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特发性震颤(手抖)

2023-08-05 13:36 作者:共济失调德元  | 我要投稿

特发性震颤(手抖):运动障碍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症状:

肢体、头部、下巴、下颌、声带震颤,平衡困难、步态障碍。

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拿东西,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

需要注意的是:

  1、帕金森有手指震颤,特发性震颤没有

  2、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可以考虑排除继发性震颤的发病来源(继发为其它疾病或治疗所致)

  3、肌张无力

手术治疗:

  1、脑深部电刺激术(感觉异常、平衡失调)

  2、丘脑毁损术(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3、A型肉毒素:暂时性使肌肉放松

共济失调(与大脑有关)

症状:  

感觉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在睁眼时减轻,闭目时加剧,伴有位置觉,震动觉减低或消失。因深感觉障碍下肢重而多见,故站立不稳和步态不稳为主要表现。患者夜间行路困难,洗脸时躯体容易向脸盆方向倾倒。


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性共济失调不受睁眼、闭目或照明度影响,不伴感觉障碍,有眼球震颤、构音障碍、讷吃和特殊小脑步态,即行走时两足分开,步距大小不一,步态蹒跚不稳易倾倒。

辨别:

1、站立不稳、步态蹒跚不稳易倾倒,失去平衡;

2、肢体笨拙,协调动作障碍;

3、伴肢体感觉障碍、无力、辨距不良等;

4、伴眼震、讷吃(发音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吞咽障碍等;

5、伴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

6、伴智能不全或痴呆、精神异常等;


病理性手抖的情况较为严重,多是永久性的,由于某种疾病使大脑负责运动协调功能的区域受到损伤,多见于帕金森病、酒精中毒、小脑病变或痴呆等。可分为静止性手抖和动作性手抖。


运动性手抖是只在运动时出现手抖,当运动接近目标时抖动加重。如医生给病人做指鼻试验时,要病人伸直前臂;再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食指尖越接近鼻尖,手的抖动就越明显。运动性手抖无规律,抖动幅度大,受情绪影响而增强,常见于脑神经和上肢神经的病变。


姿势性手抖为身体受累部分主动的保持某种姿时出现的震颤,临床上最常见于特发性震颤,如果你的抖动在肢体活动时明显,静止时减轻或消失,同时家族中有相似患者,并且饮用少量酒后可减轻抖动的话,则应首先怀疑特发性震颤。


手抖的原因:

  1.精神刺激以及惊吓

  2.外伤

  3.压力以及工作生活环境

  4.颈椎病

  5.大小脑神经元病变

  6.脑萎缩等

此外,还有疲劳引起的疲劳性震颤、体内电解质紊乱引起的肌肉震颤和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手部肌肉震颤等。


特发性震颤(手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