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终结 装备鉴赏 附录10 “曳光弹”突击部队

心灵终结 装备鉴赏
附录10 “曳光弹”突击部队

在“大反抗军”时期,有这样一支部队,他们总是战斗在最前方,率先突破敌军的封锁与防御,或者是在战斗最艰难的时候为大部队提供有力的支援。他们打开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防御缺口,为芸如转移打开通路;他们在鹿儿岛突击登陆与金川工业取得联系。在白令海峡的鏖战中,他们一直是进攻部队的前锋。
在焚风正式建立之后,这支部队仍然是最后堡垒最精锐的作战力量之一。在厄普西隆部队进犯某一地区,或者是焚风计划进攻某一区域时,他们总是最早到达战场的部队。凭借着自身优异的技战术水平,他们能在大部队赶到前攻下前沿阵地并且固守。
这支部队最早在中国的番号是克什米尔近卫独立团(编入焚风后改组为焚风第66突击团),他们最早的标志,是一枚燃烧的子弹,子弹后方是一面红旗。由于这支部队酷爱使用曳光弹为炮兵指示目标,再加之这支部队常常为大部队打开敌军防线,指示进攻方向,因而其他指战员大都称呼这支部队为“曳光弹”团。焚风将这支部队改组之后,他们的标志变成了刻印在外骨骼胸甲上的一颗尾部散发着光线的子弹,或者是粘在衣服上的相同图案的臂章。而“曳光弹”这个绰号也正式被该部队所采纳。

“曳光弹”部队在改组初期编制全部为轻步兵,规模为一个团,共计2000人左右。该团除了下辖三个营(一个营500人)以及团部(100人)以外,还有一个团属炮兵连和一个团属通信连。
在非战时状态下,“曳光弹”部队的三个营实行轮班制执勤,一个营战斗值班、一个营训练、一个营休息整备(炮兵连和通信连采取其他制度执勤)。这样可以保证在任何状况下部队都能够迅速出动。若是战时状态,各部都会进入战斗值班状态,随时等候命令。
在“曳光弹”第二次改组之前战斗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安克雷奇战役。
在拉恩率领生物兵器突袭并正在占领机场时,“曳光弹”部队第二营的部队和炮兵连及时抵达了机场,并在附近建立起防御,封锁了离开机场的各个要道,并且不断向被占领进攻。他们最终成功地控制了三分之一的机场以及导航台,让厄普西隆后续空降部队的后续增援无法再继续投送。为了保持战斗力的充沛,一营接替了连续激烈战斗五天的二营,进驻前线。同时三营也抵达了战区,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一营或者发动反攻。“曳光弹”部队及时赶到了战区,成功为大部队赢得了时间。
厄普西隆原计划通过机场迅速占领安克雷奇,从而摧毁焚风在阿拉斯加的科研中心,继而重创焚风的对抗力量。如果成功控制安克雷奇,那么厄普西隆将会通过空中力量(可能是各种碟子)向阿拉斯加内陆扩张。如果厄普西隆成功达到预定的目标,对焚风而言将不堪设想。

“曳光弹”部队的出现却打乱了厄普西隆的作战安排,迫使厄普西隆的闪电战演化为在安克雷奇周遭地区与焚风部队进行的山地战与消耗战。即使在战役中后期厄普西隆重新控制了机场(通过顶着焚风的防空火力空降大量的狂兽人,来突破“曳光弹”部队构筑的防御阵地。值得注意的是,安克雷奇周遭地区的制空权在整个战役期间都摇摆不定),并迅速投入了重装备,但这段时间焚风早已经按照战前早早拟定好的撤离预案,有序地将所有的科研设施、资料、人员等安全地转移了。
“曳光弹”部队在这次战斗中损失惨重,许多部队为了坚守阵地而全军覆没。炮兵连在敌军的空袭中损失了所有的装备,人员也伤亡殆尽。团部的警卫连和团属通信连为了补上防御缺口也上了阵地,最终幸存者总共不到二十人。作为主力的一二三营损失则更加严重。
“曳光弹”部队在撤离机场阵地后便退出了战斗,但正是因为“曳光弹”在战役初期的兵贵神速,才能让安克雷奇重要的科研资源安全地转移。
安克雷奇战役后,“曳光弹”部队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休整。这段时间内部队开始在最后堡垒各个部队中选拔优异的士兵,以补充战斗中损失的人员。同时也在这段时间,焚风生化防疫部队与焚风生化快速反应部队相继建立起来,以应对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大规模生化武器攻击。“曳光弹”也派遣了三名骨干成员,前往焚风生化快速反应部队学习如何反制生物兵器。(毕竟“曳光弹”部队在机场战斗时,对海量生物兵器进攻的场景印象很深)
在恢复元气以后,“曳光弹”仍旧继续先前的轮班制,并且时不时派遣骨干前往狂鲨先锋、科洛尼亚侧翼以及焚风特种战略战术与安全保障部下辖的各个特种部队进行学习交流。
“曳光弹”部队的第二次改组,主要集中在部队从轻步兵转向机械化步兵与轻步兵并重的改变上。最后堡垒的高层与“曳光弹”的团长、政委、副团长、团参谋长进行交流后,最终确定了改组的具体方式。
(简单点,就是芸如从钱包里拿出了一沓钱来,交给“曳光弹”部队说:“想买什么自己去挑吧。”)
改组之后的“曳光弹”部队,不再有先前单纯的轻步兵作战单位了。首先是编制上的改变,“曳光弹”部队的番号从焚风第66突击团改为焚风-最后堡垒第1快速响应部队,仍然属于团级单位,并且规模有所扩大。(另外,“曳光弹”部队的从始至终都隶属于最后堡垒军事指挥部)除去团部的警卫连,部队分为两个装甲步兵营(第一营、第三营)与两个陆航步兵营(第二营、第四营),以及团属陆航中队与团属炮兵连。
在具体装备上,两支装甲步兵营都装备了最新的巨鳄载具和豺狼突击载具(另有一定数量的扫荡者无人机),以掩护步兵进行攻坚战、城市战以及更迅捷的穿插突击作战。副团长还远赴佛罗里达,采购了一批浣熊悬浮干扰车,都装备给了这两支装甲步兵营。

两个陆航步兵营,保留有大量老部队的战士(占比很大,但其实总数不多),并且装备了经过科洛尼亚侧翼改进过的秃鹰攻击机。这些秃鹰攻击机改良了发动机,还将机腹投放钉刺的舱室扩大,经过保形处理后改造为载员舱,以便于地面部队的快速部署。在装备采购阶段,拉什迪甚至还推荐经过焚风深度改进的螳螂坦克作为空降战车,但被团长婉言谢绝了。(谁TM想要高科技的垃圾呢)
团属陆航中队,则接收了另一种除去机翼武器,换装大推力发动机的通用起重版本的秃鹰攻击机,机身中后段被改造成宽大的货舱。
团属炮兵连,装备了一些火力有所加强的扫荡者无人机,以及从狂鲨先锋采购的容忍者自行火炮(以激怒者支援车为底盘的卡车炮)。
在改组之后,“曳光弹”部队的一支装甲步兵营和一支陆航步兵营将会一直处于战斗值班状态,而另两支则训练休整,经过一段时间会有一次轮换。团属陆航中队和团属炮兵连则会一直处于训练状态(有适当的休假安排),接到命令则会立即整备出动(毕竟这两支不会是第一时间响应的)。
一旦出现突发状况,所有还在训练休整的部队立即整备待命,而正在战斗值班的陆航步兵营立即赶往热点地区,装甲步兵营则时时跟进。在陆航步兵营初步控制局势之后,装甲步兵营应该及时赶到,并一起执行后续行动。其余各部则作为后备支援随时展开行动。
新改组的“曳光弹”部队参与了焚风多项军事行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此外,“曳光弹”还与焚风生化安全部队外勤部进行了多次联合行动,击败了厄普西隆的多次生化兵器袭击。在反生化作战上,焚风生化安全部队说第一,只有“曳光弹”能说第二。

这篇一不小心就写多了,所以现在才更新抱歉啦~
这应该就是开学前最后第二篇了,下一篇还是附录,不过会讲一讲厄普西隆~
(反正是自己写的自嗨脑洞,只要不违背原有的设定框架像咋写咋写【doge】)
记得三连支持一下哟,各位指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