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理论剧场 • 国美跨媒体艺术学院知识点【如何阅读一本书】

2023-04-17 16:40 作者:琢木考研中心  | 我要投稿

:: 2 0 2 3   ::

R  E  S  H  A  P  E 

重 塑

「  精准聚焦;研学深耕  」


WELCOME ZUMUER

/ 欢迎大家和琢木一起探索设计∞可能 /

-#About Godard如何阅读一本书
国美跨媒体艺术考研 - 理论剧场//


进入网络时代以来,我们慢慢进入到了一个信息爆炸和过载的境况里,我们认识、了解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媒介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而这种获取形式的变化又渗透到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人们不再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也很少再去电影院沉浸在黑暗中享受影片,不再购买和订阅报纸和杂志,我们的生活被移动媒体占据了,无论在地铁、人行道、家里的客厅......人们很少会交流和看向窗外,都在低着头浸淫在短视频里。但这种碎片化和扁平化的资讯真的能够满足我们的学习和求知欲吗?这个时代的人们不需要阅读了吗?在关掉手机短视频、直播以后陷入的巨大虚无和空洞在告诉我们,答案并不是这样的。

无论是实践专业或是理论专业,阅读书籍对于备战考研、研究生之后的学习或是自学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人通常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阅读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重视阅读书籍的数量,并且通常看完了一本书以后完全没有收获,将阅读的时间、内容再次放入了遗忘之海当中。


「理论剧场」琢木各学科知识讲堂系列专栏,是针对各学科与设计考研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面向同学的干货分享,每个学科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从点出发,由线聚焦,面面俱到地剖析讲解专业知识内容,关注更进设计趋势,把握学科专业设计动态,优化自身专业技法能力,充分展现专业素养。无论是艺术设计学习者还是爱好者,在为好学者提供新资讯的同时,也希望能通过促进交流而激励年轻创作者在创作的路上持续前进。


本期将对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的作品《如何阅读一本书》做一次简单的导读,以重塑阅读的习惯,在备考的初期就能够找到好的阅读方法,为理论学习打好基础,在未来的学习中,无论是新闻、报告、论文、书籍等等,都能够实现获取新的资讯或者是增进理解力式的阅读,享受一个愉悦的阅读过程。

阅读时我们可能是为了获取新的资讯或者消遣,比如阅读报纸新闻,这种类型的讯息对我们来说会比较简单,阅读结束以后就能够获取到新的信息,和我们的知识储备水平是相当的。也有可能是为了增进理解力,通常是为了学习新的知识,我们可能对这类知识了解不多或者完全不知道,从而需要去阅读比我们知识储备水平更高一级的书籍。同时,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也会有更好的阅读吸收效果,为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提升自己而主动地去阅读,相比较把阅读当作一个沉闷、无聊和被迫的学习,前者肯定更能轻松地去进行自主学习。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也会提到精读和略读,这其实就是一种阅读的层次,根据阅读书籍目前来说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时间来选择要仔细阅读或者是大概浏览。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则提出了四种阅读层次,即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渐进并包含彼此的。


基础阅读是最基本的阅读,在这种阅读下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这句话在讲什么?”在没有语言障碍的前提下,从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我们通常就已经具备了基础阅读的能力。


检视阅读是通过粗读、略读和快速浏览的方法来确定这本书在讲什么,我是否对这本书感兴趣并想要进行下一步更加细致的阅读。

检视阅读中可以先从书名开始判断这本书的类型,并研究它的目录页来了解这本书的结构,也可以看一下这本书的索引,之后挑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随便翻阅一下。

在检视阅读中,进行粗浅阅读的过程中遇到难读的书时要先从头到尾读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要去注意阅读的速度,区分重要性。必须要注意的是检视阅读并不代表可以非常散漫地去进行,它也是需要专注力的。


分析阅读是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是比较复杂的、系统性的阅读。

在进入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具体要求之前,就我们之前提到的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我们需要去培养一些习惯,需要自我要求。要带着问题去读书是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的,但要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去阅读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又成了陌生的部分。

一、提问题

首先,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主题)

其次,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再次,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需要了解整本书作出自己的判断)
最后,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有必要去了解吗?)
带着这些问题进入阅读,并能够在阅读时和阅读后来回答问题,才能让一本书真正地属于你。二、做笔记

做笔记也是阅读中非常重要的,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了解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在书上或者是其他任何的电子媒介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者相同的观点,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

1.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

2.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
3.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做顺序编号;
4.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同样或相关的观点,可以整合起来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5.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
我们现在也越来越多地直接阅读电子书,那么一个好的笔记库软件也就成了关键,之后的文章中会具体介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软件以及如何去使用它们。

以上这些都是进入到分析阅读所需做的准备。

作者对分析阅读提出了十一个规则,以便我们能够很好地学习如何进行分析阅读。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对书分类,判断其是小说、科学、哲学论述类还是实用性书籍;

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这就是说你要尽量简短地说出整本书的内容是什么;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关键字词),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规则六: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主旨句),找出其中的主旨;
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以上的几个规则是我们帮助我们进行分析阅读的,接下来的几个规则则涉及到了如何来公平地评判一本书。在阅读时我们总是非常容易轻易地评判一本书的好坏,即使我们并没有看完或者看懂它,我们可以参考以下的几个规则来改正自己的习惯
规则九: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作者同时还对如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也提出了很多的方法,但由于这是一次导读,所以不做多余的赘述,详细的方法大家可以自己去读这本书学习并实践。


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通常我们需要就一个主题去阅读不同的书目;

阅读的最终目标就是主题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第一个要求就是知道: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来说,所牵涉的绝对不是一本书而已。第二个要求则是:要知道就总的来说,应该读的是哪些书?

主题阅读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步骤,要注意的是主题阅读就是要能面面俱到,而自己并不预设立场。步骤一:找到相关的章节。把这些书整体检视阅读一遍。你的目标是找出书中与你的主题极为相关的章节
步骤二:引导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在进行主题阅读时,我们要建立一组词汇,首先帮助我们了解所有的作者,而不是其中一两个作者;其次帮助我们解决我们的问题。这一点认识会带我们进入第三个步骤。
步骤三:厘清问题。我们也得建立起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最好的方法是先列出一些可以把我们的问题说得比较明白的问题,然后让那些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
步骤四:界定议题。当两个作者对同一个问题有相当的了解,所作的回答却完全相反或矛盾时,这才是一个真正有参与的议题。

这些阅读的方法并不是要让阅读者去死死遵守,而是要能够不自觉和无意识地去运用它们,以便能够增进自己的理解力,做好研究,而千万不能把这些方法当作教条式的东西去使用,这样的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变得索然无味。


以上就是国美跨媒体艺术理论剧场有关“如何阅读一本书”解析的全部内容。关于跨媒体艺术的干货还有更多内容要和大家分享,请持续关注…注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要准备考研的同学,建议从现在开始,大量的阅读与积累,培养个人思维与见解,夯实跨媒体艺术理论基础~


理论剧场 • 国美跨媒体艺术学院知识点【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