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守立讲《论语》】第30讲:做人的最高境界
#公众号:天第书院
#视频号:天第书院
#视频号:成都少年演说班
#视频号:吴守立谈家庭教育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第六》
有一天,孔子对着众学子说道,一个人内在的实质如果胜过外在的文雅,就显得有点野蛮粗俗。但是,如果外在的文雅胜过内在的实质,那就会显得虚伪。所以,做人要文雅与实质相称,然后才能真正成为君子。
“质”是内在的实质。“文”是外在的礼貌,教养,是为了修饰那个实质,使它文雅,不过,文若离开了内在的实质,就成了虚文。
“野”就是粗鲁的乡下人的那种特质,很善良,但丝毫不懂得修饰,上不了朝堂。
“史”是古代的史官,他的专长就是雕琢文书,比喻徒尚虚文,很虚伪的意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就是相称。圣人之道贵乎中和,要内外相称,文雅跟实质必须兼重,内在的质很扎实,外在的文也要能跟得上,オ能够成为ー个众人仰望,不失风范的君子。
“文质彬彬”,就是做人的高境界。
一人行之成模范,众人行之成风气。
欢迎将此文分享转发给更多有缘人,一起加入到“让3亿中国人读《论语》”的行列!
#公众号:天第书院
#视频号:天第书院
#视频号:成都少年演说班
#视频号:吴守立谈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