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 ark(8)

2021-07-26 16:28 作者:joef_jostar  | 我要投稿

3 能参与二创活动的比例

我们常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并以此自豪。但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过这五千年创造的文化遗产有多少?马督工在《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里做过计算。从出生文明开始,到二十一世纪,中国这片土地上一共生活的人,高估了算,大概是200亿。其中,在新中国生活过的人,往低了算,约为20亿。差不多十分之一。

   但是,很显然,创造和传承文化比例的比例,不能按1:10计算。当代我们受过教育的比例肯定比之前的180亿高了一个数量级,而创造文化产品的能力基本和受教育比例成正比的,更何况现代的教育远优于以前的教育,现代人在学校外接受文化产品的数量也超过古代。所以现代人创造文化必然远胜于过去。可以肯定地说,新中国创造了我们五千年文明以来所创作的文化遗产的一半以上。

   此外,信息化时代使得文化产品的传播成本非常低。而二次创作由于依托已有的IP,其成本相对偏低,再考虑到鹰角公司的默许态度,《明日方舟》二次创作的门槛也很低。

因此,《明日方舟》一方面受益于工业社会创造文化产品能力之高,一方面其二次创作门槛低,传播成本低,再加上鹰角落后的生产力客观上逼迫玩家自发创作,最终表现为其二创产品非常多。

4我是谁?我是“博士”

上文已证新中国创造了我们五千年文明以来所创作的文化遗产的一半以上。实际上可以进一步讲,我们现在的很多所谓“传统”其实都是现代化的产物。任冲昊在《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举了大量例子。此外,他也从自身经验出发:“人生只有几十年,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童年看到的东西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是天经地义的传统。比如说我老家在山区,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少,80年代之前往往是出来工作才能用粮票买米面吃。农民在90年代之前的主食是玉米。小时候我周围的农民训斥孩子不好好读书,说的就是:‘考不上中专,一辈子在家吃棒子面!’。那时候我就认为,玉米是我家乡自古以来的食品,代表着贫穷和落后。直到我20多岁了,无意中听我父亲说,六十年代县里边派技术员下来,教农民种玉米,我们那边的主食才从高粱变成玉米。我大吃一惊,才意识到,玉米面对我父亲这一代人来说也是新事物,是比高粱更好吃,更有影响的新事物。”

   据统计,《明日方舟》安卓总下载量约为三千万次。考虑到诸多干扰因素,即使悲观地看,其玩家总数也在百万级别上。作为参考,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有二十个少数民族人数少于一百万。正如同哆啦A梦,黑猫警长在如今成为大多数中年人的共同记忆一样,不出意外,几年后《明日方舟》也会成为一代手游玩家,“博士”,的传统。

   而这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传统”是既得利益的遮羞布。因为从生物学和人类学角度上,我们的祖辈几千万年来生活在稳定的环境,改造社会的能力很弱,只能适应自然界的节奏。所以我们潜意识里会倾向于认可父辈们的传统,不认可就会被淘汰。如果不接受教育,我们大多数都会是保守主义。

   而目前从《明日方舟》的直播,二创等衍生行业正逐步形成利益集团,其最乐于这个传统继续保持,让自己继续获利。所以他们会“保卫”“传统”,不择手段地加强“我是博士”的共同概念。对内,体现为“迷迭香的万字论文”;对外,则体现为树立靶子,比如有组织地攻击有历史恩怨的《少女前线》。看起来作用不大,实则意义非凡。至于社会公德,在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读书笔记 ark(8)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