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世界根本没获救,深剖芭比乐园的自由骗局




如果生活不费力就完美,那么人的创造力又从何体现?
生活是一种表演,而不是一种体验;自由是一种概念,而非追求;快乐只是一种指令,而全无感受。
这些网红环境的美好,往往都是割裂的,他们无法成为一个自然、有沉淀感、成体系的真正人文环境,无法提供真正的感受和体验,因为大家去消费的,已经不是食物的色香味,而是在这种精致环境里吃精致食物的我。
但是,这种伴随痛苦的自由,却又是人性力量和尊严最重要的体现。因为掌控这种自由,是需要实实在在的气力的;拥抱这种自由。是需要实实在在的魄力的。
但是,被他者一次又一次冲击的过程,恰恰是经典芭比稳固自己的主体性的过程。
在芭比乐园,每个芭比的存在价值都是被提前赋予的。芭比有她的设定,芭比有她的使命,芭比有她的行动纲领。但是人不同,越真实的人,越不可名状,人的存在没有意义,人只能在创造生命的体验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意义。人生的乐趣不会来自既定的概念,而来自于一种热情地探索着自己的不明确性。
在充满设定的世界,你看似可以有自由,有大把选择,但你实际上只能选择已有的设定,你的自由只是一种框架内的自由。当概念不和生命经验关联,就可以轻易上升为每个人人生中的正确时,这种正确不会有效指导你的人生,它只会沦为商人手里一本万利的产品。
在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在舆论环境复杂又强势的时代,在女性主义思潮蓬勃发展,却难免陷入一些道貌岸然的算计的时代,在绝对主体越来越被推崇,愈加容不下他者的时代,我们的处境,和芭比乐园里的芭比的处境,未尝没有呼应之处。被概念塑造的自我,被口号驱动的主体,未与真实体验连接过的自我认知,芭比们沉溺在某种虚幻的主体性里,恰似现实和网络世界里,有概念无体验,看得到口号,看不到血肉,执着于构建“我应该是谁”,而忘了去寻找“”我究竟是谁”的活得极度失真的那部分我们,对“带节奏”没有抗体,在别有用心的商人眼里等同于money。
所以芭比世界的觉醒,不是从客体到主体的觉醒,而是一个人从虚幻主体走向真实主体的觉醒过程。
时代的口号会更替,正确的弄潮儿有一天可能会成为落伍者,就好像一度象征着女性力量的芭比娃娃们,在下一代眼中成为了“令女权运动倒退50年”的存在;又好像曾经是女性魅力符号的芭比,遇到了现实世界的高龄女性,不禁惊讶于她的美丽。当我们去夸一个年长女性美丽,若不是出于正确,那我们是在夸什么?我想,是阅历。而阅历是什么?是一种她作为女性去体验世界,丰富而复杂的感受积累。她美就美在,她是一个珍贵的、女性生命经验的鲜活样本。
除了去更新新的观念及纲领外,我们相信,发觉女性的真相,研究何为女性,也是一件重要的事。只有揭露从古至今,形形色色的具体女性的隐秘真实的心理经验,生命经验,历史经验,对女性的经验世界进行反神秘化,我们才能改变那种对女人单薄的规范叙事,否则每个时代会有每个时代的巫女,就像每个时代也会有每个时代的正确芭比。你不一定要去做那个随时可能会过时的正确芭比,你也可以像芭芭拉一样,去做一个真正的人,真正的女性,去书写自己“不可名状”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