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工厂】毛瑟 71/84 - 承前启后的短命步枪
原视频发布于油管与A站,大家可以去关注(强烈推荐)五七工厂,“五七”哥讲解枪械的历史与构造讲得非常好!

由于专栏不可以用GIF图的原因,很难用配图来描述各个部分是任何运作的,很想了解这一段的朋友鄙人强烈推荐去看视频。无所谓的话那本文还可以凑合的看哈。
往期传送门:
FR-7 西班牙的战术毛瑟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3017789
毛瑟98式步枪在中国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3082436
花口撸子FN1910--终极暗杀利器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3031212
马牌撸子 Colt 1903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3103141
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吧!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聊聊德军一款承前启后的黑火药步枪:毛瑟71/84型。

和前一期讲的71型相比这款最大的改进就是从单发枪变成了了连珠枪,有个8发的管状弹仓在枪管下面,枪膛里还能塞一发,在我们中国也叫九子毛瑟或者九子连。

文献里时有看到德国装备毛瑟71型的时候,欧陆强国集体进入金属定装弹的时代
1868年俄国采用伯丹(Berdan)步枪,1870年意大利定型維塔利(Vetterl)i步枪,1871年英国定型了马提尼亨利(Martini Henry)步枪,法国人1874年定型了格拉斯(Gras)步枪慢了半拍,但也没掉队。

为什么德国13年后要搞个71型的改进版呢?原因就是法国具体说来是法国海军他们并没有随法国陆军从打纸包弹的夏塞波(Chassepot)换成打金属弹的单发格拉斯(Gras)而是一直拿着夏塞波(Chassepot)凑合。

在1878年一步到位采用了一款打金属定装弹的连珠枪,法国海军的1878型步枪(一般就叫法国1878型海军步枪)是源于奥匈帝国的设计设计师是阿尔弗雷德·里特·冯·克罗帕切克(Alfred Von Kropatschek)将军,特点是7发的管状弹仓连珠枪,英文叫repeater就是有弹仓的步枪。

一次能装好几发虽然还是要拉大栓或者摇杠杆但是短时间火力输出还是比单发枪猛的多其实这个概念早就有了。

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就大量出现过,有7响的斯宾塞(Spencer),16响的Henry(亨利步枪)都是金属定装弹,实战表现优异但是美国陆军部战争中一直阻挠列装连珠枪。

打完仗以后把已经在联邦军服役的连珠枪全部淘汰再次标准化到单发枪理由是浪费子弹怕后勤跟不上。其实各国军方开始都有这样的顾虑耽误了连珠枪的发展和采用直到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

土耳其的双枪兵使用了单发的皮博迪-马提尼(Peabody-Martini)和十几发大容量的温切斯特(Winchester) 1866步枪给数量绝对优势的俄军大量杀伤。为什么温切斯特(Winchester)这么牛逼?人家连珠枪才7-8发他能塞个13-14发因为他打的是手枪弹,子弹短小,枪里塞的多但射程近所以才要配双枪嘛。

土耳其军队远距离用马提尼(Martini),近距离用温切斯特(Winchester)。战果震动各国军界,重新审视连珠枪的概念所以法国海军1878年就选了跟陆军格拉斯(Gras)不同的克罗巴查克(Kropatschek)步枪,德国人马上坐不住了,知道法国人对普法战争结果不服。

做梦都想着报仇虽然法国海军不足为俱,万一法国陆军也采用连珠枪那麻烦就大了。为了在军备竞赛中保持优势德国军方要求赶紧搞款连珠枪,毛瑟公司试验了几款方案:有内置弹仓也有外置弹仓的最后采用的这款内置管状弹仓的,实际上也是克罗巴查克(Kropatschek)系统,具体供弹控制机构跟原始的克罗巴查克(Kropatschek)设计还不一样所以也没交专利费。为啥当时黑火药连珠枪大部分都整了管状弹仓?

因为这子弹粗啊,上下竖着排太占地方而且都是凸缘弹,还有卡缘的问题,更适合前后排列。为了防止后面子弹碰撞前面子弹的底火,71/84型的子弹头都削平了。
一通过军方测试,马上投入大规模生产官方名叫71/84型步枪,主要还是政府兵工厂生产。毛瑟公司也有单而且还有专利费

从这款枪上挣的钱比71型多,其实这款71/84型跟71型没有任何通用的零件是一支全新设计的步枪,叫71/84型纯粹是为了忽悠法国人让他们误认为这是71型的小改动绝口不提这是个连珠枪。法国人接下来几年确实也没意识到自己短暂的处于德法军备竞赛的下风,不久法国人憋了一个大招推出了勒贝尔(Lebel) 1886,既是连珠枪还是无烟火药弹搞得德国人又狼狈了一把

71/84型定型2年就落伍,生产4年后就开始被委员会1888步枪取代成了最短命的德国制式步枪。一百多万的71/84型退下来后被销往世界各地,德国留存的反而不多。九子毛瑟在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都是中方的主力步枪之一。一直到了抗战初期都还有用.]。

今天我们主要看看毛瑟71/84型的机械特点,枪栓还是旋转后拉式的,除了上膛和退弹。其实也控制供弹系统,供弹系统的操作是挺复杂的机匣左后方有个弹仓开关。

靠前的位置是关弹仓,这时托弹板固定不动只能单发装填,扳到靠后的位置。托弹板可以压下去,暴露了管状弹仓的活塞头这时候可以往弹仓装填子弹只有三发教练弹,意思一下

装填完毕要用力后拉枪栓,托弹板会升起盖住弹仓,枪膛这时候是空的,前推枪栓闭锁会听到哗啦一下。

再打开枪栓,发现一发子弹已经躺在托弹板上了

这时候直接推枪栓是够不着子弹的,必须再向后猛拉一下把托弹板升起,然后才能推弹上膛。闭锁以后又听到哗啦一声,第二发子弹已经在托弹板就位。

猛拉枪栓,抛壳的同时提升托弹板和第二发子弹,第三发子弹也是同样的过程,托弹板在下降位置。弹仓开关是不能关闭的,必须在升起位置才能把弹仓关闭

毛瑟71/84型的操作,其实比后来大部分的栓动步枪都要复杂。清朝士兵有没有搞清楚还真不好说。五七哥这正好有把在修复的71/84型给大家解释一下它复杂供弹系统的原理。

弹仓真就是个薄皮的管子里面是根细弹簧跟现在玩具枪上的弹簧一样,不是很有劲。弹簧应该是顶着个活塞的,这把枪的活塞丢了。这款枪的薄皮弹仓挺容易坏的。有个坑啊什么的子弹就塞不进去了由于被掏空插管木托强度也不高容易开裂。这都是毛瑟71/84型的常见问题,见怪不怪了。

枪机框和弹仓是在这里连接的,托弹板下降的时候,弹仓弹簧会推一发子弹上去,枪机框左右的螺丝拧下来。

推出托弹板的转轴,托弹板也出来了,怎么控制托弹板上下摆动呢?

靠这个滑块它在托弹板左侧的轨道上下滑动在下面的位置,它会卡住托弹板让它转不动在上面的位置,滑块上面有个疙瘩会和枪栓右侧的这个很长的滑轨配合。

枪栓滑轨前面碰到这个疙瘩会有一个向后的力让托弹板升起,所以前面强调要猛拉枪栓大力出奇迹,不然没法上弹。前推枪栓闭锁的时候枪栓滑轨后端碰到这个疙瘩,再给托弹板一个向下转的力。让它再去管状弹仓取一发子弹所以闭锁的时候会有哗啦一声,下一发子弹就位的声音

滑块这里有个孔,弹仓开关插进这个孔里面,前后推动就可以控制滑块上下。猛拉枪栓造成的应力也会传递到弹仓开关和滑块接触的地方。

这把枪的弹仓开关下部已经断了,正常的弹仓开关是这样的,这里是转轴这根细的棍棍是插进滑块的控制杆。71/84型弹仓开关受损也是常见现象。Ebay上买的新造零件。

可见这是一个多么普遍的问题,枪机框左前方还有个弹力片这是阻弹器,弹仓上子弹的时候

是它卡着子弹让子弹呆在弹仓里,托弹板下降取子弹的时候

靠它挡住后一发子弹不让它上托弹板,要是没它,下一发子弹后部会被弹仓弹簧一直推到托弹板上和已经在上面的子弹碰头,托弹板就被两发子弹卡死在这个位置了。前一发子弹怎么上托弹板的呢。在托弹板在抬起的位置,它的前端会抑制阻弹器同时也会顶住下一发子弹。托弹板下降过程中这发待机的子弹在阻弹器就位之前就已经飞向托弹板了而后一发子弹会被挡在阻弹器这里。这个供弹系统麻烦的一匹是《五七工厂》开播以来最复杂的。枪栓倒是比供弹系统简单些,控制供弹系统这个滑轨
(以下关于结构与部分如何运动的介绍太难的就不配图了,建议去看视频真的)
头部其实是抛壳挺,前后能动拉栓到后面在弹仓打开的状态,会撞到滑块上面那疙瘩,抛壳挺前冲把子弹踢出去。弹仓关闭状态这个滑块缩到下面去,碰不到。
碰到的是这一块凸起其实是这个条状弹簧的头部,这个条状弹簧不光有固定弹仓开关的作用。它的头部还有协助抛壳的作用,拆解枪栓第一步就是把抛壳挺导轨拿下来。这个没啥,直接抠出来就行是抱在枪栓头上的,后面还有个小疙瘩帮忙固定。枪栓解压缩,然后枪栓头就掉了。看这击针多粗啊

比德雷赛那种早期击针枪的绣花针皮实多了,剩下的部分的拆解就是靠拧击针母。要压着保险一圈一圈拧,拆完了, 看到也是早期栓动步枪经典的三段结构

头部除了抛壳挺还有抛壳勾

可以直接拿下,中部拉机柄很长一块加强钢。这是闭锁块。当时主流栓动步枪都是拉机柄这里单一闭锁。黑火药压力不是很大还能对付,无烟火药弹出现后栓动步枪基本上都改成前端双闭锁榫了,这个螺母垫圈是固定枪栓后拉的最终位置。

拆枪栓的时候要先把它拧松。这个大斜面和击针帽上的斜面配合,拉栓压缩击针就是靠这两个斜面相对运动,这个豁口是保险作用位置。是不是似曾相识啊,后来的毛瑟保险设计一脉相承。71/84型和71型相比除了供弹系统的变化其实枪栓也是重新设计的71型的大栓相对简洁

没有拉跨的抛壳挺导轨抛壳勾一开始做到了左边,71/84型把抛壳勾转了>90度,给抛壳挺腾地方。
早期金属定装弹,炸壳漏气时有发生,枪的设计上会有保护射手的考虑,比如71型的枪栓头后面有缩腰和枪膛后部的凹槽匹配。

万一炸膛漏气气体就从这里泻掉了不会冲进射手眼睛里。

枪栓左后方还有个疙瘩是用来堵住从抛壳勾滑槽可能漏出的燃气,最后击针母上也做了一个阻挡。

三保险,保证炸壳不瞎眼,71/84型的枪栓头缩腰更加简化就是一阶梯型的没有曲线过渡而且侧面有很长一根滑轨阻挡。不需要担心从这个方向出来的燃气。德军下一款制式步枪,委员会88型的枪栓是毛瑟71/84型改的。

最重要的改进就是把单一闭锁改成对称的前端双闭锁。适应无烟火药的高膛压自然就没有拉机柄根部多出来的一块,抛壳勾的设计也更加合理和抛壳挺成180度。

抛壳更顺畅,抛壳挺更是完成了小型化从这么大一块变成这么小一点因为它不需要兼职控制供弹系统。88型的供弹系统从克罗巴查克(Kropatschek)变成了曼利夏(Mannlicher)。虽然弹容量从9发变成了5发但装填快的多,操作更容易结构更简单结实。
即使不如后来出现的桥夹供弹系统。但是和之前的Kropatschek(相比)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因为枪栓左侧突然又光溜溜了还是怕漏气。击针母这里又加上了一大片保护眼睛

德军这三款制式步枪在一起,进化的脉络很明显就是祖孙三代。71型和71/84型。只有枪栓设计和木托式样有类似,内核包括表尺都不一样。虽然后者火力更强由于供弹系统比较脆弱反而不如71型皮实。71/84型和下一代的88型相比枪栓,表尺高度相似,血缘关系明显。

所以清朝的文献上一般把88型称为,新式小口径毛瑟除了枪栓,88型改的是供弹系统,枪管和弹药以及供弹系统同样来自奥匈帝国的曼利夏的。解决了克罗巴查克(Kropatschek)系统的复杂脆弱的缺点,88式步枪标志性的套筒则是德国军官阿尔曼德·冯·迈格 (Armand von Mieg)的发明。

浮置枪管成功的解决了,前辈毛瑟71型,71/84型持久射击后弹着点偏离的缺点因为人家枪管箍是固定在套筒而不是直接在枪管上的套筒是当时的高科技在毛瑟第一代无烟火药步枪1889型也采用了。

更重要的是有无烟火药的加持,委员会88步枪射程和弹道优势明显。性能上对毛瑟71/84型算是降维打击也甩了法国的Lebel 1886几条街。不是毛瑟胜似毛瑟。88型虽然设计上的确是个大杂烩这些拿来主义都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枪械设计互相抄袭的多了去了,越改越差的有的是。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现在老有人喜欢用上帝视角对88型步枪妄加批判其实在毛瑟1893型出现之前这老套筒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步枪,比毛瑟的89-91型差不了多少。

1894年中国能引进它还是相当不错的,老套筒在中国的争议也不全是是性能差。更多的是纠结这不是毛瑟步枪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冒牌货,那什么枪才算是毛瑟步枪呢?毛瑟生产的步枪相对而言其实不多,可以说大部分毛瑟设计的步枪都不是毛瑟公司产的

五七哥这把71型是国营Amberg兵工厂生产,两支71/84型都是国营Spandau兵工厂生产枪上没有一个地方写着毛瑟。后来还有Steyr(斯太尔),比利时的FN,Loewe,DWM一大票私营公司这些用毛瑟设计但不是毛瑟生产的算不算毛瑟步枪呢?
德国搞88型步枪为了保密和进度压根就没对外声张,就是一票军官关起门搞出来的。枪栓确实是毛瑟的设计改来的,毛瑟人不在,设计理念在。说老套筒是毛瑟步枪也不是完全离谱不光清朝官员管委员会88型叫毛瑟,那时候其他国家的军官也有这么叫的。毕竟毛瑟71型,71/84型盛名在外,大家都熟悉。

一见88型这大栓和机匣浓浓的毛瑟气息扑面而来加上是德国枪,很自然做出这样的结论.

1898年英国海军少将(Charles Beresford)贝斯福爵士来华考察参观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提到了他们统一装备的是毛瑟步枪。新建陆军初期用的是曼立夏1888这枪不经用后来都换成委员会88式了贝斯福见的就是这种,也许你觉得他一海军军官不懂枪但看他后来参观其他中国部队,各种欧美型号的步枪温切斯特(Winchester),马提尼亨利(Martini Henry),曼利夏(Mannlicher),伯丹(Berdan)分的门清。

不像是啥都不懂的,老鸟都被唬住了就不要苛求菜鸟了。满清官员值得吐槽的事有很多把老套筒叫毛瑟枪真不是大的失误
好,我们这期就聊到这里,老套筒的爸爸,毛瑟71/84型看完有没有加深你对它的了解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