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简单粗暴的评估方法
关于创业公司,有个粗糙但有趣的理论,就是下面三者有两强则能生存,三者都强则是NB公司: 1. 有合适的产品(产品) 2. 有现成的客户(客户) 3. 有产品交付客户的能力(交付) 下面简单说明一下: 产品包括实物、平台,也可以是服务或知识产权等等。 客户,也包括客(Jiu3)户(Rou4)关系,指随时准备掏钱的人或机构。 交付能力,综合指生产、销售、质量和售后服务等相关资金能力和供应链能力。 一、 举几个例子: 贾跃亭的汽车,只有1,没有2和3,失败。 特斯拉早期,有1和2,2含马老师铁粉,但3弱。按上述理论已构成了生存要素。上海工厂极大补足了3,变成NB公司。 小米和特斯拉比较像,由1和2起家,解决了3的供应链问题后,成为世界500强。 锤子手机是个比较有趣的案例,同样由1和2起家,3很弱。锤子第一款T1发布价格3000元,比小米第一款1999元足足高了50%,而其粉丝群体的消费能力并不属于高端,所以这不是一款合适的1。后来锤子靠坚果拿回1时,2已经大量流失了,更糟糕的是3从来没解决过。 那么反过来,只有2和3可以成功吗? 答案是肯定的。 大量的关系型公司,哪怕没产品,中标后外包即可,只要自己资金链不出问题,还是能成功。(核酸公司算不算此类,留作课后作业。) 二、 最常见的创业公司,是在只有1的情况下做A轮融资。 这时,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已经不在创业者了,战略投资者反而是关键,因为他们可以带来2和3。 头部风投最大的能量,是遍布社会的关系,他们即使投了二三流产品,也可以成功。 有时并不是那些投资人的判断力是神,而是这些关系是神。 然而,互联网公司仍是有趣的话题。比如说长期亏损的B站、知乎等算不算成功,巨亏的优酷、美团等算不算成功。从财务角度上看,他们仍没有合适的产品,但他们有2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