加减;气滞血瘀型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寒热夹杂型可用柴芩连朴汤加减;气血亏虚型可用八珍汤加减。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饮食调养和情志调节。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和生冷油腻之品;情志宜舒畅平和,避免过度激动和抑郁郁闷;生活宜规律有序,适当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顽固性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和调理。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有其优势和特色,能够从整体上调节机体功能,改善自觉症状,促进病体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也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选用适宜的方药和方法,定期复查,观察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也要配合西医的检查和治疗,如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和根除,胃镜的监测和活检,胃酸分泌的抑制和保护等 。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的疾病,患者不要轻视或忽视其危害,也不要盲目或随意用药。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善,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