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50000考生逐梦中传,艺考初试圆满结束!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

2019年1月1日,
在这个举世同庆的日子,
近50000名怀揣艺术梦想的考生,
在全国16个考点参加
中国传媒大学组织的艺术类考试文化素养基础测试,
以奋斗的姿势放飞梦想
逐!梦!中!传!




这是一次为追逐艺术梦想而进行的考试。无论是冰天雪地的哈尔滨、长春考点,还是雨雪纷飞的南昌、长沙考点,无论是持续低温的兰州考点,还是濒临冰点的杭州考点,亦或是寒潮未退的北京考点,雨雪低温阻挡不住广大考生的考试热情、逐梦脚步。据初步统计,到各考点参加考试的考生接近50000人,整体到考率超过93%,创下历年来最高。







这是一次检验艺考重大改革成效的考试。如此高的到考率得益于学校实施一系列艺考重大改革举措,比如将初试时间提前至1月1日,在全国11个城市设置16个考点,这些举措既方便了考生,又可以让考生从容应考;初试科目增加文史哲类别、允许部分专业考生提交作品,多种录取方式等改革措施也给予考生更多选择、更多信心。





这是一次测试考生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受度的考试。今年艺考初试新增文史哲选项,在考试准备时间短、缺少往年题型参照的情况下,仍有16000余名考生选择文史哲类别考试,充分说明了广大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礼敬,也为学校2020年艺考初试只考文史哲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这是一次检验学校组织能力、办学水平的考试。学校高度重视艺术类招生考试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全体校领导为成员的艺术类招生考试领导小组,设立了由党政办、纪委、教务处、招办、组织部、宣传部、保卫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有艺术类招生任务的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艺术类招生考试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艺考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做出部署,提出要求。工作小组主动作为,周密设计,严谨细致,既通力协作,又各司其职,一丝不苟做好艺考初试各项准备工作。考试期间,按照学校要求,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分赴各考点,现场指导考试组织工作,有力保障了初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组织好这次考试,学校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考务工作组分赴各考点。考务工作组提前3天到达考点,与考点所在单位协调落实考务工作,现场查看考场、考务办公室、视频监控室、家长休息区等场地,召开考务培训会和监考人员培训会,精心组织考试,确保考试工作有序平稳进行。





这次考试组织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北京市委教工委和有关省市教育厅、教育考试院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各考点单位的鼎力协助,考点单位主要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高度重视考试工作,亲自指导落实,在人员接待、考场提供、监考人员组织、安保以及考务工作落实等方面给予了中国传媒大学热情的支持与协助。



除了考试组织工作井然有序外,包括中国传媒大学考点在内的所有考点努力为考生及家长送上温暖服务,如提前组织考生进入考场,减少在严寒中的等待时间,为考生家长提供休息场所、热水等。暖心服务得到了考生及家长的普遍好评。




从接受报名到组织初试,这次艺考初试创下了学校艺考的多项记录,近50000名考生,1000余考场,3000余名监考人员,200余名考务人员……庞大数据背后是繁重的工作压力,是对组织能力和责任心的考验与检验。各项考试组织工作井井有条,平稳顺利,可以说学校经受住了一次超级大考,这次大考标志着学校的组织管理能力、办学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是一次有温度、有情怀的考试,各职能部门、各学院责任心空前激发,广大教职员工不辞辛苦,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报名参加考务、监考等工作,展现出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精神风貌。正如考试结束后,陈文申书记、廖祥忠校长指出的那样:
此次艺考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加之我们承载着教育部艺考改革之使命,责任重大!同志们牺牲小长假,肩扛重担,战严寒、斗冰雪,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斗志,忘我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传人的风采!在此,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所有参与者及支持者致敬!总书记在元旦致辞中说,“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要继续“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感谢你们!

按照艺考工作安排,下一步学校将严格按照高考阅卷要求组织阅卷工作,并对部分专业考生提交的作品进行评审。初始合格名单将于2019年1月12日公布,1月12日—1月20日期间,考生可登陆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招生网查询初试结果,初试合格的考生办理复试手续,打印复试准考证和报名表。复试统一在中国传媒大学进行,复试时间为2月15日—2月22日。


艺考图集之花絮

△ 考完啦~

△考生考试结束后,为自己点赞!

写在最后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少年今日踏剑而来,望来日于中传再见!
无论最后结果如何
请记住
若心有远方,则应风雨兼程

中传,一个随时点亮你心灯的神奇地方
永远欢迎追梦的你
❤️

转自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