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国历史》忠义无双可比典韦,父子皆是忠烈之士 ---傅肜,傅佥

2018-08-25 22:36 作者:月上西楼し  | 我要投稿

    在三国时期曹魏曾有一员猛将名为典韦,曹操甚喜爱让他贴身护卫并称其为“古之恶来”张绣因曹操纳其婶,颇感耻辱,于是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留下断后抵挡叛军战死。

        在三国中刘备的账下也有一人,此人虽默默无闻但其忠勇并不亚于典韦,此人便是傅肜


        傅肜(róng)在三国演义中名为傅彤,南阳义阳(今湖北枣阳)人,曾追随刘备入益州。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封傅肜中军护卫,随刘备伐吴,东吴求和不成便向曹丕称臣同时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前去应战,汉军一路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占领秭归。次年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夷陵,建立了大本营,吴军大都督陆逊死守不出,两军僵持不下。

夷陵之战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汉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公元222年8月陆逊率全部吴军反击,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汉军队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汉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汉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很快就攻破汉军营寨四十余座,杀到刘备主营声称活捉刘备,此时傅肜杀出立于营前,

傅肜抵挡吴军

为保护刘备撤退亲自率部断后,死战吴军,吴军不能破,一直杀到所部士兵全部阵亡只剩傅肜一人,吴将便大喊傅肜让其投降,傅肜骂道:“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遂与吴军拼杀至死。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评价到:“彝陵吴蜀大交兵,陆逊施谋用火焚。至死犹然骂吴狗,傅肜不愧汉将军。”


傅肜死战吴军
演义傅肜战死


其子傅佥,乃是蜀汉后期名将,曾随姜维伐魏,炎兴元年八月(公元263年),司马昭兴兵攻伐季汉。  九月,魏镇西将军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胡烈进攻阳安关。 傅佥和蒋舒防守阳安关,蒋舒打算投降,于是欺骗傅佥说:“现在魏军到达,不出击反而闭城自守,不是好的办法。”傅佥答道:“我们奉命保住关城,只要守住关城就是功劳,今违反命令出战,如果丧师军败,辜负国家,徒然死而无益。”蒋舒说:“你以保住关城为功劳,我以出战破敌为功劳,请我们各行其志。”于是率领军队出城。傅佥以为蒋舒出战,蒋舒却投降了魏将胡烈,胡烈趁防守空虚攻袭阳安关,傅佥格斗而死。魏国人对他就义的行为非常钦佩。

司马炎评价到:蜀将军傅佥,前在关城,身拒官军,致死不顾。 佥父肜,复为刘备战亡。天下之善一也,岂由彼此以为异?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论者嘉其父子奕世忠义。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评价:一日抒忠愤,千秋仰义名。宁为傅佥死,不作蒋舒生。


演义里傅佥就义



《三国历史》忠义无双可比典韦,父子皆是忠烈之士 ---傅肜,傅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