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买到一台称心如意的车

作者 —— 咖加用户:Chris Walker
这应该是一个几乎困扰着所有消费者的问题,因为汽车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产品,其产品的实用意义又体现在多个维度上,所以一般消费者也很难去较为全面地评价一台车对于自己的价值,买车两年之后后悔的事情实在是太常见了。所以这篇文章就给大家粗略讲解一下怎么选车和买车,一个核心思想:一定要货比货。
说一堆没用的理论还不如用实际例子来讲解一下,拿自己举例,家庭用车,预算50万之内,三个诉求,安静、加速快、满足四个成年人的乘坐空间即可。其实选车的过程在2018年下半年就开始了,预计购车时间是2019年春节前。

家里长辈本着“去西藏”、“出去玩走烂路”这一系列完全不符合实际的想法想要买SUV,所以最开始看车也是冲着SUV去的。因为有一定的豪华品牌需求(主要还是长辈开),所以重点就放在了豪华品牌B级SUV上。但是经过试驾之后发现都有一些不能忍受的硬伤,Q5L内饰气味太刺鼻长辈无法接受,DSG变速箱我无法接受(起步时候一点抖动都不能有);X3开起来非常好,但是后排座椅实在不咋样,而且噪音非常大;奔驰GLC无论是我开还是长辈开都会有驾驶位右腿膝盖和内饰碰撞的问题,并且动力总成、悬架以及后排座椅的表现都很差。
所以豪华品牌B级SUV就不再考虑了,由于绝大多数使用场景都在铺装路面上,性价比太低且产品都有硬伤。

接下来考虑的是豪华品牌C级轿车,雷克萨斯ES被第一个排除,绝对动力不够强,在可负担价格范围内的300h次顶配后排座椅不尽人意,而且在当时一车难求;奔驰E300L因为哪哪都不行也被排除,主要是动力总成、悬架、座椅都有明显问题;奥迪A6L因为当时还没有换代,而且即使换代了价格也是虚高,所以也被排除。最后剩下的530Li反而是最早试驾的车,其产品力特性完全满足购车需求,在两家4S店分别试驾530Li运动套装和豪华套装之后将购买车型定为530Li低配加座椅通风选装包(操控方面二者区别不大,运动套装更好一些,但是舒适性方面豪华套装更加完善,几乎达到了完美的水平)。
以上所有试驾和选择在2018年8月到10月之间完成,下面要做的就是等待年底的冲量优惠。而在此期间,考虑到上一台车12年不到60000公里的使用情况,决定将买车预算从50万降到35万。因为绝大多数时候这台车都会在停车场停着贬值,最大的实用需求也是在周末的时候长辈去看望长辈的长辈,如果没有自驾游的话每年的里程可能连3000都不到,所以考虑到这种情况,把预算从50万降到35万也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再次进入选车阶段,过程不再赘述,之前的买车需求中的三个要素标准都有下降,其中不再考虑的是品牌因素,因为在试驾50万级别SUV时发现同价位轿车和SUV的产品力差异巨大,所以试驾过2.0T冠道之后本着不乱花钱的原则放弃了所有SUV车型(汉兰达始终没有试驾车所以不考虑)。最终经过试驾筛选出来的有三台车,第一款是宝马320Li M运动套装。

丰田皇冠末期次顶配,选择这个配置的原因是有座椅通风并且手动方向盘调节无法满足我的驾驶坐姿,最高两个配置的电动调节版本可以。另外标准后排座椅舒适性已经足够好了,多花将近三万块钱买顶配意义不大。

十代雅阁混动,因为预算充足所以没有看配置。
到目前为止,所有理性选车的部分就结束了,最终三台轿车包含了非豪华品牌C级行政轿车(皇冠)、豪华品牌B级运动轿车(320Li)和非豪华品牌B级家用轿车(雅阁)。从理性层面考虑这三台车对于使用者而言的产品力都相当优秀且性价比接近,都是可以购买的选项。

感性阶段排除的第一台车是雅阁混动,主要原因是我实在是不喜欢开混动车,不管产品力如何(LC500h除外),对我个人而言可以手动干预挡位的自动变速箱是刚需,油耗并不重要。此外长辈认为雅阁的前轴滤震太硬,且隔音水平并没有达到预期,所以排除了雅阁混动。
剩下两台车,皇冠和320Li,级别不同,风格完全不同,皇冠舒适性无敌但320Li的驾驶感受又让人爱不释手。对于这两台车我都没有意见,最终的决定权也在长辈手里,毕竟是主要使用者。

最终的选择是320Li,家里长辈虽然没有明说但我猜原因有3个。第一个是320Li的操控感还是非常诱人的,在舒适性上也可以接受;第二个是家里亲戚有一台13代皇冠,不想买“一样”的车(我认为这个理由有些荒谬);第三个还是觉得长辈可能还是考虑了一部分品牌因素,所以最终选择了320Li M运动套装。当然在买车期间因为车源紧张,我也强烈推荐过短轴车型,但被否决,个人感觉也有一部分“空间面子”成分在里面。
简单总结一下,这次的买车过程大致分这些步骤:
抛开喜好因素大范围试驾。这一点其实是很难的,一个是时间维度,另一个是产品评价维度。但是时间上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提早计划来解决,而产品评价维度的解决方法相对比较复杂。我个人的建议是不管懂还是不懂,首先都要排除销售方引导性言论或者说是所有外界信息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谁说的都不听,就听自己的。而试驾也可以将同类型,同价格的车安排在一天集中试驾,哪台车的哪方面产品力比较强也可以清晰地对比出来。并且建议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记录下来,以备下次试驾的时候参考,用这样的方法应该也能将选车范围缩小到5台车以内,并且这5台车怎么说也是同等价格下产品力比较优秀的车型,起码买了不会吃亏。
确定购车预算,这一步本应是第一步,因为最开始没有仔细考虑,导致重新制定预算后重复第一步,浪费了一些时间。简单来说要结合自己的经济能力、用车需求来确定。这一步很简单,比如说从50万降到35万这件事说白了还是经济能力不行(穷),35万的车停楼下贬值可以接受,50万的车每年只开3000公里就不能接受,非常直观的一件事。
根据个人喜好选出最终车型,建议留一个备选,这样的话在最终买车议价的时候会方便一些。这一步也很简单,喜欢谁就去买谁。此时经过筛选留下的车一定是价格能够接受且产品力不差的车型,说白了就是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
当然,要是在买车前就有喜欢地不得了的车型那是再简单不过了,不管这台车好赖,把钱的问题解决了就行。但是还是建议多试驾体验一下,毕竟获取更多信息可以防止买了之后哑巴吃黄连,毕竟上万块的预算对谁来说也不是小数目。(特别有钱除外)
下面就说说买车的经历,确定购买车型配置之后开始全市范围内问价格,如果有时间的话建议到场问价,因为这次通过这种方法问道的价格最终差异在一万两千元之多。个人认为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的周末还没值钱到这种地步,完全划得来付出这个时间去减少不必要的开销。期间也遇到了4S店瞎报低价的事情,都准备刷卡了说没车,要涨价,所以建议也是不要太犹豫,毕竟跟人勾心斗角这个环节还是有一定的赌博成分在里面,各位自己琢磨吧。
最终还是找了熟人,裸车28.7万,其中包含一万三千八的装饰(必须)和一个六千多块的选装(最后一批车厂家强制选装)。这个价格当时在19年4月陕西应该是比较低的价格了,但是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并不是最便宜的,因为在准备买车的时候也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店内上保险选了最便宜的,花费9000左右,税25400,最终落地价格32.2万
18年十二月初确定车型后我建议直接购买,因为新款G28三系确定19年上半年国产,F35的生命周期已经走到尾声,价格稳定但销量依然坚挺,总体上处在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下。但是当时家里长辈听汽车系同事一句“年后买车便宜”,非要等到年后再买,而F35年后的行情反而比年前更贵,最后到订车的时候华晨宝马最后一台F35都已经下线了,所以在这里白白损失了不少钱。据4S店的熟人说18年11月是最便宜的时候,同配置不带选装包含强制装潢的价格在27万元左右,最低成交价能到26万5,年后买车反而比11月份贵了超过5000块钱,还被迫加了一个没什么用的270度环影摄像头。
其实总体上讲,在产品生命中期的车,比如当时的雅阁混动,年后买也许会比年前便宜一些,但是对于像320Li这种即将停产,价格几乎没有水分并且仍然月销上万的车型来说,还是见好就收比较合理。所以在买车的时机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现在这台车的里程接近6000公里,给大家说一个目前遇到的问题。这台M运动套装的排放标准是国6,个人怀疑2018年4S店的试驾车都是国5,所以在动力总成上有一定的区别,因为在这个问题是在试驾车上没有的。
导致的结果是低速不够平顺,经过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是变速箱标定的变化,直接原因是液力变矩器的锁止范围大幅度增加,根本原因是为了改善油耗还是排放,这个不清楚。具体症状表现为低速小油门工况收油会引发轻微顿挫和拉扯,并且小刹车深度减速停车在20公里时速以下可以明显感觉到变速箱换挡的过程,也就是刹车深度不变的情况下刹车的反向加速度会有波动,日常市区堵车工况的行驶感受比较差。但是反过来想,还是比A4L双离合变速器偶发的抖动以及C级的分段式起步好得多,就这样吧,这就是目前遇到最大的问题。

另外还要提一下胎噪的问题,这套轮胎的噪音表现跟路面情况紧密相关,试驾路线上的路面状况极好所以胎噪很小,但是日常使用时发现胎噪在一般的沥青路面上会很大,80公里时速以上就会有些吵了。打算过几年直接换成普通轮胎,问题应该可以得到解决。

还有就是原厂刹车片的刹车泥极多,每开1000公里就必须要清理一下,不然轮毂看起来会非常脏。

并且我也非常讨厌C柱这里造型的处理。

油耗不是很清楚,唯一一次测量油耗的路程是从西安开到青海。历时大约9个小时,全程85%高速,车速和路段限速一致。还有10%的国道和5%的国道盘山路,盘山路全是非铺装土路。采用加油跳枪的方法计算油耗,实际油耗是6.5升,行车电脑显示6升整。以这个误差估算,市区行驶表显油耗8.5-8.7升,大概实际油耗应该不到10升,驾驶风格属于基本不考虑油耗,不超速的前提下能快则快。这个成绩我本人觉得是不错的,燃油效率可以接受。在此插个题外话,在排除每两小时服务区换人的前提下,还走了不少国道,平均时速都能达到85公里每小时……

前排座椅高度调节的按钮在往下降的时候很难降到最低,以至于我第一次试驾3系的时候甚至觉得坐姿高地离谱。原因是坐垫下降那个触点很难接合,后来试了很多次才成功碰到那个触点,不过调好之后直接坐姿记忆就行了,这个触点的使用频率很低。

坐姿、方向盘位置、档杆位置我都给常满意,印象中除了同级别其他车型之外也只有新款马3能做到这么夸张的低坐姿。机械手刹对我个人来说用着反而比电子手刹更舒心一些,位置也很方便操作,总之我个人觉得F35的前排人机工程学设计没有任何缺点。

(模拟我本人在驾驶时的视角)
很多人觉得上一代3系内饰不好,以我个人来说并不认同。首先以中控操作的角度来说所有基本操作都可以通过物理按键完成,并且找按钮也不用移开视线。所有控制面板都尽可能地靠上,中控屏紧贴挡风玻璃下沿,布局非常好(虽然那个屏幕一般都是被我手动关闭的)。另外内饰上基本没有什么导致强光反射的高亮配件,专注驾驶就完事了,好用不分心就是我对内饰的需求。

而新款G28的中控屏下移,而且空调按钮非常小,空调显示屏也非常小,以实用的角度来看是不如F35的。虽然中控屏位置的更改是为了方便触控,但是个人感觉意义不大,F35的车机我用了大半年都没有发现任何需要触控才能实现的功能,用旋钮就足够了。最主要的是国产版本(图片里是海外版)高亮的内饰件实在太多了,我个人很不喜欢。

老款的仪表也比新款读数清晰很多。

新款的仪表虽然符合基本逻辑,内容也更加丰富,但我个人感觉读数不如老款清晰。
最初也考虑过买F35还是G28,最终选择F35的原因主要有:
便宜;
我更倾向于F35的仪表和M运动方向盘,G28方向盘3、9点盘幅过粗,没有F35方向盘握着爽;
在当时G28配置未知,机械素质未知,没必要冒险赌博。
而G28上市后的M运动比F35末期M运动少了方向盘换挡、后排遮阳帘和后排座椅分体折叠这三个非常实用的配置,所以现在看的话买F35还是非常香的。

然后就要夸一下F35的操控和动力了,在3000多海拔的青海偏远小城跑山,操控及其稳定,进弯刹车和方向的配合非常好掌握,出弯的时候动力和挡位也可以及时到位(即使在4000米高原上动力衰减并没有想象那么明显),涡轮迟滞几乎无法察觉,后轮255宽胎也很难打滑,体验极佳。

虽然和皇冠相比损失了一些动力和配置,舒适性也相差甚远,但是3系在满足日常驾驶需求的同时还能让我收获许多皇冠上没有的驾驶乐趣,这也许就是320Li存在的意义吧。而我认为最难得的还是在各家厂商都在追求所谓豪华感、科技感的2019年上半年,还能买到这么一台实而不华,驾驶体验充满参与感的轿车,不容易,真的不容易。未来这台车可能就要为我家服役超过10年,美其名曰“长测”吧。目前除了尝试漂移后B柱会在四轮高低差较大时异响之外就没有发现别的问题了,希望买到的是假宝马,不要漏油,就这样。

(下一个想买的是LC,希望这辈子能够实现)
最后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希望大家在未来都能买到自己满意的车,也希望我的经历可以帮助大家来完成这一愿望。各位注意身体,好好挣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