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同到一体:什么是民族文化?什么是天下大同?

文摘:
……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民族文化”指的就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其实,这是窄化了的民族文化内涵,是狭义的民族文化。广义的民族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质、集中反映民族风貌的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体表征。2003年,我国启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推动和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少数民族文化,而是包含了汉族与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费孝通先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入考察,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并于1990年总结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指的是每一个民族都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仅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还要培育好、发展好自己民族的文化。因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他们生活的样式,发挥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因此,可以说“各美其美”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美人之美”,指的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指的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中华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中华文化生机和活力之所在。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具体体现,也是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内涵,XXX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
——袁凤琴.民族文化与校本课程:几个内涵亟待澄清 [J].中国民族教育,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