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艺考研 | 艺术学基础知识《沙鸥》19

2021-10-20 19:52 作者:深美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沙鸥》——张暖忻

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小深美依旧是为大家准备了干货满满的电影分享。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张暖忻(xin)导演的电影作品《沙鸥》吧!

导演简介



张暖忻,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祖籍辽宁省铁岭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74年,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给桑弧、谢晋当助手。

1981年,独立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沙鸥》,她凭借该片获得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

1985年,由其自编自导的剧情电影《青春祭》映。

1990年,执导剧情电影《北京,你早》,该片获得香港国际电影节年度十大华语片奖。1994年,执导剧情电影《南中国1994》。


人物评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评

张暖忻在电影创作多元的时代,没有拘泥于政治体制和商业体制的要求,而以自己的眼光在主流题材和商业题材之外重新发掘电影表现的领域,注入自己的思考,成就了自己的电影观念。采用长镜头和景深镜头力图直接而深刻地触及生活,并且尽量采用实景拍摄或者必要的现场加工、自然光效、音响等能够客观还原现实、纪录现实的形式是张暖忻导演一直追求的纪实表达。张暖忻导演的真实观念不是对“戏”的完全放弃,而是寻找一种具有“戏剧性”的内在真实,这种真实依靠于对日常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依靠于对电影表达能力的熟悉。同时,其电影的真实更来自于时代,无论是刚刚经历过“文革”之后《沙鸥》的伤痕和振作,还是《北京,你早》中改革浪潮之下对北京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的临摹,都极浓厚地沾染了时代最强的气息。因此,张暖忻的真实观念是对生活细节的考察与体悟中所蕴含的戏剧性,而戏剧性与时代的结合即是她最突出的美学特色。


影片信息

导演:张暖忻

编剧:张暖忻,李陀

主演:常珊珊、郭碧川

片长:84 分钟

上映时间:1981年


剧情简介

1977年,国家女排为准备参加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次国际锦标赛,来到广州集训。训练馆内,女排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随队韩医生叫走了主力队员沙鸥。原来,沙鸥的腰部有严重损伤,必须马上离队休养,但沙鸥表示她要用生命去赢得这次国际比赛。她没有退却,反而加强了锻炼。可在出国人员服务部量出国服装的尺寸时,她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不在名单中。这时,沙鸥的母亲和未婚夫、国家登山队员沈大威从北京赶来。母亲认为沙鸥年纪已大,应及早退出运动队和沈大威结婚,沈大威却支持她把腰治好去迎接比赛。经过老中医的精心治疗,沙鸥坚持着严格的训练,终于被批准参加比赛了。国家女排经过激烈争夺,在决赛时以两分之差输给了日本队。沙鸥感到无比痛苦,一个人在浴室内痛哭起来。在返回祖国的轮船上,沙鸥将个人所得的银牌丢入大海。韩医生劝她不要太难过,沙鸥则说:“人没有目标就无法生活下去。我要的是金牌,不是银牌。”回到北京,沙鸥决定结婚了,她决心当个“后勤部长”,支持沈大威登上顶峰。国家登山队再次登上珠峰的喜讯传来,沙鸥高兴异常,幸福地筹备着婚事。不料,体委干部送来噩耗,沈大威在返回基地途中遇上雪崩牺牲了,沙鸥极度痛苦。她徘徊在圆明园的遗址中,回忆起当年她和沈大威来这里游玩的情景。为了国家民族的荣誉,她重新变得坚强起来。在红黄相间的秋叶之中,她似乎又听到了当年练球场上那激越人心的拼搏声。沙鸥重返排球场,当上了女排的教练。经她培养的年轻一代女排运动员参加了亚运会。双腿瘫痪的沙鸥在疗养院的电视里看到中国女排取得了冠军,她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获奖记录

1982年

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故事片:张暖忻《沙鸥》(提名)

最佳音乐:王酩(提名)

评委会特别奖:张暖忻《沙鸥》

最佳录音:张瑞坤

1981年文化部优秀影片

《沙鸥》

1987年

新时期十年电影奖

处女作导演荣誉奖:张暖忻《沙鸥》

1992年

第一届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

故事片摄影奖:鲍萧然




影片评价

CCTV6评

该片没有矫饰、造作的痕迹,朴素、生动、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影片以直接表现人的心理活动的叙述形式构筑银幕形象的根基,重意境轻情节,重人物轻事件,探索了不同于以往的电影语言,寻找和发现电影艺术表现生活的能力。观众从女主人公沙鸥不断遭受打击,但仍然为实现目标而顽强搏斗的经历中,看到国家兴盛、民族自强的精神支柱。

作家张洁评

该片从立意到表现手法,都体现了剧作者及影片制作者对创作劳动的严肃态度。在一个众人司空见惯的题材里,创作者们启示人们:不惜一切牺牲,为祖国、为民族的荣誉而搏。该片没有停留在主人公如何克服骄傲自满,如何战胜跌断了胳膊跌断了腿,以及爱人的误会、同伴的妒嫉等问题,从而取得个人成功的这样一个老框子里,它着力挖掘了闪烁着无私光辉的行为之所以产生的精神动力,以及垒筑这精神后盾的过程。所以,影片才会在这司空见惯的题材里,给观众以除画面之外的,另一层纵深的、饱满的启迪。

原《大众电影》主编蔡师勇评

《沙鸥》虽有缺点,但它做了一次很有价值的艺术探索。该片没有陷入旧有的体育片的模式,没有表现新旧社会的对比,或者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而是以独特的艺术构思控诉了十年动乱的灾难性后果,表达了因十年动乱而壮志未酬的一代人的心声,概括了他们那带有悲剧意味的共同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不甘屈服于失败的顽强意志。这是该片引起相当一部分观众共鸣的社会原因。该片的首创精神体现在编导对现实生活进行了独创性的观察与思考,大胆而成功地描写了社会主义时代一个普通人的悲壮命运。但是,该片在思想方面是有缺陷的,它在描写主人公悲壮命运的同时,流露出对这种不公正命运妥协的情绪。该片结构上不着重于情节,而着重于叙说含义的艺术追求,加上实景拍摄、采用自然光、起用非职业演员,特别是探索使用长镜头,使它在一定程度上有纪录派影片的风味,在探索纪实性电影艺术风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最后的话

那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更多干货欢迎大家关注

希望小伙伴们在初试好成绩哦

为你们点赞



南艺考研 | 艺术学基础知识《沙鸥》19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