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4.55 群众、阶级、政党、领袖

2023-02-23 14:1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55、群众、阶级、政党、领袖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原理是: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而这个集团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组成的。

  机会主义者总是歪曲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从实用主义出发,时而攻击革命领袖,一笔抹杀革命领袖推动历史的伟大功绩,时而标榜自己是主宰历史的“英雄”,根本无视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他们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毫无相同之处。

  马克思主义认为,党是阶级的先锋队,它领导阶级进行战斗。无产阶级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只有组成“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为的是要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这一革命的最终目标    消灭阶级”。[1]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对群众的领导作用,是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离开了党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而无产阶级的政党,要真正成为自己阶级的先锋队,领导群众进行革命,就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要由一批久经考验的、善于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领袖们组成。无产阶级一定要培养一批自己的有经验的、有极高威信的领袖。列宁说:“不这样做,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会成为一句空话。”[2]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鼓吹自发论,宣扬“群众运动天然合理”,否定党和领袖的作用,甚至妄图谋害教员,充分暴露了他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死敌。

  无产阶级的领袖和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无产阶级的领袖不是自封的,不是人为地树立起来的,而是在革命群众运动中产生的,在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立党为公,不谋私利,和群众有血肉联系,善于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他们领导群众,团结群众,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是群众的真正代表;群众则是革命领袖的力量的源泉。正如教员所说的:“力量的来源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七卷455页。

[2] 《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505页。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4.55 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