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朝圣】何谓峻极神功·应县木塔-2021.10.2

那天上午,我们拜访完南禅寺和佛光寺,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就出发飞奔应县了。4点半,终于到达了应县木塔景区。到了才发现,景区好大呀!木塔核心区被一个市民广场一样的活动场所包围着,从停车场走到木塔还得十来分钟。
为了抓住最后的夕阳,我们一路竞走(笑。

赶在五点之前,终于到达了佛宫寺的山门。蛮有意思,梁思成先生第一次到访应县木塔,也是一个晴朗的黄昏。

【应县木塔的几组数字】
关于木塔的故事有很多,她的建造背景还有梁思成先生为她着迷至亲身历险,都为人津津乐道,但我想说的,是触发我萌生"必须去"的念头的几组数字。
1
——她是世界第一高的木塔,与比萨斜塔、巴黎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但说起木塔,在我们的心目中,好像普遍都是身材娇小、苗条玲珑的,加上应县木塔的名气也相对小,从我知道她开始,我就特别好奇,能与两座世界名塔并称为"奇塔",她到底是一座怎样的传奇。

22
——她的高度相当于现在22层高的建筑。
经过测量,从地面到塔刹顶点,一共67.31米。
在4.4米的双层石基上,木塔高耸入云,塔顶的铁制塔刹高11.77米。从外观上看,一共五层,但实际上,每层之间还有一个暗层,总共9层。底层直径30.27米、周长78.5米,塔身整体极为粗壮。加上周围没有任何高大的建筑物,梁思成先生曾描述到:
当我到达镇西约5英里处时,正是日落时分,出乎意料之外,我看见在几乎笔直的小路尽端暗紫色的天空背景下一个熠熠闪光的宝石:红白相间的古塔,在其后群山的衬托下,披上了金黄色的落日余晖。

塔平面为八角形,每面面阔三间,在底层外围沿着墙壁漫步时,墙壁之宽阔,甚至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座木塔的1/8面。

而且木塔采用了清华建筑学院郭黛姮老师誉为"现代高层建筑筒体结构之先驱"的内槽柱和外檐柱双层套筒结构,所以塔内空间很开阔。内槽供奉佛像,内外槽之间供游人走动,外面还有一圈回廊,没有丝毫的局促感。
10+ 200+
——10余次5级以上地震,200多发炮弹击中
据史料记载,应县木塔已经经历两个地震高潮期,5级以上地震就有10多次,即使周边房屋悉数坍塌,木塔仍然稳稳矗立。其中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应县也有震感,木塔上的风铎持续摆动大响,足有一分多钟,风铎响毕,木塔仍稳如泰山。
而在1926年的军阀混战中,塔身更是遭到炮轰,中弹200多发,至今仍然可以在塔身各处看到弹孔(游客已不能登塔,无法亲眼看到了。

当然还不乏数不清的狂风、暴雨、雷电,木塔都顺利闯过了种种考验,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代匠人的技艺之高超。
240
——木塔共使用了240组斗拱,分为54种,被誉为"斗拱博物馆"。
梁思成先生曾指出,斗拱的作用是如此重要,以致于如果不彻底了解它,就根本无法研究中国建筑,它构成了中国建筑柱式中的决定性特征。
中国人有句老话说,墙倒屋不塌,其实就是斗拱发挥的杰出的支撑作用。

关于木塔的结构,据郭黛姮老师介绍:
木塔在设计上还大胆使用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构件间全部以榫卯连结,使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当然,以木塔这个体量,墙面的承重还是需要发挥很大作用的。但一座9层高塔,塔身总重数以千吨,若不是亲眼所见,实在难以置信,难怪梁思成先生会用overwhelming一词来形容。
54
——塔身上挂有54块匾额,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实属罕见。古往今来,无论是谁,似乎只要有机会,都希望能题上一块匾额,把自己对塔的赞美千古流传,从侧面也反映出木塔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

其中"释迦塔"这一块,是800多年前,由金代书法家王瓛(huán)题写的,也是应县木塔的大名(应县木塔全名佛宫寺释迦塔),是著名的书法精品。
另外两块颇有分量的,"峻极神功"和"天下奇观",分别由明成祖朱棣和明武宗朱厚照题写。
题匾者中,既有帝王官宦、也有佛教人士、还有地方名流,涵盖的内容从赞颂传奇、到弘扬佛法、到记事抒怀的都有,可见木塔带给人心的震撼。
965
——一塔千年,千年一塔。还有35年,应县木塔就1000岁了。

但木塔二层扭曲变形导致塔身倾斜,让所有爱她的人都为之焦虑揪心,而修缮方案难产近30年。古代匠人的杰作放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让专家学者们都犹豫不决,无法敲定最妥善的方案,目前只能做简单的加固并且持续监测。
希望木塔还一如既往的强韧,等到能稳妥修缮的那一天。
我想,到了修缮完成对外开放的那一天,我一定迫不及待逐层登塔,欣赏绝妙的斗拱、优雅的佛像、磅礴的壁画,再走出每一层的回廊,从高处感受塔的恢宏。
而眼下,能够坐在塔的脚下,仰望高耸的塔身,看着鸟儿们以塔为家,听着风铎随风敲响,对我来说,已经是非常治愈的时刻。

木塔里的艺术品

现在木塔只有一层对外开放,所幸一层的艺术瑰宝已经非常吸睛。
包括大佛、莲花座和其下的力士、壁画,甚至佛像头顶的藻井,都值得反复欣赏。


【一点不成熟的小攻略】
必备:健康绿码
门票:¥50,网上提前或现场购买,无需预约
游览时长:1.5小时
看点: 塔本身、两侧的钟鼓楼、里面的艺术品,有空可以再逛逛塔后的大雄宝殿和东西配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