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俗烂试水·尼罗河/阿布基尔海战
“阿布基尔湾从亚历山大港以东15海里的阿布基尔角延伸到尼罗河的罗塞塔河口,海湾两段相聚18海里,是一处开阔的近岸锚地,阿布基尔角东北部的线形浅滩和岩石高出海面,形成一座小岛,在此战前被称为阿布基尔岛,后改名纳尔逊岛……” ——马汉《海权论》 法军统帅布律耶斯没有进入亚历山卓港,然而港口距离他锚泊的地方仅有10海里(原因是他担心他的军舰会搁浅);一连几星期都停在那里 拿破仑已经扫除所有障碍而成为埃及的主宰者,但布律耶斯仍在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将他统率的13艘第一线战舰投入战斗还是使此等军舰继续锚泊在平坦的阿布卡海岸西侧的半月形水域中。因未能阻止拿破仑登陆而气急败坏的纳尔逊正率领舰队企图毁灭法军在海上的退路,与英国人的海战迟早会到来,这支舰队乃至皇帝在北非战局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布律耶斯决定要让舰队在锚泊的情形下对敌作战(都查拉曾提出移动接敌,但被各舰舰长以水兵素质不足拒绝)。然而阿布卡岛上的六门六磅炮组成的岸基炮兵阵地将会是毫无作用的,当法军紧靠着岸边与敌人作战时,当法军有必要建立岸上的坚强炮兵阵地时,布律耶斯却没有这么做。各舰使用尾锚以让右舱火炮能连成一线悉数指向海上,在各舰之间拉起钢缆以防英舰突破纵队并在突穿过程中对火力贫弱的舰艏与舰艉进行炮击(实际上并没有);先导舰"居维叶"号抵住虎口的上颌,那里还可以得到阿布基尔堡炮台的支援;后卫舰"无畏"号抵住虎口的下颌,"东方"号占据中央,整个舰队像一根锁链封锁住虎口的海湾,各舰之间相距150公尺(此一距离并未小于舰队航行时的间距,但对于静止作战则大的出奇)。然而,本是为使后方舰船接近浅水区域而微曲的战列线导致战列线并没有得到加强甚至受到了削弱,此外,由于这几艘战舰并没能部署到浅滩,也无法起到有效防卫的作用
纳尔逊经过仔细的考虑与分析,又经过了与手下舰长们的充分交流,属下都已理解了他的意图。他们在7月31日晚派出“亚历山大”号,“快速”号前往侦查并计划在8月2日就攻下亚历山大港并彻底消灭这支实力强于自己的法军舰队(纳尔逊认为击退对手不能算│海战的胜利,只有歼灭敌舰,将其打沉或者俘虏,才算真正完成任务)。8月1日下午1点,法军瞭望兵发现英军先导舰桅杆,布律耶斯开始召回在岸上觅食的饿昏头水手,而英军舰队则是径直冲向了位于法军舰队支援能力外的阿布基尔堡炮台,在近1000门火炮的攻击下,阿布基尔堡炮台很快停止了反击,使法军舰队的前锋丧失援助。此时天色已晚,布律耶斯认为可以趁夜间调整部署(他认为英军不会在夜晚进攻)。然而在晚7点左右,纳尔逊抢占了阿布基尔岛和浅滩海域的上风位置,在“热忱”号的带领下乘着西风发起进攻。纳尔逊大胆的把舰队一分为二,一队冲过法军舰队在海湾内部的狭长水域自西向东横扫,一队由纳尔逊指挥,在相同方向上从外部横扫。“哥利亚”号率先冲过了阵列并对法军先头舰“战士”号发动攻击,很快英舰“征服者”号也冲过阵列跟进,几分钟后,战士号被夹击导致内部严重受损,英舰“猎户座”号从前两艘英舰的岸边一侧超过,停在法第五艘边停靠并进行攻击,英舰“忒休斯”号并排上前,停在“哥利亚”“热忱”号和其对手之间。第五艘英舰“大胆”号在“战士”号和“征服者”号之间改变方向,停靠在“征服者”号斜前方,“哥利亚”号则从“征服者”号斜前方发起攻击,自此,五艘英舰都已停在法军舰队左侧,而在右侧,英舰“先锋号”停泊在法军“斯巴提亚特”号旁边,随后“米诺陶洛斯”号行至第四艘法舰外侧,“防卫”号也对第五艘法舰外侧发起进攻,法军的阵型被完全击穿成几部分,由于事先并未考虑内侧作战需要,因而在它靠岸的内侧一面根本就没有配置人员,所以根本无法对内侧还击,法军各舰皆陷入两面积极的危险境地。
7时30分,英舰"柏勒罗丰"号和“马杰斯蒂克”号两舰猛扑向最大的法国旗舰"东方"号和其僚舰“雷鸣”号,“柏勒罗丰”号舰长米勒命令集中枪炮向法舰的指挥台猛烈射击。布律耶斯被流弹击中负伤,他的头部和臂部都被击伤,但他仍然坚持在阵位上指挥作战,将“柏勒罗丰”号重创使其退出战斗。法军炮手猛轰英舰的帆索,试图使其失去控制,英军炮手则对法舰的舱面横扫,大量杀伤法军的人员,双方都展现了极高的勇气,然而长时间缺少训练和给养的法军水手素质远不如对面的英国人,且己方战舰为固定目标,英军则不断移动着,加上布律耶斯对纳尔逊战术的多次不准确判断和犹豫不决,胜利的天平开始像英军倾斜。此时,英舰“快速”号,“亚历山大”号也加入了对“东方”号的围攻,英舰“利安德”号重创“雷鸣”号后向法舰“富兰克林”号左前舷发起攻击,法军阵列彻底被破坏。晚10时,“东方”号发生爆炸彻底损毁,法军指挥官布律耶斯阵亡,六艘法舰投降,另六艘则全部毁伤严重,满目疮痍,纳尔逊率领舰队对剩余的法舰逐个击破。到8月2日清晨,法军仅两艘战舰逃离,其余四舰则遭到焚毁,法军舰队覆灭
此次战役中,法军损失11艘战列舰,伤亡3500人,指挥官海军上将布律耶斯和其他三名舰长阵亡,而英军则仅伤亡896人,一名舰长阵亡,一艘战舰被重创,没有一艘战舰损失。损失这全面碾压式的胜利,直接导致拿破仑麾下的埃及远征军被困死在中东。拿破仑控制地中海、在中东建立卫星国作为印度远征基地的构想化为泡影。而诸如叙利亚,土耳其等原本因遭到拿破仑陆军重锤而打算投降和退却的国家为之一振,准备与法国继续对抗(当年9月11日,土耳其正式对发宣战)。自拿破仑扩张以来,其周边的邻国无不成为小附庸国,而其他国家也因此而忧心忡忡,夜不能寐,法国在尼罗河的惨败使从直布罗陀到地中海东岸都是皇家海军的势力范围了,纳尔逊深刻理解这次胜利的战略意义和深渊影响,因此,他尽可能多的派出船只散播捷报,造成了对英国极其有利的声势和国际环境 “这一切,都使得拿破仑建立东方王国的梦想破灭了。因为丧失了制海权,法国和其同盟西班牙又一次失去了争夺海上霸权的重要机会” ———马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