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组以骨骼肌进行性无力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基因缺陷性疾病。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心脏、骨骼、呼吸及胃肠道受累。不同类型起病时间、进展速度、受累范围、严重程度差异很大。遗传方式分为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包括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等。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可分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
Becker肌营养不良与Duchenne肌营养不良在肌肉萎缩和无力的分布上相似,主要是近端,但病程更为良性,发病年龄约为12岁;有些患者直到晚年才出现症状。从青春期开始,丧失行走能力也有所不同,通常在第四或第五个十年死亡。在某些情况下,如Duchenne肌营养不良,存在一定程度的精神障碍。
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的病因是维持肌肉细胞在伸缩过程中保持肌膜完整性的重要结构蛋白Dystrophin的编码基因(DMD基因)发生致病缺陷,从而导致功能异常,最终造成肌肉进行性破坏。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发病率在各个国家、地区和人种间无明显差异,每3600~6000出生男婴中有1例发病。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3853,估算全国患者约70000人。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在儿童期起病。表现为运动发育轻度迟滞,骨骼肌进行性无力萎缩,影响肢体运动功能,逐渐出现步态异常、上肢活动受限,自然病程常在10岁左右丧失行走能力。此后出现脊柱侧弯、关节挛缩、呼吸肌无力、扩张性心肌病,20岁左右因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死亡。查体可见双腓肠肌假肥大,同时可有双前臂及舌肌假肥大,Gower’s征阳性,腰椎前凸等。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为同一疾病的相对良性表型,因DMD基因功能未完全丧失,所以病情明显轻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可青年甚至成年起病,部分患者不影响生存期。假肥大体征明显,部分患者在肢体无力尚轻时,先出现明显的扩张性心肌病。
幼儿期运动发育轻度迟滞,儿童期(5~6岁)运动能力开始下降,并出现步态异常、跟腱挛缩、腰椎前凸等变化,查体可见明显双腓肠肌假肥大现象。结合血肌酶谱明显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可临床疑诊DMD。确诊需基因检测发现DMD基因致病性缺陷或肌肉活检发现Dystrophin蛋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