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O人物介绍】BEN古尔巴克什·辛格·迪隆

古尔巴克什·辛格·迪隆(Gurbaksh Singh Dhillon)
生卒年:1914.3.18(英属印度,旁遮普邦,Algon)~2006.2.6(印度,中央邦,瓜廖尔)
角色:陆军统帅
能力:LV.3,A3D1P1L2
特性:保守派、组织者、步兵将领
现实派系:印度国民军(INA)
TNO派系:印度国民军(Azad Hind Fauj,AHF,专制)&印度国民军 - 迪隆派(Azad Hind Fauj - Dhillon Clique,AHF - Dhillon Clique)
现实最高军衔:英属印度陆军上尉、印度国民军上校
TNO最高军衔:不详
现实最高职务:印度国民军尼赫鲁旅旅长
TNO最高职务:自由印度政府外交部长(印度国民军线)
现实履历
古尔巴克什·辛格·迪隆出生于1914年3月18日,在Algon村的贾特人家庭,现在这里是在印度旁遮普邦塔尔恩塔兰县的帕蒂乡。他是第 8 乔治国王轻骑兵团的兽医萨达尔·塔哈尔·辛格 (Sardar Takhar Singh) 的第四个孩子。他的母亲是达里瓦尔戈特拉人。
迪隆的早期教育是在政府小学Changa Manga接受教育。通过四年级后,他进入了其他一些学校,即拉合尔区楚年政府高中;后来又曾经在蒙哥马利区Dipalpore政府中学,拉合尔区雷温德中学;维多利亚Dalip高中等多所学校就读,最后于 1931 年加入戈登宣教学院,在拉瓦尔品第学习,但当他无法通过FSc 考试时,他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结束了。1933 年他就读于旁遮普大学。
在此期间,他接触了许多不同的宗教,这使他成为了一个世俗的人。他是童子军协会的成员。他说波斯语、乌尔都语、印地语、旁遮普语和英语。
1933 年 5 月 29 日,他加入了第 10/14 旁遮普团的训练营,每月领取 15 卢比的工资。他在 1934 年 3 月的第一周完成了训练。
1936 年 6 月,他被选为位于Nowgong 的基奇纳学院接受培训,作为德拉敦印度军事学院的潜在候选人。从Nowgong,他被送到他的母单位,然后从那里送到Dehradun。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使他在学院的训练缩短了一个学期,他于 1940 年 3 月毕业。他被派往旁遮普第 14 团的第 1 营,该团被称为“Sher Dil Paltan”。1940 年 3 月的最后一天,他在拉合尔加入了这个营,在他曾经当过兵的同一个军营里。1940 年 9 月,他的营从拉合尔迁往塞康德拉巴德。
1941 年 2 月,迪隆和他的营被命令移居海外。他们在1941年3月离开塞康德拉巴德的槟岛,从那里到怡保,位于英属马来亚的吉隆坡北方。在怡保大约两个月后,该营作为加勒特准将领导的第 5 印度步兵旅的一部分搬到了南吉打州的双溪北大年。
迪隆在新加坡下船,并在Bidadari的第 7 混合增援营报告。他从新加坡被派往位于通往泰国的主要道路上。他于 1941 年 12 月 5 日抵达日特拉。
继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本宣战,日军大张旗鼓入侵东南亚。日本军队彻底摧毁了位于双溪、亚罗士打和哥打巴鲁机场的皇家空军中队。1941年12月11日,1/14旁遮普团在泰国边境附近的昌伦激战。迪隆与他的团长上校 Fitzpatrick 一起指挥总部连。昌伦之战持续了八小时,在失败中结束了。亚罗士打也沦陷了。
1941 年 12 月 13 日,迪隆抵达槟城附近。该部队奉命撤离槟城,并守卫Nibong Tabol 的一座铁路桥。他们又守着这座桥两天,直到日本人到来。然后他们被命令撤退到怡保,在那里迪隆感染了疟疾。他住院并被送往新加坡。
到 1942 年 2 月 9 日黎明时分,几乎有两个日本师已经登陆新加坡。1942 年 2 月 10 日,显然新加坡的投降迫在眉睫。1942 年 2 月 13 日,莱佛士广场遭到轰炸。第 7 混合增援营遭受重创,约 300 人死亡,多人受伤。迪隆和该部队的二把手,一名英国少校,处理尸体并将它们扔进海里。2月15日,新加坡英军投降。
被击败和士气低落的印度士兵在新加坡的花拉公园集合。藤原少佐在向战俘发表讲话时表示,他坚信,没有独立的印度,就不可能实现和维持世界和平和独立的亚洲。他进一步表示,如果马来亚的印度战俘为了祖国独立,准备与大英帝国抗争,日本政府将全力支持。他建议组建印度国民军,并将马来亚的所有战俘交给莫汉·辛格上尉。
莫汉·辛格成为印度国民军的核心战俘,他和迪隆来自同一个单位,是亲密的朋友。1942 年 2 月 17 日,迪隆决定加入印度国民军,并发誓在印度获得自由之前不喝酒。第二天早上,辛格下令让岛上各个营地的所有部队前往新分配的住所。迪隆的部队将前往位于距离新加坡主要城镇 13 英里(21 公里)的村庄内的义顺营。这个营地曾是港新皇家炮兵的团中心。
日本曾要求最高司令部提供200名军官看守樟宜营的英国和澳大利亚战俘。迪隆自愿为这项令人不快的任务提供服务。在樟宜营地,日本人要求迪隆和其他印度人放弃英国的演习和命令,而采用日本的。在这里,他们将盟军战俘关押在五个独立的营地——澳大利亚营、医院区、第 9 印度师营、第 11 印度师营和第 18 英军营。每个营地都由自己的军官指挥,通常是住在营地的将军。樟宜在日本的军事控制之下。在樟宜营地呆了一段时间后,迪隆病重了。他解除了樟宜驻军的指挥权,被派往实里达营地,并住进了战俘医院。
迪隆在实里达营地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1942 年 4 月 24 日,他与印度战俘中的 30 多位重要高级军官一起参加了莫汉·辛格召集的比达达里会议。这次会议的决议后来被称为“比达达里决议”,构成了 INA 的支柱. 根据东京会议的决议,印度人代表会议于 1942 年 6 月 15 日在曼谷举行,持续了 10 天,最终通过了曼谷决议. 莫汉·辛格从印度战俘中提名的三十名印度志愿者参加了会议。迪隆于 1942 年 9 月 1 日接受了他的任命,并于 1942 年 9 月 10 日被任命为少校。他仍然生病,因此隶属于增援团。
1942 年 10 月 2 日,即莫罕达斯·甘地( Mohandas K. Gandhi)的生日,迪隆参加了在巴东市政大楼前举行的第一次 INA 审查。由于健康状况持续不佳,他被建议休一个月假并被送往槟城。他于 1942 年 11 月中旬返回新加坡。日本还没有批准曼谷决议,也没有承认 INA 是一支独立的军队。1942年12月上旬,日军要求INA司令部派遣先遣队前往缅甸,为军队主力准备营地和住宿。与此同时,莫汉·辛格和日本人之间产生了分歧,辛格于 1942 年 12 月 29 日被捕。 在Rash Behari Bose的建议下,尽管由此产生了指挥危机,迪隆继续留在 INA,并鼓励其他人留下。
与此同时,苏巴斯·钱德拉·鲍斯正试图来到东方。由于期待领袖的到来,复兴的 INA 在其新总部——军事局 (DMB) 下进行了重组,JK Bhonsle 上校担任主任。迪隆被任命为陆军总部“Q”分部的副军需官。他要照顾技术科,还要负责住宿。陆军总部于 1943 年 3 月中旬组建,并于 1943 年 4 月 17 日在宪报刊登。迪伦接受任命后收集了那些决定离开 INA 的人员的装备和衣服。当领袖于 1943 年 7 月 2 日到达时,陆军扩大了,而迪隆则被转移到第 5 游击团。
迪隆于 1943 年 12 月被任命为 JW Rodrigues 少校的二把手。Rodrigues 在新加坡的 Bidadari 组建了第 5 游击团。除了帮助组建团外,迪隆还负责部队的训练、纪律、士气和福利。第 5 游击团是作为第 2 INA 师的一部分成立的,该师在第 1 师移至前线后由 NS Bhagat 上校指挥。
1944 年 3 月 30 日,第 5 游击团迁往霹雳州怡保。迪隆与先遣队一起为该团做必要的安排。
迪隆被派往亚罗士打的前线。1944 年 7 月 15 日,他离开 Jitra 前往川西、墨桂和Tavoy,途经泰国,然后前往缅甸的毛淡棉和仰光。他们于 1944 年 8 月 21 日从曼谷乘坐领袖的私人飞机“自由印度”飞往仰光。他们被安置在明加拉顿营地,距离仰光约 23 公里(14 英里)。在 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成立一周年之际,迪隆在师总部担任副军需官。作为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在明加拉顿安排了对 INA 第二师的审查。迪隆 为 1944 年 10 月 18 日举行的仪式游行作出安排并发布命令。
迪隆于 1944 年 10 月 15 日在他位于仰光的住所会见了苏巴斯·钱德拉·鲍斯,并于 10 月 26 日晋升为尼赫鲁旅的指挥官。
迪隆从第 9 营组建了一个先遣队,并于 1944 年 12 月 29 日前往 Pagan。迪隆命令各营在 1945 年 2 月 4 日之前离开 Myingyan,以便在 1945 年 2 月 8 日之前就位。尼赫鲁旅控制伊洛瓦底江计划中,迪隆在整个行动期间将总部设在Tetthe。
1945 年 2 月 12 日,盟军飞机对 INA 防御进行了饱和轰炸。第二天晚上,英国人对部署在帕贡的第 8 营发动了攻击。这些攻击失败了,英国人不得不撤退。尼赫鲁旅继续控制伊洛瓦底江,这成为 INA 的第一场军事胜利。在 Pagan 失败后,英国人尝试使用舷外发动机和橡皮艇对 Nyaungu 进行另一次攻击。这次袭击也失败了,数百名士兵被杀,迫使幸存者撤退。然而,INA 的胜利无法维持,当它最终撤退时,迪隆不得不前往 Pagan。
迪隆于 1945 年 2 月 17 日到达 Pagan。 1945 年 2 月 23 日,Shah Nawaz 将军拜访了指挥官,并讨论了在Popa和Kyauk Padaung的印日行动的协调区域。萨加尔上校奉命将波帕作为未来袭击的强大基地。迪隆的团,第 4 游击团,奉命阻止英国人从西部向 Kyauk Padaung 前进,英国人在那里在 Nyaungu 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桥头堡。这将通过在波巴和皎漂之间的地区进行广泛而持久的游击战来实现,以阻止英国人使用娘古-皎漂-帕道尔格-密铁拉公路。1945 年 3 月上半月,随着战况越来越不利于轴心国,英国军队接受了尼赫鲁旅成员的大规模投降。
1945 年 4 月 4 日,他的师长 Shah Nawaz Khan 少将命令 Dhillon 从 Khabok 返回波帕。那时,第 4 游击团已经在该地区驻扎了五个多星期。Popa 和 Kyaukpadaung 是抵抗力量的一小部分,迄今为止它击退了所有英国人的进攻。在 INA 的不断袭击下,英军被迫使用更长的路线,这导致他们损失时间、消耗更多燃料以及车辆频繁故障。
从 1945 年 4 月上旬开始,战略形势开始迅速变化。英国对波巴山和皎漂山发动了三管齐下的进攻。1945 年 4 月 5 日,迪隆被分配到 Popa 以南的 Kyaukpadaung 进行防御。4月的第二周,该地区每天遭受轰炸,英军开着重型坦克和装甲车前进。承受重大伤亡时,INA不能进行任何防守,第2师退到距离马圭160公里(100英里)的南部。
离开马格威后,他们来到了一个叫坎尼的村庄。此时,缅甸已向日本宣战,因此村民们并未与 INA 合作。他们的撤退是在昂山将军的人民国民军的控制下,后者建立了一个平行政府,控制着大约五十个村庄。他们在卡马渡过伊洛瓦底江,并于 1945 年 5 月 1 日到达普罗梅。大多数 INA 官兵无法过河,被困在东岸。到那时,他们显然已经输掉了战争,日军已经撤离阳光。
他们从 Prome 向东南方向撤退,穿过 Pegu Yomas 的丛林。离开普罗姆 11 天后,他们到达了勃固以西约 30 公里(20 英里)的一个叫 Wata 的村庄,得知德国最近投降了,日本正遭受猛烈轰炸。英国军队已经占领了勃固,仰光在四月的最后一周沦陷。INA幸存的军队决定向英国投降。
1945 年 5 月 17 日,英国包围了印度国民军,印度国民军在没有任何正式仪式的情况下投降。1945 年 5 月 18 日,战俘被送往 Pegu,Shah Nawaz 和迪隆被带到 C. Ore 少校指挥下的第三野战审讯中心。 5 月 31 日,迪隆送往仰光中央监狱。
1945 年 7 月 1 日,迪隆被飞机带到加尔各答,然后从那里乘火车被送到德里。7 月 6 日,他被送到红堡,接受中央情报局一名名叫班纳吉的人的审问。审讯于 7 月第三周结束。1945 年 8 月 6 日,Shah Nawaz、Sahgal 和 Dhillon 被联合传唤到联合兵种详细审讯中心对 INA 进行审判。1945 年 9 月 17 日,三人被控向国王发动战争。审判的消息通过媒体和全印度广播电台公开。
在苏巴斯·钱德拉·鲍斯的印度国民军(INA)向英军投降后,印度国民军的官兵被逮捕。Shah Nawaz Khan 少将、Prem Kumar Sahgal上校和 Gurbaksh Singh Dhillon 上校在法庭上受审。
审判于 1945 年 11 月 5 日开始,当时红堡外正在进行大规模示威。人们通过喊话来表达他们对审判的不满:
Lal Qile se aaee awaz,
Sahgal Dhillon Shah Nawaz,
Teenon ki ho umar daraz
(意思是——Sahgal、Dhillon、Shah Nawaz,来自红堡的声音,愿三人长寿)
审判于 12 月 31 日结束,迪隆与其他两名被告一起成为印度独立持续斗争的象征。第二天就做出了判决。三人都被判犯有对国王皇帝发动战争的罪行,法院必须判处被告人死刑或终身驱逐出境。然而,总司令克劳德·奥金莱克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决定减刑,三名被告后来都被释放。
战争结束后,迪隆退出了公众视野。写了一本自传,记录了他在 INA 和红堡审判中的经历。迪隆还发表了一些诗歌,虽然在这一领域并不多产,但他的诗歌生动地捕捉了近代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迪隆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住在中央邦Shivpuri 区 Hatod 村的“Dhillon's Den” 。他于 2006 年 2 月 6 日在瓜廖尔 JA 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去世,因长期患病导致心脏骤停。2006 年 2 月 8 日,他在 Shivpuri 的自由印度公园以军人荣誉被火化。
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来自社会各界的大批民众参加了公园的追悼会。



TNO剧情(暂无,1.1.2a)
古尔巴克什·辛格·迪隆是印度国民军政府的外交部长。
尽管如此,自由印度预设的意识形态名称中存在以迪隆命名的印度国民军派系。可以大胆假设存在迪隆的军政府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