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比亚迪刀片电池好评如潮!
大概20年前,国内汽车产业刚刚起步,为寻求长远发展,决定以市场换技术,没成想只是一厢情愿,最后当了“舔狗”,为他人做了嫁衣。结果就是,国内广阔且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进一步助推了日系,德系和美系车企在全球市场的大行其道,别人的销量是上去了,但是核心技术却对你实行封锁,想学?没门。所以,在内燃机时代,国产车企硬是没捞到啥好处,所谓的“别人吃肉你喝汤”,大抵就是这个处境。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23年的今天,越来越多代表着中国最先进的汽车工业水平,最先进的消费电子行业水平,以及最先进的互联网行业水平的国产车企已成功走出国门,逐鹿全球汽车市场。
其中,比亚迪就是里面的领头羊。作为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冠,早已将目光放眼全球,并率先吹响了“反攻”汽车强国——日本和德国的号角。
但德国人就不服气了,说你一个中国车企,凭啥跟我们叫板?打算进行一连串实测,看看比亚迪到底有几斤几两,没成想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比亚迪Atto3(元PLUS)顺利通过了欧洲的Euro-NCAP碰撞测试,当地主流电视台DW、德国知名汽车媒体Auto Motor und Sport等对比亚迪Atto3进行详细评测,对车辆及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如果说车身内的中控大屏,以及流畅的车机系统只能算是花拳绣腿的话,那么刀片电池就是比亚迪绝对的杀手锏,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制胜法宝。
安全重于泰山,这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训诫,也是社会各类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底线,但是,又有多少企业将其贯彻到底了呢?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这个普通民众知之甚少的新兴行业。
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近年来电动车安全事故频发,绝大部分的原因是电池包碰撞或损坏后起火导致,难道,就没有安全系数更高电池了吗?
先给小白科普一下,目前新能源汽车采用的主流电池材料基本就两种,分别是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者各有优劣,其中前者的热稳定性能和安全性更好,而后者在能量密度和充电效率更有优势。
图为磷酸铁锂电池
图为三元锂电池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的确有更安全的电池,那就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它堪称是目前市面上最安全的电池,你也可以简单把它理解为是普通磷酸铁锂电池的Pro版,那么如何理解这个Pro呢?到底Pro在哪些地方?
为了更好地回答上述问题,就有必要科普一下刀片电池的前世今生了。
前面提到,刀片电池的缺点是能量密度不够高,所以,其实一开始,刀片电池的诞生是为了提高新能源车里电池包的能量密度,而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解决电池的空间利用率,一般情况下,电池的空间利用率越高,就代表着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电池,从而提高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
而传统电池包,需要由电芯组成电池模组,再由模组组成电池包。其中,结构件和大量的梁结构占去60%的空间,最终电池的有效空间利用率只剩下40%。
所以,如何有效压缩模组和梁占据的空间成了重中之重。“电芯本身是否既作为发电能量体又作为承重结构件?”似有灵光乍现,咻的一声在比亚迪的研发团队的脑海中闪现,于是,早期的刀片电池应运而生。
刀片电池,因其像刀片一样的电芯形状而得名,这种电池每片大约0.6米,厚度仅为13.5毫米,像“刀片”一样插入到电池包里。相比传统造型的电芯,刀片电池有效增加了空间利用率,达成在同样的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的设计目标,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也就是续航里程提升50%以上,达到了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这就是它第一个Pro的地方。
在大量车企疯狂追捧三元锂电池的那几年里,比亚迪却不随大流,始终坚持将安全放在首位,也默默坚持在走刀片电池的技术路线,与此同时,比亚迪也从未放弃对稳定性更好,能量密度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的持续改进。终于,在2020年3月29日,比亚迪宣布耕耘多年的刀片电池正式发布。2021年4月7日,比亚迪正式宣布:从即日起,旗下全系纯电动车型,开始全面搭载刀片电池,全面启用针刺测试作为企业标准。未来刀片电池必将持续迭代,继续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光发热。
让我们将思绪收回来,接着讨论刀片电池到底还Pro在哪里?
在汽车行业中,钉穿透测试是被公认为最严格的电池安全测试,而比亚迪刀片电池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可以安全通过针刺测试的动力电池。曾有专业人士分析指出,刀片电池回路长,表面积大的设计使得它在短路时产热少、散热快,这就让它在改测试中占据先天优势。
我们先来看一下传统新能源汽车用的三元电池,被钉穿后的电池表现。
三元锂电池被钢针刺穿后,短短的几秒钟“boom”的一声,迅速爆炸起火并剧烈燃烧,火光四射,让人心惊胆战,数据显示此时表面温度高达500℃。如果车祸现场一旦发生电池爆燃,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里补充一个冷知识,很多人并不清楚新能源车的电池包的“威力”,但实际上整个电池包能够释放出的能量是惊人的,根据数据表明,由100节带电量100Ah的电芯组成的电池组,失控能量达到240000000J,合57公斤TNT炸药,所以,安全问题的确不容忽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再来看看比亚迪刀片电池的表现,两个字足以概括,碾压。同等条件下的刀片电池,被5mm钢针,以25mm/s速度针刺,其中大面积从中间刺穿,但是电池不起火,甚至看不到一丝烟,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试问一下,谁不惜命,谁不愿意坐在一台安全系数如此高的新能源车里?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电池包受挤压测试,这是用来模拟汽车遭受意外创伤情况下,电池包的安全稳定性。测试过程相当简单粗暴,一辆46吨的重型卡车,直接碾过刀片电池模组,会发生什么呢?
当重卡碾过电池后,可以发现电池外部几乎没有任何变形,做到了不漏液、不起火,你以为这就结束了?错了,现在才是这个测试的高潮。
工程师们把承压后的刀片电池,安装到比亚迪“汉”后,竟发现电池核心检测数据在前后也基本保持一致,被碾压的电池在装车后,“汉”仍然可以继续行驶,这表现,简直刷新了我的认知。
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新能源汽车都统一用上这种安全性极高的刀片电池,那么一旦发生电池爆燃事故,车内人员和财产安全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什么叫以人为本!什么叫安全第一!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先生的一句名言“安全,才是一辆电动汽车最大的豪华。”事实证明,果然如此,说到做到,比亚迪,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