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 番外篇:生于遥远的世界 其一

大西洋联合木星远征殖民舰 主天使号 飞行日志,自格林尼治时间2130年7月7日上午8点任务正式开始为T0计时原点。
注:该飞行日志主要由主天使号领航员韩晓编写,预计到达木星时间:2130年10月下旬

第一节:T+30分钟 位置:火星低轨道上空,距离火星4000千米
人类的脚步第一次踏上火星,是在大约40年前,在当时,这是在太平洋冷战中,中美两国相继使用载人航天器重返月球,并且建立永久性居留殖民地的另一伟大壮举,尚且年幼的我即使是通过宇航员先驱们的摄像机画面看到的红色世界,都已经让我对地球之外的辽阔宇宙无法自拔。
40年过去了,随着宇航技术日渐发展,火星这个红色的荒凉世界,从一开始的科考探索对象,迅速变成了一个崭新的人类社会的家园,来自于地球各处的数十家民间商业化航天飞行,将火星原本一毛不拔的表面在40年内逐渐变成了现在不逊于地球的现代化居住地,而在以后的未来,这颗红色行星只会迎接更多来自地球的移民,并且在最终变成和地球同等重要的宜居世界,怀揣着这一梦想,我也登上了前往火星的移民船,加入了改造火星的浩大工程中,在火星的这15年,我并未有任何的遗憾。
只不过有时候,因为孤身一人,站立在狂风呼啸的火星岩石表面时,我依然会因为怀念家乡,望向稀薄大气之上,五千万公里外的地球,火星是一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但是反而是我们的家园地球,逐渐被两个半球的势力所割据和分化,虽然亚太联盟和大西洋联合都一直在利益冲突面前表现出了克制,但是我仍然在担心,世界范围内的战争,是否会在我的有生之年出现,人类付出了如此代价才共同选择了走出地球的路,如果再次让地球陷入战争的火海中,恐怕这一次,就再也无法从毁灭的深渊中逃离。
我深知自己的血脉来自于大洋彼岸的亚太联盟之主,在太平洋冷战中胜出的中国,依靠着在航天竞赛中的优势近乎垄断了所有的宇宙航行权利一事,早在我父母那一代,两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将民族主义再一次推向了高潮,即使并非是要有任何的通敌背叛行为,哪怕是想要调停两国之间的争端的努力,都会被视为决不能容忍之事,正是因为如此的环境实在难以呼吸,父母才选择了举家迁到了美国,一想到这里,我还真的很想和他们通个电话,火星和地球之间已经是数千万公里的距离,之后到了木星就更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不过在参与这个计划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好了一去不复返的准备。
不过,得益于不久前大西洋联合开发出的新一代聚变引擎,原本化学推进剂的窘迫燃料余量和必须在关键位置进行变轨加速的时代已经过去,虽然加速度不及前者,但是聚变反应堆的稳定和高效,可以将引擎维持开启极其漫长的时间,理论的工作时间甚至可以达到十年都不需要重新填装燃料,曾经即使是从地球耗费巨量燃料进行直接转移前往木星,都需要在无人的深空中漂泊数年之久,如今,仅仅需要不到三个月,这样的进步,虽然目前只有在深空殖民舰主天使号安装,但是将其推广到其他不同型号的飞船,也仅仅只是时间问题,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而我们将会是这个新时代的先驱者。
半个小时前,在举行了起航式后,主天使号就已经点燃了引擎,开始航向木星,此刻,后方的火星正在快速远离我们,这艘带有自旋人工重力,生物循环再生装置,以及其他众多将要布置的建筑的大型殖民舰预计在到达木星系后,会在木卫二轨道上停泊,随后将各种小型空间站组件在其他卫星上安装,这大概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如果一切顺利,还需要在木星停留五年,以进行地质,电磁场,引力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全面分析,为接下来更多的殖民活动提供参考,虽然看起来十分漫长,但是一旦所有的穹顶生物舱就位,就可以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即使是出现了某些资源的短缺,木星众多的卫星表面依然可以提供十分充足的原料,已经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了。

第二节:T+1小时5分,火卫一飞掠
说实话,或许是极低的轨道高度的缘故,火卫一远比我所预期的要大,至少是看起来这样,作为一颗20千米大小的卫星,它在一开始就被地球上的两大势力选为了殖民火星的桥头堡,同时,也是一个优良的行星际中转站,就像是地球的月亮那般,虽然在地球上,亚太联盟和大西洋联合已经剑拔弩张,但是他们仍然达成了不将战火往外太空扩散的共识,讲道理,也没有多少可能会让地球之外的世界生灵涂炭,毕竟绝大部分的殖民地都受到了亚太联盟的援助和保护,我们在这里的存在,简直就和蚊虫一般卑微。
最后一次加速,让我们从背朝火星夜半球的方向射出,虽然仅仅只是初具规模,但是已经足以让我们看到位于阴影中的大量人工建筑的灯火,如果不是要保持注意看向前方,甚至有可能将其误认为是地球,同样,在火卫一上也有不少的建筑物,只是他们都是用于舰船的建造,维修和补给,并且我们的相对速度也太快,难以看到细节,只能看到一个闪耀的白点从我们的右侧飞速掠过。
到达10000公里高度后,主天使号的主发动机就会全功率运行,将我们正式送上旅途,我的妻子凯瑟琳将会和我一起,共同坐在这艘船的驾驶位上,将它开往木卫三。

第三节:T+2天5小时,脱离火星引力范围
虽然实际上任何具有静止质量的事物都具有其无穷远的引力作用范围,但是在经过两天的航行后,距离太阳最遥远的内行星火星,此刻在飞船的光学望远镜中,也只剩下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红点,我们已经不可逆转地踏上了前往木星的旅程。
虽然隶属于西半球的国家联盟大西洋联合,但是实际上,这艘船上的130名成员全都对地球上的纷争感到极其的厌恶,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受不了地球上的火药味,那种纯粹的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的自由被忽视的状态,才选择来到火星,逃避战乱,然而很可惜的是,随着火星的开发逐渐完善,原本在地球上的紧张局势,似乎也被带到了火星上。
就因为自己身上流淌的血液来自东方,就代表着我必须为处于东半球的亚太联盟服务,展示所谓的“忠心”吗?根本就是一派胡言,我虽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但是选择自己的立场,并且承受以此带来的代价,凭什么会被干涉这样的自由?
凯瑟琳也经常和我抱怨,在火星上总会被来自地球的执政官翻来覆去地强调敌人的存在,她的父母是第一批永久性居留火星的宇航员,而她则是第一代出生在火星上的人类,艰苦恶劣的成长环境,不仅没有让她失去作为女性的身材和皮肤,反而更加具备在繁重的建设任务中所需要的温柔和体贴,恐怕就是这一点,才让我根本没有办法拒绝自己对她的感情吧。我的心中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一旦到达木星后,就在这里呆上更久,直到地球上的战争结束之前,暂时不会考虑返程飞行计划,和她一起在木星建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第四节:T+30天 小行星带边缘
飞船距离火星已经有大约一个天文单位左右,正当我和凯瑟琳正在为到达木星之后的计划打算,我们突然在飞船的后方摄像机上的太阳方向,看到了一片十分朦胧的尘埃云团,从太阳的位置一直延伸到了视野的尽头,这并非单纯彗星所产生的,因为通过光谱分析,有许多更大的岩石颗粒掺杂在其中,这时我们才反应过来,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地球上所称的黄道光,即弥漫于小行星带中的大量尘埃之间,在这一片区域拥有着不计其数的尚未开发的小行星,从数公里大小到不到一个拳头的石块都包括在内,同样,其中可能内含的各种资源,更是无法计量。
在惊喜之余,我们又很快提高了警惕,毕竟顾名思义,小行星带相对于内太阳系的星体碰撞事件概率要远大于前者,我通知了所有船员,随即启动了自动化的小行星防御系统(ADS),通过雷达反射回波寻找任何潜在的威胁,随后用高能激光束将其烧成气体,避免碰撞导致的船体破损。

第五节:T+45天 小行星带中心
长期的星际航行,让不少的船员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不过在我和凯瑟琳,以及其他船员的积极配合下,这些负面情绪都最终得到了控制,我们现在的距离,即使是通过电磁波以光速通讯,都会产生大约一个多小时的延迟,因此只能将信息录制装包好之后,单次发送,随后等待恢复,ADS对小行星的炮击在这十几天内此起彼伏,有好几次都打断了我的睡眠,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船体并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害。
我们从火星总部得到的消息是,亚太联盟已经蓄势待发,地球上的战争很可能已经在所难免,凯瑟琳倒是不必担心,因为战争基本上不会有扩散到太空中的可能,但是我的家人全都在遥远的地球上……又怎么能知道他们会遇到怎么样的命运?

第六节:2130年8月31日,小行星带
我的担忧最终还是变成了现实,亚太联盟和大西洋联合之间的全面战争还是爆发了,不过,这仅仅是我能通过来自火星总部收到的消息中确认的部分,究竟有多大的范围被卷入了死亡和毁灭,我无从得知,在这一条消息以文字消息通过刚刚建立的量子纠缠通讯发送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自火星的任何消息,即使是电磁波也是如此,所有的通讯频段都陷入了彻底的沉默。
我将这个沉重的消息播报给了船上所有的船员,原以为这样会让他们立即陷入绝对的混乱中,然而,我远远低估了他们在参加这项计划时所作出的觉悟,他们看起来并没有太对此事太在意,有一些相对激进的,甚至觉得这样的事情是理所当然,他们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来自于火星或者绕日轨道殖民卫星,而我和他们截然不同,或许正是这一点,也才让我对地球的关心显得如此反常,仅仅只是一代人的差距,就已经让他们所处的环境完全重塑了起源于地球的人类的思维。
之前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破坏已经显而易见,那么现在的第三次呢?究竟会有多少人在其中丧生,又有多少国家和城市会在战火中化为废墟,光是想到这一点,我的神经就根本不听使唤,在无重力的太空中,看向遥远地球的方向,无助地蜷缩着,只有凯瑟琳在这时立即上前将我拥入怀中,才能让我重新找回一丝坚持下去的希望,确实,在此时被绝望所击垮,根本就不能改变任何事情,我仍然是这艘船的领航员,决定着人类向木星前进,以及参与这项计划的所有几十名船员的生命,就算前方再如何黑暗,我也只能硬撑下去,既然在一开始就是为了逃离战争,我也只能在接下来的时间,努力在木星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园。

第七节:2130年9月25日:距离木星约0.75天文单位
穿过了广袤的宇宙深空,我们终于平安无事地通过了危险的小行星带,由于时间仓促,我们并未能停下来对途径的小行星进行检查,不过仅仅只是用常规的远程手段观测,依然让我们为其中蕴含着的巨量资源而惊讶,在以前,几乎所有的航天器和轨道居住设施的原材料都需要通过地球和火星进行供给,长途运输的成本高的难以估量,而如今能从小行星带直接开采的话,想必这样的工作会变的极为轻松,甚至可以通过在谷神星建立中继站,就可以轻松维持航路的正常运行。
我们维持着最高航速,一路朝着木星冲去,如今还有一个月就要最终到达木星,想到这里,对这颗巨大行星以及周围卫星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我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了无数次,然而,任何的无人卫星观测数据都无法满足我的好奇心,我必须亲自站在四颗伽利略卫星其中之一表面,目睹木星流淌着的彩色云带,才能让我真正得到满足。
以目前的速度,我们必须在距离还剩5000万公里的时候就逐渐开始减速,让我们被木星引力所捕获变成其中卫星之一,随后我将会调整航线,让飞船停泊在木卫三表面上大约1500公里的地方,逐步开始一系列的工作,飞船里的其他船员此时也和我一样,已经彻底放弃了对于地球的任何期望,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接下来的建设事业中。

第八节:2130年10月15日 进入木星磁层
随着飞船减速逐渐完成,我们正在以缓慢的漂移速度进入木星的引力圈,在距离木星表面还剩下约800万公里的时候,我们的无线电传感器开始产生一些奇特的噪音,这是太阳风和木星磁层相互碰撞而产生的,这表面我们已经进入了这颗最大行星的领域,历经几个月的漫长航行终于得到了结果,此刻,在驾驶舱的前方,我们已经可以能直接通过肉眼看到木星的表面的明显特征,例如根据纬度平行分布的红白相间的云带,以及即使到如今仍未消退的大红斑风暴。
光是想到自己是第一批进入木星的人类之一,内心中的兴奋就难以抑制,从孩提时代就有的梦想,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终于实现,不过,飞行任务还没有结束,由于主天使号的质量并不小,我需要先通过飞掠木卫二的表面,通过引力加速来削减和木星的相对速度,随后再正式泊入木卫三,也被称为加尼梅德的表面,它和木星之间的距离适中,表面活动也最为稳定,是理想的首要目标。
我们在600万公里的位置进行了第一次分离活动,将主天使号上搭载的15颗通信中继卫星分离,并且各自向着预定的轨道飞去,运用剩余的速度,它们可以轻松到达木星系的几乎每一个地方。

第九节:2130年10月20日 木卫二飞掠
如果说在遥远的位置观测木星,看起来就和天上的万千恒星没有太多区别的话,现在实际到达了它的面前,才能真正感受到这颗直径十五万公里的庞然大物的压迫感,在这个距离,我们已经可以看清它表面上几乎所有的细节,甚至似乎可以听到在浓厚的大气层下方,大量的氢,磷,碳,氮等元素在超大气压下强烈对流所发出的呼啸声,以及比地球大数万倍规模的闪电,作为一颗几乎是纯气体的巨行星,木星的表面一直在不断地流动和变化,就像一位知名油画作家手里的调色盘,每一刻都可以产生一片截然不同的光景。
若是此时有地球和火星的科研机构能够看见我们当前所见,他们也绝对和我们一样受到极大的震撼,当我们运行到木星的暗面时,这颗巨兽就像是吞噬了太阳一般,只留给我们一片暗无天日的阴影,木星实际上已经实际发现了上百颗卫星,只不过他们相对于伽利略卫星而言都太小,也缺乏开发的价值,不过,当我们接近木卫二,也叫作欧罗巴的时候,恰好是处于刚刚脱离木星阴影的地方,这颗由大量冰雪,以及可能的海洋构成的世界,是天文学家认为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地方,暂且抛开这个尚未证实的猜测,木卫二本身的冰层,虽然部分被一些暗色,看起来像是有机物的东西覆盖,但是其他地方仍然和一块玉盘一般闪闪发光。
我们从大约4000公里的位置对木卫二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之前的无人探测器所得的数据,一般都是来自高得多的位置,所以并不能十分清楚地看到它表面的特征,而在我们的眼里,这些纵横交错的条纹实际上都是木卫二表面冰层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内部的作用力中发生破裂造成的巨大沟壑。
木卫二内部的活动远比我们所预计的要活跃,或许是来自木星的潮汐力正在不断加热这颗卫星内部的缘故,造成了冰层下方的液态水的对流,使得表面冰层就和地球表面板块一样产生了活动,只是因为冰的强度远不如地球的地壳岩石,他们破碎的程度要远比地球严重,分裂成了无数的冰山和冰沟,与此同时,我们还检测到了一些来自表面的小型喷射物,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他们是穿透了冰层而射出的高热水汽,在外太空凝结之后又变为了大量凝结的冰晶落回表面,具体的颗粒大小还有待观察,但是这个结果让我们对接下来在木卫二表面上的活动提高了警惕。

第十节 2130年10月25日,泊入木卫三
经过和木卫二的引力加速,我们的速度已经足够低,可以在木星系内进行变轨前往木卫三,而如今,我们已经到达了距离它表面1550公里的圆形轨道,木卫三相比更加靠内的两个大卫星,显得平静许多,实际上,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冰封的地球,只不过要小很多,当然,这是相对于行星来说的,作为太阳系里最大的卫星,木卫三的体量实际上已经非常可观。
木卫三的表面的确和先前的观测类似,是覆盖在一层很薄的冰层下,但是并非是所有的表面都覆盖了冰,有一些凸出的高山已经突破了冰层,来到了冰层以上,同时,表面上虽然也有不少将内部尚未被尘埃染黑的冰暴露出来的白色撞击坑,但是他们的边缘都已经变得十分模糊,看起来这些冰依然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会将任何对表面的影响逐渐抹去。
在最终完成了轨道圆化后,我按照规定,通过广播向全船发布了航行结束的演说,虽然先前的地球战争让船上不少人陷入了负面情绪,但是此时,他们回报给我的,只有完全一致的喜悦和迫不及待,的确,我们在狭小拥挤的船舱内的生活,在这一天终于要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片截然不同的新世界,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我们分离了固定在船上的轨道居住站部件,让它们被其他更小的飞船拖拽前往其他的位置,我们首要的目标,就是先在木卫三上有一个稳定的住所,随后开始向四个伽利略卫星进发,再之后,就是对木星的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探索。
凯瑟琳看起来十分兴奋,她反复强调要和我一起共同进入登陆飞船,成为第一批登陆木卫三和第一批脚站上木星领域的人类,不过,还有一点,虽然她没有说,但是我早已明白,那就是和我在木星生下第一个出生于木星的孩子,虽然听起来有些形式主义,但是既然终将是必然发生的,那又有何不可呢?

第十一节 2130年11月1日 登陆木卫三
在这个由三个1组成的日子,我们乘上登陆飞船,开始朝着木卫三的表面下降,同时还携带了一些用于建立初步的居留建筑的建筑部件和材料,从主天使号上脱离并且进入轨道的反射聚焦卫星已经就位,他们的存在将会为地表上的太阳能发电设施服务,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为穹顶温室中的植物提供光照,让第一批生长在木星的农作物茁壮成长。
在经过了20分钟的减速后,木卫三的灰色冰层表面在我们的下方逐渐变大变平,并且在最终,伴随着一阵因为冰层被高温引擎尾焰汽化的烟雾中,我们降落在了这颗卫星的表面上。
木卫三的表面重力远比火星要小,甚至比月球也小,我们逐一从船舱中离开,站立在了荒凉的坚冰表面上,确实,木卫三的表面被一层灰色的看起来像是粉碎的小行星尘所覆盖着,不过当我伸出手将其拭去,依然可以看到下方露出的白色冰层,站立在一个从未有人到达过的世界表面,实际上并非纯粹只有完成了一项伟大壮举的成就感,实际上远胜于它的,是看向寂静而广阔的世界时,扑面而来的孤独感,尤其是当你环顾四周,都不能看见任何文明的灯火,而只能在天空中看到木星取代了太阳,成为天空中最大的事物的时候,那种对宇宙之辽阔的震撼,甚至于恐惧,就会突然爬上你的后背,让你浑身一软,差点就要跪倒在地面上。
在随行的船员中,有十几对和我们一样,在火星上订了婚约,但是都未能有时间举行婚礼的夫妇,我曾经和他们单独谈话过,是否考虑过在这里出生的孩子的安全,但是他们的觉醒并未有过动摇,反而是彼此之间的羁绊,让他们相比于尚未找到另一半的其他人而言更加的坚定。
我和凯瑟琳牵着手,在完成了分配的任务之后,在这颗卫星的表面上四处漫步着,我们在空中不时能够看到一颗明亮的光点从星空之间飞速划过,那就是我们的主天使号,纵使是搭载着上百名船员,堪称方舟的殖民舰,从表面上看来也就和一颗普通的小行星差不多,虽然许多地球人都喜欢在热闹的繁华都市,比如说巴黎,伦敦,还有上海之类的地方和心选之人共度良宵,但是以一个全新的方式,在一片从未有过人类踏足的遥远世界,和另一半共同见证着数亿公里外的星空,又有何不可呢?正因为四周没有任何的事物可以让我们分心,才可以让我们在这一刻毫无顾忌地去欣赏彼此。
于是在留守在方舟上的其他船员的提议下,包括我和凯瑟琳在内的所有已经确定关系的夫妇,都在木卫三的轨道或者表面上举行了简单却又正式的婚礼,没有华丽的衣着,也不需要金碧辉煌的大厅和上百桌宴席,只有一片寂静的土地,以及高悬在天空中远处的木星静静地注视着,但是为我们见证这段感情的,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以及它最大的卫星,太阳系中最伟大的存在之一在这一天,为我们永久地留下了属于我们的美好记忆。

第十二节 2130年12月31日 探索木卫一
两个月过去了,时间悄然来到了2130年的最后一天,紧张的木卫三的工作总算是逐渐落实,暂时不需要我去进行监督,殖民木星的第一阶段已经接近完成,所以我很快就确定了下一步的目标,那就是前往木卫一,对高度活动的表面进行勘测,当然,由于它太靠近木星,我们没有办法直接降落到它过度活动的表面上,但是可以通过悬停在一定的高度,对地表进行充分的探测,随后让无人机对表面进行充足的分析,凯瑟琳这几天的身体不太好,我只能将她安置在主天使号上的医疗区域,随后将带领木卫一勘探的任务交给自己独自负责。
转移到木卫一的过程花了我大约四天的时间,作为最靠近木星的伽利略卫星,在不断下降与木星之间的高度时,我能清晰的感到木星正在朝我快速地冲来,强大的引力正在将我不断往那狂暴的流动云系中拖拽,不过在木卫一黄色的表面最终出现的时候,我立即进行了变轨操作,终止了向木星的掉落,使自己稳定在它的引力范围内。
如果说木卫三和木卫二是一片平静的冰雪世界,那么我所见到的木卫一,就是一片由相当多的活火山和熔岩流覆盖的灼热世界,木星的引力正在使得这颗行星像一个不断被揉搓的面团一样,通过公转时的变形所释放出的巨大热量,时刻加热着它的内部,以此产生了非常多的火山活动,由内部喷发而出的高热物质流以极高的速度被喷射进入太空中,随后又以一个伞状的形式落回到表面上,这样的循环往复,使得它看起来十分像金星,只不过缺少大气层,我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流淌在表面上的大量熔岩,将它的表面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要的部分涂抹,而在一些活动相对平静的地方,则可以看到许多灰白色的部分,应该是一些已经稳定下来的沉积物。
木卫一就和木星一样,五颜六色,光彩夺目,不过我需要精密地计算下降路径,以躲避那些正在喷发出熔岩和气体的火山,在我最终下降到了350公里的位置后,我释放出了勘探无人机,通过他们替代自己来最终下降到表面,正当我正在设定他们的运行路径后,我的视野前方突然出现了一片明亮的淡蓝色发光云雾,正好就在我飞船的运行轨迹前方,我没有任何时间躲避,只能直接穿过去,不过并没有任何的危险发生,这些云雾应该是从深层喷发出的金属离子,在木星的影响下电离发出的光,之前在一百年前的伽利略探测器上也看到了类似的事物。
木卫一的勘探花了我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非常快的公转周期,再加上木星自身遮挡了太阳,使得这颗卫星上的白天如同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绝大多数的工作都只能在黑暗中进行,根据地表的环境来看,不仅非常不稳定,并且还时刻被有毒的硫,磷,氯等元素环绕,建立地表前哨站的想法被我完全否决,不过或许在以后可以通过采收表面的化合物来用于其他的工程。

第十三节 2131年8月15日 意味不明的通信
在木卫二表面纵横交错的冰沟间行进的时候,我突然从木星的表面附近受到了一串奇异的电波通讯,其波长特征看起来就像是木星本身发出的,但是实际上,它应该是一个十分靠近表面的地方,是某个21世纪发射到这里的航天器吗?我翻越了所有记录在案的航天器资料,然而,没有一个能够符合我所侦测到的轨道特征,我尝试动用主天使号的信号发射器进行回复,但是没有任何的效果,我所受到的信息仅仅是一串二进制代码,构成了一段十分简单但是充满诡异的信息:
DO NOT APPROACH (不要接近)
似乎是某种警告性的语句,但是究竟是想要提醒什么,又是位于那些地方的危险,我不得而知,我们在木星的时间已经差不多过去了一年,每一天都从轨道空间站的床上醒来,看向远方沐浴在阳光中的木星,这是一种与火星和地球上都截然不同的感受,虽然此刻,我仍在为地球上发生的事情而担忧着,不知道被战火覆盖的世界中,自己的父母是否安好,现在又在何方,过去的成语天涯海角已经根本无法形容这样程度的距离,我只能在遥远的世界,默默为他们祈祷,希望战争能早日结束,而自己也能够撑到回去的那一天。

第十四节 2139年1月1日 新生命的产生
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没有收到任何来自地球和火星的通讯,两颗行星似乎仍然处于完全的死寂中,不过所有的船员看起来都已经彻底适应了木星的环境,并且已经将木卫三上的永久性居留建筑全部建设完成,此刻我们已经彻底实现了自给自足,如果仍然没有来自那里的消息的话,我们也只能独自过好自己的生活,以待有朝一日能够回去一探究竟。
不知不觉间,十年就已经过去,然而木星还未完成自己的一年,几天前,凯瑟琳来到了我的身边,看起来是有什么事情要说,我刚想要提问,却被她紧紧吻住,随后就到了床上。
在宇宙中创造一个新生命,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了先例,我并没有任何的顾忌,也没有别的想法,人类无论是走到哪,其内心中繁衍的欲望永远都不会有任何折扣,只不过彼此赤裸着身体在遥远的木星结合,更像是这颗行星本身和卫星的名字所共同赋予的意义。

第十五节 2139年10月7日 第一个生于木星的人类
就在刚才,凯瑟琳顺利通过顺产生下了一名男孩,虽然宇宙环境的艰难让她并不能得到应有的照顾,但她也毫无怨言,她总是那样,乐观,活泼和体贴,很多时候甚至是我过度担心了,还需要她来安慰,男孩十分健康,虽然宇宙空间缺乏大气的保护,不能过滤电离辐射,但是孩子并没有任何的健康问题。
在医生进行了全面检查确认无恙后,我也难掩心中的激动,很快就和医生说出了我们共同确定好的名字,韩一,因为我是父亲,所以姓随我,而名则由凯瑟琳决定,虽然她的家庭来自法国,也确实是一副金发碧眼的欧洲女性面貌,但是或许是因为我的影响,对东方的文化和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并没有选择其他的字来寄托对这个孩子的期望,而是直接用最为简单,却又具有最为深厚含义的文字“一”为名,不仅表示他是第一个降生在木星的人类,更是代表着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

第十六节 2140 年 12月 9 日 小行星撞击事件
木星的存在,导致了位于小行星带的尘埃无法聚集形成一个足够大的行星,并且用自己的引力将大量的破碎小行星发射进了遥远的深空中,但与此同时,也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极其明显的目标,木星许多的卫星都是受到引力捕获的小行星,但是还有更多的没能成功逃逸也没有进入稳定轨道,而是直接撞击到木星或者其他卫星上的事件发生。
就在刚才,主天使号的ADS系统响起了报警声,一颗直径约有5公里的小行星以极高的速度闯入了木星所在的位置,随后受到引力作用径直朝着表面冲去,在接近过程中受到潮汐力影响,逐渐断裂为5个碎片,并且最终撞击在了木星的表面上,它和木星大气的剧烈摩擦,所发出的爆炸火光,甚至连处于木卫三轨道的我们都清晰可见,5个碎块就像是集束炸弹一般接连在木星内部引爆,虽然真空并不能传导声音,但是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表面上因为冲击波遗留下的巨大黑色空洞,通过光学望远镜测算,这至少有四分之三个地球大小。
5公里大小,再加上每秒约有68公里的速度,若是地球遇上了这样的存在那只有灭顶之灾,而所有的这一切,就在我的面前发生着,木星本身的体量十分巨大,更是因为没有固体表面无需担忧撞击导致破碎,这样的撞击,在过去的数十亿年间,对它来说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而正是它的存在,才确保了地球和火星的安全,使得我们有足够的时间站立于面前。

第十七节 2145年7月3日 时空的奇异点
五年过去了,韩一成长的速度远比我们要快,虽然现在他还只是一个孩童的身体,但是内心却远比这要成熟,甚至还有尝试帮我们做一些事情,作为一个出生在外太空的孩子,他和船上的同龄人一样,在一开始就已经急着想要离开主天使号,到外面的世界去探索,出生于地球和火星上的人类,一旦到达了宇宙,就会立即被广阔的空间感到精神压迫,但是这些一开始就处于外太空的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甚至还在无重力的环境中具备着我们并不能比较的敏锐空间感知,一些我们难以估算和设计的事物,在他们的眼里都是小菜一碟,仅仅是一代人的变化,就已经让他们发生了不可预知的进化,果然,人类的潜能,还远未到达极限。
看着这些茁壮成长的孩子们,我的内心也终于觉得,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们共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人类开始进入外太阳系,在更加遥远和危险的太空中不断前行的时代,我们的使命已经接近完成,接下来的事业,就需要他们继续下去。
不过,就在我和凯瑟琳为此欣慰的时候,我们的量子观测卫星突然发来了强烈的引力波信号,有一个能够造成强烈时空扭曲的物体进入了木星,虽然以它的运行轨迹,并不会对木星系统造成任何的影响,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我和凯瑟琳还是需要去亲自调查,弄清楚闯入者的身份。
韩一已经足够大了,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来完成,我们也在这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再次驾驶飞船前往探索,毕竟就目前所得的数据来看,应该不会发生任何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