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随风,飘向天堂——《天堂回信》影评

2023-02-27 00:45 作者:两只诸葛  | 我要投稿

爷爷,有天堂吗?您死后去天堂嘛?我想您怎么办?我的信您能收到吗?您一定要给我回信呐!听见没有!

温馨又引人催泪的国产情感电影《天堂回信》俘获了无数人的内心,这部影片唤醒了观众们尘封的回忆,是那段温馨的,甜蜜的,幼时与祖辈的快乐时光。

这里是诸葛,文笔不佳,大家见谅。

《天堂回信》海报,来源百度百科


一、影片简介

那是1990年代的北京,我们的主人公晨晨的爸妈在国外工作,他平日与爷爷一起生活。爷爷干了一辈子邮政工作,退休后与孙儿相依为命。但当晨晨的妈妈从国外回来了,原有的平静突然被打破,三代人的冲突就此展开。


二、内容简评

(本部分适合观影后阅读)


影片开始,那充满童趣的风筝伴随着小男孩晨晨的声音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关于天堂的疑惑,也引起了观众的观赏兴趣。

接下来,放风筝的爷孙俩总算来到观众的眼前,具有老北京味儿的对话和浓郁的小市民生活氛围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在故宫午门前的广场上,那欢快的声音着实令人回忆起幼时与爷爷放风筝的场景,美好,温馨。

温情的放风筝画面
时时关注爷爷的身体状况

晨晨与爷爷相依为命,在生活中和爷爷一起做家务活,令人感叹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就已经能晾衣做饭,生活促进实践。晨晨对爷爷的关系也在对话中体现,爷爷一停下来休息,他就会说出那反复提及的话“左上衣口袋,急救包,舌下含服一粒。”

晨晨的懂事让观众都颇为惊讶,他可以骑着自行车带着爷爷上马路,还引来不少路人的鼓励,这样的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到舒适,十分向往这种轻松的生活。

与爷爷在家里嬉戏

故事继续发展,早已退休的爷爷再次穿上了那件邮政制服,老当益壮,继续着送信的工作,而晨晨却缠着爷爷,要跟他一起去工作,从这里就能看出晨晨是有多么依赖自己的爷爷,也为后续的故事作了铺垫。

还蛮有精气神的,就喜欢这种老式的制服

故事发展到这里,信作为一个线索,也作为爷爷的职业,开始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这封沉甸甸的寄托思念的信即将交到那位老哥们的手中。令人惋惜的是,爷孙俩费劲心思爬了十二楼,却将信送错了,当然,几段简短的话语,也不难看出信中确乎是一封亲情信。最后,他们找到真正的收信人,但其人已去九泉之下,无法亲自收到这封信了。

但爷爷却将信挂在了风筝上。“老伙计会在天堂收到的。”从这里开始了点题,天堂与信件贯穿了整部电影,孩童对于天堂的思考,对于生死的思考,信件所传达的感情,不仅是在教会孩子如何面对现实,也是在触动每一位观众的心。

寄向天堂的信件

但不巧的是,有些强度的工作量还是让爷爷进了医院,本就患有疾病的他确实不合适这种强度的工作。电影中也不乏童趣的画面,一个鲜亮的红气球左拐右拐到了医院的前台,发出了晨晨的声音。“我来接我爷爷出院。”令人会心一笑。充满孩童气息的红气球,以此借代孩子的脚步,也由此补缺了孩童的身高,提高了视野,增加趣味性。

绘着图画的红气球

可爱的晨晨是有多关心自己的爷爷,这段小插曲也引发了第一次生死的考量。爷爷装死来骗孩子,这段剧情相信观众小时候都可能遇到过这种事情,逗小孩虽然有趣,但不顾孩子的想法,会导致矛盾的激化。

爷爷与晨晨的交谈,让晨晨第一次了解了每个人都会死的概念,他懵懂地听着爷爷的话,听不懂“死或生”,但是也不愿意让爷爷“死”。孩童的天真与现实的激烈对撞,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爷孙俩的生活井然有序的进行着,直到晨晨生母的归来,她选择回到晨晨的身边,照顾父亲,也照顾自己的儿子,找回丢失的母爱

很有气质的角色,很符合出国工作的背景

受外国文化熏陶的晨晨妈与浸润着中国传统老北京味的小镇文化的晨晨与爷爷自然是矛盾不断,有些高调的西餐,讨厌“家养小宠物”的晨晨妈,穿着朴素的爷爷和贵妇气质的晨晨妈。晨晨妈想找回母爱,房间里传出的嬉闹声将那股喜爱之情溢出屏幕,但镜头转到坐在黝黑房间的爷爷时,灯光不停的左右摇摆,却有一丝悲凉涌上心头。

确实如此,时代在进步,跟不上时代的老人容易被人们忽视在角落,一个人住在偏远农村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几个月不见一次的落寞,他们似乎成为了新时代的残次品,不被人所注意。

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我感受到了共鸣,那股依赖,十分的真实,现在在外读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们。颇具压力的学业也让我无比怀念那段轻松愉快的幼年生活。

矛盾的一触即发

最大的矛盾出现了。打扫卫生的晨晨妈因为嫌弃有些脏的“小宠物”荷兰猪,将它们随意放在阳台边缘,但不巧的是,一不小心将它们打翻到了楼下,两个小生命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中。晨晨无比的伤心,痛哭的声音久久不能停息,母亲与儿子的矛盾一触即发,这也是本篇第二次写死亡。

矛盾愈发激烈,哪怕是母亲带晨晨出去玩也无济于事。

晨晨给荷兰猪“立碑”

爱儿子的母亲最后终于妥协,在饭桌上,她也改了称呼,并学着晨晨撕下面包,塞进已经空空荡荡的笼子。“对不起,老朋友,我不是故意的。”她的眼角,似乎也留下了惋惜和后悔的泪水。

这位外国来的母亲刷新了大家对以往电视剧的“海归”人士的看法,她爱儿子的心可以让她放下执念,放下被灌输的不同的思想,选择向孩子妥协。

同时她也很爱自己的父亲,当爷爷提出怕影响母子感情,要搬回老房子时,她也哭着极力挽留,她的内心已经被这浓厚的爷孙情打动了。

爷爷搬走,故事的转折点

晨晨在家中思念爷爷,终于向爷爷的家跑去,他使劲敲门,哭喊着:“我恨妈妈,我恨钢琴,我没了风筝,没了老朋友,又没了爷爷。”躲在树旁的妈妈也潸然泪下。 三个人的泪水,三个人互相的浓厚的亲情,让无数观众无比动容。

这部电影最厉害的地方是他抓住了共情点,一点点生活小事就能让大家感同身受,感情随着电影故事的发展不断推移,直到最后喷涌而出。

爷爷的生日,可是他早已在夕阳落下的时候悄然逝去

夕阳西下,被远处的山吞噬,两个孩子开心的帮爷爷收拾着最后的风筝,而那位爱孙子,爱风筝,爱送信的爷爷永远的闭上了双眼,再也不是之前的开玩笑了,随着夕阳的完全落下,爷爷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他的视线逐渐模糊,直至消失。无数的蜡烛被点上,帮爷爷盖被子的晨晨妈最先发现了爷爷已经逝去,但她没有声张,而是让晨晨点满了蜡烛。

悲喜景叠加

蜡烛占据了整个桌子,中间是写着寿字的大蛋糕,可爷爷再也看不到这一切,尝不到美味的蛋糕,摸不到心爱的孙子的脸,他脸上带着最后的笑容逝去,充满着悲凉,但他却被温馨所包裹着,永远沉睡下去。

爷爷的逝去,晨晨无比悲痛,他所挚爱的爷爷还是去了天堂,这是本剧的第三次死亡,也是最后一次,也是最悲痛的一次。

电影的背景音乐瞬间触动了大家的心,看着这悲哀的景象,教室里抽泣不断,我也不禁潸然泪下。

那位孤寡老人带着孩子们放风筝

影片的最后,那位爷爷的挚友,坐在公园乘凉的孤寡老人也来到了孩子们的身旁,他领着孩子们将信件再次挂在风筝上,学着爷爷的样子,将风筝放飞,将信件传至天堂。他们把生日卡放在风筝上,送上天空,虔诚地仰着头,等待着天堂的回信

爷爷,我把生日卡,给您送到天堂去!等您收到以后!一定给我回信!我等着您!


三、感想感悟

一部充满着亲情和感伤的影片,观感极佳。它没有浓厚的说教味,而是靠着动人的,接地气的故事打动人,让所有人回忆起往事,然后再不断的叠加,直到死亡与生活的强烈碰撞,使回忆带着泪水一涌而出。哪怕这部影片是九十年代的老片子,但它所蕴含的哲理让人感同身受。中国的孩子大多是祖辈抚养长大的,这部充斥着平淡小城生活的日常电影,代入感很强,直抵人心。死亡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事情,离别的痛苦,孤独的寂寥,必须学会坚强,才能不辜负祖辈的遗愿,更好的生活下去。

死亡是人生的终点站,也是人生的起点,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也代表着生命的延续。

珍惜眼前人,不忘抚育恩。





The end

爱随风,飘向天堂——《天堂回信》影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