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拉菲诺音语的语法

原文地址:https://w.atwiki.jp/zarabel/pages/11.html
翻译:科学金丝枣糕子
校对:幽灵
瑟拉菲诺音语出自小说《黄昏色的咏使》,是作者细音启编写的原创语言。由于剩下的几篇的内容分别为词汇对照、赞来歌汇总和名词解释,前者较为简单,后者对于读过原著的人来说也不是必要的东西,因此这里不做翻译。
以下部分为正文。
前言
可以认为,瑟拉菲诺音语和瑟拉菲诺真言的语法基本和英语基本相同
因此这里将参考英语语法来进行解读
由于音语和真言的语法存在很大差异,这里将对两者分别进行记述
另外,此处使用了中学水平的英语知识来记述,所以烦请见谅。
主语(音语)
主语可以说是语法的核心。
在英语中,主语是以“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除此以外的称呼)”这样区分开的,而在瑟拉菲诺音语当中也是这样。
第一人称“我”是用yer,第二人称“你”则是用lor。
第三人称和英语一样基本是用名词,特别一提的是,表示“那”、“那里”这样的意思的词是hir。
此外也有将相当于英文the的jes翻译成“那”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和英语不同,在瑟拉菲诺音语中不会像I和we那样根据单复数对主语进行变形。
也就是说,“我们”也是用yer,“你们”也是用lor。
主语(真言)
第一人称是Sew,第二人称是用E或者Ez。相比之下用E的情况更多一些。
第三人称的情况稍微有点复杂,会根据单复数对主语进行变形。
“那”这样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是Uhw或者Uhz。
指代“他”或是“她”这样单数形式的人物时用Uhw。
指代“那个”这样的人物以外的事物的单数形式时则会用Uhz。
指称人物的复数形式如“他们”、“她们”时是用Aha。
指称人物以外的复数形式如“那些”时则是用Ahw。
这点还需注意区分使用。
顺便一提,英文中动词的形式也会根据主语的形式进行相应的变化(比如“三单形式的s”等),但是在瑟拉菲诺音语和真言中并没有这样的情况。
be动词(音语)
be动词就是英语中的“is”、“am”、“are”这样的词,在以下内容里我们会将瑟拉菲诺音语和真言中起同样作用的单词也称作be动词。
在瑟拉菲诺音语中表示“是”以及“在”的be动词是besti或者qusi。
这两个词的区别在于,当主语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二人称时是用besti,第三人称是则是用qusi。
· 例:第三人称be动词(音语)
jes kless qusi medolia lef cirkus, medolia lef zarabel
その旋律は 心の奏(ゆらぎ) 涙の音色(おどり)
那阵旋律是 心灵的奏鸣(撼动) 泪珠的音色(舞动)
jes: 那(冠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e)
kless: 旋律
medolia:音色
lef: ……的……(相当于英语中的of)
cirkus: 心
zarabel:泪
直译过来就是“那旋律是心的音色、泪的音色”。
这个句子的主语是jes kless,为了表达“A是B”这样的意思而使用了be动词。
因为主语是第三人称,因此使用的be动词是qusi。
be动词(真言)
瑟拉菲诺真言中相当于be动词的动词是nes和kis。
主语是第二人称的情况下是用nes,第三人称则是用kis,第一人称的情况还不明确。
从音语的例子看来,第一人称的时候可能也是用nes的。
· 例:第二人称be动词(真言)
E nes elah feo vilis Selah pheno tes Selah solit
セラの愛(名)と孤独とを知る者よ
明了瑟拉之爱(名)与孤独者
E: 你(第二人称主语代词)
elah: 者
feo: 关系代词(英语中的which)
vilis: 知道
Selah: 瑟拉(的)
pheno:名字
tes: ……和……(相当于英语中的and)
solit: 孤独
直译过来就是“你是知道瑟拉的名字与孤独的人”。
因为这里的主语是E,所以be动词用的是第二人称下的nes。
肯定句
瑟拉菲诺音语、真言的肯定句写法和英文相同。
也就是说,是按照“SVC”“SVO”“SVOC”“SVOO”等形式,用主语、谓语、宾语、补语、修饰词等来表示的。
(S:主语 V:谓语 O:宾语 C:补语)
· 例:SVO结构的瑟拉菲诺音语
Isa yer she riena xeoi pel
夜色の鈴を鳴らせましょう
令夜色的铃声响起
Isa: 撒(感叹词)
yer: 我(第一人称主语代词)
she: 让……(意图的助动词,相当于英语中的will)
rien: 响
xeoi: 夜晚的、夜色的
pel: 铃
这个句子是SVO结构,省略了主语。
直译过来就是“撒,让我来敲响夜色的铃声”,但是翻译成日语时句子中不会有“我”。
翻译成日语的时候往往主语会被省略,这点还需注意。
主语是yer,谓语是she riena,宾语则是xeoi pel。
否定句
正如书中所写的那样,在句子里的动词之前插入neckt或者heckt就可以表达否定的意思。
neckt和heckt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使用在音语中,后者主要使用在真言中。
· 例:用到neckt的否定句
Lears neckt ele ravience Shadir
何処にもいない 至小夜(ちいさなあなた)
不存在何处 直至深夜(小小的你)
lears: 你
neckt: 不……(否定词)
ele: 存在
ravience:最(表示最高级的词)
shadir: 夜
多少有点难懂,不过直译过来就是“不在此处的你是离深夜最近的人”
和英语一样,在动词前插入了表示否定的neckt以后就变成了否定句
疑问句
因为赞来歌几乎没有出现过疑问句所以不太容易弄清楚,不过在句首插入deus就成了疑问句。
虽然说起到了英文中疑问词的作用,但是相较于英文中有若干个疑问词的情况,deus可以表达全部的疑问含义。
(deus兼有what/when/which/who/where/how等的意思)
· 例:使用了deus的疑问句
Deus Arma?
なぜ牙を剥く?
为何敌对?
deus: 疑问词
arma: 露出敌意
非常简短的例子。
顺便一提虽然这个例子并不是出自赞来歌,不过因为使用了瑟拉菲诺音语所以也放在了这里。
祈使句
在书写“给我去……”这样的祈使句时,要在动词前插入O或者De。
如果是用音语写的句子是用O,真言的话则是用De。
但是,仅限在虹色名咏的真言中,要用Te来代替De ,空白名咏的真言则是用O。
· 例:使用O的祈使句
O univa sm thes hypne
微睡(ゆりかご)の中へお帰りなさい
回到似睡非睡(摇篮)之中吧
O: 表示祈使语气的助动词
univa: 回到
sm: 到……(介词,兼有英语中to和in的意思)
thes: 冠词(可能相当于英文中的a?)
hypne:迷迷糊糊
动词univa前面带有表示祈使语气的O就变成了祈使句。
· 例:使用De的祈使句
Ao/ De Orbie Clar, nemne Ses colin hypne
ああ、約束の歌よ わたしに安らかな眠りを与えて
啊啊,约定之歌啊 赐予我安详的睡眠
Ao/: 啊
De: 表示祈使语气的助动词
orbie: 约定的
clar: 歌
nemne:给与
Ses: 我(第一人称代词)
colin: 安静
hypne:睡眠
“De 名词 动词”这样结构的祈使句。
像这样在中间插入名词构成的祈使句,可以更加清楚地表明命令的对象(特定的命令)。
被动句
被动态,换言之在写被动句的时候,要在动词前插入da或者r-。
如果是音语的话就用da,真言的话则是r-,和祈使句不一样的地方是不能在中间插入名词。
· 例:被动句(音语)
Isa da boema foton doremren
さあ 生まれ落ちた子よ
来吧 呱呱坠地的孩子
da: 表被动的助动词
boema: 出生
foton: 落下
doremren:孩子
用表示被动的da把后面的boema变成了被动形态。
· 例:被动句(真言)
Ec pheno r-isel noi elenis kamyu, nefit Uhz yulis
心の記憶 書き記したあなたの名前 たとえ消えてしまっても
心之记忆,写下你的名字,即便就此消失
Ec: 你的(第二人称所有格代词)
pheno:名字
r-: 表被动的助动词
isel: 记录
noi: ……中(英语的in)
elenis: 心的
kamyu:记忆
nefit: 即使……也
Uhz: 那个(表示人物以外的事物的第三人称主格代词)
yulis: 消失
直译过来就是“你的名字即使消失了也依然被书写在心中的记忆里”。
顺便一提r-和动词之间不能加半角空格。
连词
在连接形容词和动词的时候,要在中间插入-I-或者-c-或者-Ye-。
音语和真言在连接形容词的时候都是用-I-,然后音语连接动词时用-c-,真言则是用-Ye-。
连接名词时是用ende(音语)或者tes(真言)、-di-(真言)。
· 例:形容词的连接(音语)
lor besti redi ende kele-l-lovier
紅く 鋭く 美しい
鲜红 锐利 美丽
lor: 你(第二人称代词)
redi: 红色的
ende: 并且(相当于英语的and)
kele: 锋利的
lovier:美丽的
这里kele和lovier用了-I-来连接。
· 例:动词的连接(真言)
Te shamis pel cela-Ye-soa
煌めく鈴よ 祝して響け
闪耀之铃啊 祝福吧 回响吧
Te: 表示命令的助动词(仅限虹色名咏)
shamis:闪耀(可能是shanis的拼写错误)
pel: 铃
cela: 祝福
soa: 回响
cela和soa之间用了-Ye-来连接。
格位
英语中“I - my – me”、“you - your – you”、“it - its – it”这样的词形分别为主格、所有格和宾格。
主格基本上只作为句子的主语使用,翻译成“……是”或者“……做了”。
所有格就是翻译成“……的”,放在名词前面表示所有权。
宾格则是放在介词后面作为宾语使用,翻译成“在……”“……的事”等等,一般除了主格和所有格以外的格位就是宾格。
瑟拉菲诺音语中也存在这样的语法规则,而且相当的复杂。
因为有些内容在原著中没有提及,所以有关这点依然是一片空白。
此外,音语中句首有时会用大写字母,有时会用小写字母,其中的规则也尚不明确。希望能够有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