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医学寄生虫学(彻底疯狂版)肺吸虫(卫氏并殖吸虫)、绦虫概论、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2023-01-01 22:57 作者:BUL-BOUS  | 我要投稿

卫氏并殖吸虫

分布于世界各地,以东南亚为主,是人体并殖吸虫病的主要病原体。成虫主要寄生在人和多种肉食类哺乳动物肺脏内,导致卫氏并殖吸虫病。

1)形态

成虫:椭圆形,活时红褐色半透明,体表布满体棘,雌雄生殖器官左右并列。

虫卵:椭圆形、金黄色、(80~118)×(48~60)μm、卵壳薄厚不一,卵盖大、内含卵细胞和卵黄细胞。

2)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终宿主:人和多种肉食哺乳动物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蝲蛄

寄生部位: 肺

排出途径:随粪便或痰液

感染途径:经口

感染阶段:囊蚴

3)致病

机械性损伤(移行、寄居)

免疫病理反应(代谢产物)

急性期(童虫移行、窜扰)

肠壁——局部出血、脓性窦道

腹腔、腹壁——炎性渗出、肌炎

肝脏——虫蚀样病变、出血、坏死、硬变

横隔、脾——点状出血、炎症

慢性期 (肺内发育、寄生)

脓肿期

囊肿期

纤维瘢痕期

4)临床表现

特点:缓慢发病、慢性经过

主要病变:肺囊肿

典型表现:胸痛、咳嗽、烂桃样血痰

①隐性感染(亚临床型)

②急性肺吸虫病

轻者:低热、乏力、腹痛、腹泻、食欲不振

重者: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全身反应

③慢性肺吸虫病

(1)胸肺型:咳嗽、胸痛、胸闷、烂桃样血痰 (2)腹型:腹痛、腹泻、便中带血

(3)肝型:肝区疼痛、肝大、肝功异常 (4)脑脊髓型:头痛、癫痫、偏瘫、占位病变

(5)皮下包块型:皮下游走性包块

5)流行因素

①传染源: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

②传播途径:生食或半生食;水源和炊具的污染

存在转续宿主:猪、羊、兔、鸡、鸟、蛙

③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6)诊断

7)治疗药物:吡喹酮

猪带绦虫/链状带绦虫

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猪囊尾蚴寄生于皮下、肌肉、脑、眼等组织器官引起猪囊尾蚴病。

1)形态

成虫:乳白色,薄而透明,长约2-4m,链体节片约700-1000片

虫卵:球形、直径31µm~43µm、棕黄色、卵壳薄而易碎,内有较厚胚膜和六钩蚴

猪囊尾蚴:俗称囊虫,乳白色半透明,囊壁薄,充满囊液,有一内翻头节。

2)生活史

人是猪带绦虫唯一的终宿主

①成虫寄生于人体肠道

②孕节脱落,随粪便排出,孵化出虫卵

③被猪和野猪等中间宿主吞食,消化液作用,六钩蚴逸出。

④在中间宿主各处发育,成为囊尾蚴并成熟。

⑤人误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胆汁刺激翻出头节,2~3月后发育为成虫,寄生于人体肠道。

生活史要点:

 

感染人的阶段:囊尾蚴或虫卵

一个中间宿主(猪)和一个终宿主(人)

人也以可作为中间宿主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离开人体阶段:孕节或虫卵

3)致病及临床表现

成虫: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化学性刺激

临床表现:排节片史;饥饿乏力;消化系统症状;偶尔导致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

临床表现:

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最常见

脑囊尾蚴病——最严重

眼囊尾蚴病

虫体存活:视力障碍

视网膜剥离

玻璃体浑浊

虫体死亡:眼内组织变性

眼球萎缩失明

4)诊断

5)治疗

牛带绦虫/肥胖带绦虫

成虫寄生于小肠引起牛带绦虫病,牛囊尾蚴不寄生于人体。

1)形态

2)生活史

人是牛带绦虫唯一的终宿主。生活史和猪带绦虫基本相同

 

不同点:

中间宿主:牛

虫卵对人不具感染性

孕节可自动逸出肛门,感染肛周

生活史要点:

中间宿主: 牛、羊、骆驼等

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感染途径:经口

感染阶段:囊尾蚴。

3)致病: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化学性刺激

4)临床表现:排节片史;消化系统症状;肛门瘙痒;偶尔导致肠梗阻、阑尾炎

5)流行因素:在我国新疆、内蒙古、西藏、云南、广西等地发病率较高,多为青壮年。

 


医学寄生虫学(彻底疯狂版)肺吸虫(卫氏并殖吸虫)、绦虫概论、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