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中国古代国防建设
中国古代到了明代有了完整的边海防体系
边海防类型
一.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恒,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力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明代长城成为万里长城
明代倭寇,主要指失意的日本武士、浪人、商人,他们形成了庞大的海盗队伍。——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了武装掠夺和骚乱。
明代海防建设——朱元璋加强了海防建设,在沿海设置了卫、所、还建立了海军。
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倭潮达到巅峰。
1561,严嵩专政结束后,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在东南沿海,在1566年彻底平定倭寇,使得中国海防得到了巩固。
清朝前期,在明代卫、所的基础上面,逐步将沿海建成了炮台要塞式的防御体系——海岛要塞、海口要塞、海岸要塞、江防要塞
江河水师和外海水师,在天津还建立了满蒙八旗水师营(相当于水军基地)。
在1685年,清政府还派军队反击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侵略军,收复了雅克萨。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河流的广大区域是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150年的安宁。
1690-1697年,康熙皇帝三次帅军亲征西北,有效控制了漠北的蒙古,制止了分裂,捍卫了我们国家的领土的主权。与此同时,清政府还平定了贵族发动的叛乱,并设置了驻西藏大臣。
乾隆年间,建立了水师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