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天心阁的两门炮
前一段时间来长沙玩儿,参观了天心阁。天心阁里面有两张大炮,让我印象最为深刻。这两门大炮足有几千斤,我去参观时早已蒙上了厚厚的一层金属锈迹,呈现出厚重而沧桑的红色,成为了历史无言的记忆和见证。当时太平天国军进攻长沙,大炮击中了太平天国的将领萧朝贵,士兵见将领已死,便放弃了进攻了三个月的长沙。大炮立了大功,后来被咸丰帝册封为红袍大将军。
皇帝册封大炮的历史,最早追溯到朱元璋他老人家。有一次朱元璋说,如果火炮在战争中表现很好就册封它,授予它名号。从此就有了皇帝册封大炮的历史。
看到眼前的红袍大将军炮,我突然想起了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到了清朝康熙的时候,大炮被授予了各种各样的名号,神威无敌大将军炮便是其中的一种名号。
在康熙平定葛尔丹、出征雅克萨抗击沙俄时,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时它承载着非凡的荣耀,然而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100多年之后,对抗英法联军的舰队时,清朝用的仍然是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战争两方兵器水平的悬殊,注定了这场战役清朝将大败。
而眼前的红袍大将军炮,始建于明朝末年,迎接太平天国的进攻时,却还在使用。
我站在天心阁的城楼上,禁不住感叹清朝兵器水平之落后,科学技术之停滞不前。
当清朝闭关锁国的号令一经发出,落后的种子便已经埋下了,此时的欧洲各国正摩拳擦掌正准备征服世界,于是世界的格局便悄然发生着变化。英国舰队用大炮震醒了城门,也震醒了一部分忧国忧民的人。他们被后来的人称为洋务派。他们看到了,中国器械、工业的落后,于是开始学习西方的工业、科学技术,兴办工厂。然而正如李鸿章而言,那时的清朝早已成为了一座破屋子,而他只是一个裱糊匠。于是便有了制度设计的变革,明治维新派,民主革命派,最终清王朝轰然倒塌,有了中华民国,大家发现中华民国还不够,于是有了我们今天这个国家。
有人从这之中看到了朝代兴衰的历史周期律,最终也是基于时代的禀赋条件,让他坚定地给出了一个答案:依靠人民。
每当我回味历史,总是不禁感叹这一看法的高度与前瞻性。
长沙已经成为了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而天心阁的两座炮,自有其无言的感慨与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