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1年与2022年湖南高考历史卷比较理解系列之一

2022-06-12 20:29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2021 年,湖南省高考开启了历史自主命题的进程,其真题首秀,选择题众说纷纭,有 赞有弹,而非选择题让人击节赞赏,更值得认真品味。2022 年高考,历史真题中湖南卷又 率先出现在大众视野面前,其中的大题得到全国各地的一些历史教师朋友的充分肯定,我个 人也以为不错。故结合 2021 年的省卷非选择题真题,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认识,敬请各位 批评指正。2022 年卷,无论材料形式、问题设计还是主题风格,都具有强烈的 2021 年卷命题风范, 体现了试题命制的稳定性、延续性。图表题就是其中之一。当今信息时代,一大突出特点就是进入“读图时代”,图表的优点是生动形象,视觉冲 击力强,信息量大的同时大大节省了阅读时间,并且避免了学生直接摘抄得分的可能,历史 图表用于历史考试,具有相当突出的考查优势。2021 年的优势,在 2022 年得到了继承与发 展。我们回顾一下 2021 年的 18 题,该题主题是经济全球化,考查了世界史、经济史、图表 材料分析,以通过曲线图做材料的第二问为例,其鲜明的亮点如下:

01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布局精彩纷呈

(1)试题以材料与设问之间的时间错位凸显问题 中心意识。设问的时空要求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这就要求学生坚持以问题为中心, 对材料进行相应的舍弃与补充:1880 年至 1914 年这三十多年的曲线,因为在一战之前,所 以必须舍弃;而“以来”则是直指当下,因此曲线缺失的 1996 至 2021 年的信息,学生则需 要通过所学知识进行补充完整。继全国卷之后,湖南卷再次告诫广大考生:要坚持问题的中 心意识,材料服务于问题,答案服从于问题。材料和所学,均服从于问题的需要,千万不要 将材料视为一切。

(2)图表是分析历史大脉络的上佳材料。问题是全球化百年进程的大脉络问题,但材料阅读和作答表述的考试时间严重有限,该材料以曲线图的特色完美突破了这一 困境,借助全球化典型代表“贸易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移民指数”的百年数据,勾 勒出全球化百年进程的发展变迁,直观、清晰、扼要,使其成为服务问题的完美材料。

02答案条理性强,逻辑清晰,深得国卷精髓

(1)对1914年到 2021年的百年全球化历程,如何进行阐释性梳理?借助曲线和我们所学,以及 9 分的设置,我们可以清晰的划分 出经济全球化发展三个时间历程,明白表述为全球化进程“受阻”,全球化水平得到“恢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每一点都紧扣“经济全球化”这个主题词,而“受阻”“恢复”“加 速发展”三个简要的动词则尽显历程的特点,这正是全国卷长期以来答案表述的基本方式。【参照国卷多题答案表述,例如 2010 年新课标卷明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同时,“阐述”这一要求,具有明显的“历史解释”素养视角,三个阶段的历史原因分析,坚持了 各自阶段的经济本色:“经济干预”(从罗斯福新政到斯大林模式,乃至希特勒法西斯专政)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新兴技术革新”,同时注意到相应阶段中对经济具有 重大影响的政治阶段特征:“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两极格局的解体”。【参照国卷多题答 案表述,例如 2019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继全国 卷之后,湖南卷再次告诫广大考生:要坚持答案的主体意识,历史用语坚持运用史实名词,逻辑阐述紧扣主题中心。 

03历史脉络意识强烈,价值导向清晰

国卷有历史时间设问错位的传统,这种错位的好处,一是有利于新材料新情境的设置,二是便于考察学生的历史素养令死记硬背者受挫,三是我向来特别赞赏的,以考试拓展、丰富、完善学生的历史认知。从6学分制下的三本必修中的经济史,到最新的 4 学分制的《中外历史纲要》,一方面皆凸显了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重点,另一方面又均回避了全球化的曲折性,全球化进程表述都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直接 跳到二战后。此题时间错位的设问从一战爆发开始,借助数据曲线的典型材料,给学生带来 了一些闪亮认知:

(1)历史的发展具有曲折性,从一战开始到二战结束,三大曲线迅速下降, 全球化进程受阻,20世纪前期,就曾发生过“逆全球化”,战争与国家不适当的干预,是全球化进程的敌人,这一历史至今值得我们警惕;

(2)历史长河有助于我们认清历史的定位, 正是有一个1945 年之前的骤降为参照物,因此,二战后的这一段全球化进程,在曲线图大 数据面前,就不再是我们诸多师生以为的“发展”,而是较长时间的“恢复”,直到 20 世纪 末,金融和移民指数,都尚未达到 20 世纪初的高度。此问的阅卷结果,是 48.2%的 0 分,25.6%的3分,22.2%的6分,4%的9分(数据参见余柏青教授课件《2021 年高考历史命题思想及高考真题评析》,下同),这一方面很好体 现出了该题作为选拔考试的区分度,另一方面,基于历史序列考生整体水平状况,这道优秀 的 9 分试题平均分为 2.46 分,难度值 0.27,又显得此题难度偏大。这道属于 2021 年18题第二问的经典试题,在 2022 年的高考中,对考生回答 17、18 题,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指导作用。首先,我们看 2022 年卷第17题,这又是一道图表材料题,由柱状图和曲线图构成“秦 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图。与2021年题比较,此题具有鲜明的继承与变化的特征,表现如下:

(1)设问高度相似,但分步明晰。第一问设问是阐述全球化进程问题的翻版:“指出中 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9 分)”2021 年题,“影响因素”是 潜藏在“阐述”一词中,2022 年题则明确将“趋势”和“因素”分开,明晰了回答问题的步骤,降低了学生理解难度,减少学生表达的混乱。 

(2)时间跨度稳定,具有鲜明的历史大脉络特征。两年试题的三道必做题时间尺度重 复,均分别为共和国史、百年史、千年史。作为图表题,时间尺度进一步拉长,2021年18 题全球化试题跨度百年,2022 年 17 题粮食问题试题则跨度两千年。 

(3)图表继续曲线,但丰富创新更多。国卷长期主打地图和表格,省卷试题设计与国 卷比,具有进一步的拓展创新。2021 年以曲线图立题,2022 年试题则以柱状曲线图立题, 柱状图以产量与需求量双柱图为比较,构成供大于求到供不应求的变化;并且建立总量、人 均双纵向坐标,以柱状图和曲线图分别对应,构建社会经济总量与个体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联系。 

(4)内容继续刷新,拓展丰富考生的认知。材料继续保持浓郁的错位感,例如我们常 将“明清”视为一个阶段,但是在该题数据中,明清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在“产量与 需求量比”方面,明朝粮食总产量远高于粮食总需求量,而横跨古代和近代的清朝,则历史 性的出现粮食总需求量远高于粮食总产量,这也是人口迅速增长下的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也 令“人均粮食占有量”进入到 696 市斤的历史警戒线上,从而再次突破学生的思维惯性,在 “史料实证”下学会尊重事实,洞悉历史,展开思考。 

(5)设问创新,人文情怀永恒。2021 年 18 题第 1 问 “分析经济全球化在 1870 到 1914 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时间终点在 1914 年,因此以原因设问来凸显对和平的珍爱,在第 2 问中则在非经济因素中,通过第一阶段的“战争”,第三阶段的“两极格局的解体”,表达了对战争和冷战的批评,整个试题构建了“经济全球化”同“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反思,人 文关怀跃然纸上。2022 年 17 题,则在第 1 问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创新了第二问设计,这正是学生高考出来纷纷说的“还出了一个 6 分的小开放题”,在这一问的设计里,建立了粮食生产的经济数据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将大历史落实在小生活里,落实在英雄将相之外的芸芸众生那最真切的历史“社会生活”中。这向来是我个人十分钟爱的视界,无论当代历史研究的新方向,还是以史为鉴的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它都具有真切的价值。历史的终究,还是“以人文本”,历史的观察,还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其次, 2021 年 18 题第 2 问,也对 2022 年 18 题第 2 问的回答具有立竿见影的指导意义。让我们对比一下:2021 年题是“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9 分)”2022 年题是“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9 分)”。因此,学 生考场一出来,就说这一切太熟悉了。什么是“阐述”?要有基本原因的分析。什么是“以 来”?要拓展至当下。什么是 9 分的“变化”?进行历史大脉络下的阶段划分。当然,2022 年 18 题共和国城乡关系史,更是 2021 年 17 题共和国城市基层民主史的延 伸拓展,视角依然立足在祖国的大地上,立足在人民生活的世界里,行进在“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历史探索与历史学习中。

让我们回顾一下 2021 年 17 题“共和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试题,为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史、文字史料考查,主要亮点如下:1、具有突出的思想情怀。作为“新四史”的历史考查,与其它试卷聚焦会议、革命、 经济、外交等角度不同,湖南卷命题选择了基层民主发展这一重要历史视角,凸显了坚持人 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民主的这一重要历史内容,也可视为是对 2018 年全国Ⅰ卷村民自治 试题的致敬或拓展。两份材料两个问题,既实现了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双考查,又清晰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主制度探索的持续性。

2、史料情境设置灵活,考试区分度高。以第一问为例,概括背景,以往许多学生就是 通过逐句摘抄材料得分,而此次命题,6 分的问题,材料一提供了八个句号的内容,需要取 舍;而且内容多为体制变革本身,选择这些内容本身则与“背景”概括要求不符;同时,第 一点“政权性质变化,工作重心转移”并非材料直接摘抄可得。阅卷样卷数据为 20%的 0 分,47.8%的 2 分,27.7%的 4 分,4.5%的 6 分,很好的体现出了该题作为选拔考试的区分 度。 

3、答案逻辑和思想导向,深得国卷精髓。该题实际上为三问:“背景”“变化”“意义”, 皆为历史分析的基本视角,也是国卷常用但高考得分不易之问。背景分析,学生通常从政治、 经济、文化角度回答,但这是国家视角,与高考坚持的小切入新情境的具体设问视角并不相 同,国卷长期以来走的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彼及此的道路,从国家政权性质变化、党 的工作重心转移开始,最后落到基层管理体制探索本身。意义则从基层民主开始,再波及到 经济、城市管理等相关领域。答案均立足基层民主本身。这是通过考试反复引导学生就事论 事进行思考,虽为考试,但起到了很好的历史教育作用。以此再来观察 2022 年的湖南卷18题,这种从形式到内容再到素养情怀,其传承的意味非常明显。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2021年与2022年湖南高考历史卷比较理解系列之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