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十个人九个有蛀牙,这些龋齿秘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

2022-10-09 15:13 作者:东莞健民口腔  | 我要投稿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口腔疾病已被列为继癌症和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中国口腔流行病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病患病率高达97.6%,主要集中在龋齿(蛀牙)和牙周炎等口腔病。其中成年人患龋率达到88.1%,也就是说十个人里面有九个都患有龋病。

龋齿发病率为什么这么高?该如何应对呢?

认识牙齿的外表、内在


图片


为了更好的理解龋病发生的过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牙齿的基本知识。
这是我们从外面看到牙齿的样子。牙齿分为牙冠和牙根两部分,两者的交界处就是牙颈部。通常我们在口腔里看到的就是牙冠。牙颈部被牙龈覆盖,而牙根是埋在骨头里的。

图片


从这张图可以看到一颗大牙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有很多窝沟存在。
那么牙齿里面长什么样子呢?

图片


牙冠最外层这白色半透明的结构叫牙釉质,牙齿所有组织中数它最坚硬,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它像一个金刚护甲一样包裹着整个牙冠,保护牙齿内部的组织。在牙釉质和牙骨质的内部就是牙本质,构成牙齿的主体。牙本质颜色淡黄,以上三种都属于硬组织,层层包裹着最内部的髓腔,髓腔里有神经和血管,老百姓一般俗称的牙神经就是这个。

龋齿发生的根本原因

图片

引起龋病的罪魁祸首是牙齿表面的细菌。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群落,我们称之为“牙菌斑”。这就是显微镜下的牙表面,上面铺满了细菌。
细菌每个人嘴里都有,那为什么有的人爱长龋齿而有的人就不长龋齿呢?
这就涉及龋齿的发病机制了。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是四环学说。也就是蛀牙的发生,需要具备四个环节:致龋细菌、适宜的底物、易感宿主、时间
首先必须发生在易感的牙齿牙面上、其次必须产生致龋细菌、产生细菌代谢的底物(也就是糖),最后要维持足够的时间,这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如果同时具备就必然会发生龋齿。
如果你想彻底告别蛀牙,就需要在这四个环节之中,打破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基本可以避免蛀牙的发生了。
这里面最关键的因素是时间!
致龋细菌、适宜的底物、易感宿主这三大因素可以归结为客观存在,很难改变。首先我们自身的牙齿形态(宿主)是天然形成不可改变的(补牙和窝沟封闭又是另一个故事与防龋的另一种思路),同时口腔又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我们必须要用它进食,所以细菌(致龋菌)常在,细菌的食物(底物)也就供应不断(当然我们也可控制尽量少吃糖)。这样三个因素很容易聚齐。



图片


只有时间这个因素,我们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因为我们牙齿表面的釉质是非常非常的坚硬的,细菌必须要用很长的时间要积攒一个足够的数量,才能一点一点地腐蚀牙齿。如果用机械的方式经常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环境)和软垢牙石之流(环境加致龋菌),不停地把这个细菌冲掉,不给细菌足够的时间去搞破坏,龋齿就不会形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坚持至少刷牙两次、每半年进行一次洁牙的原因。

龋病的不同阶段

图片

龋齿的形成是一个相对较缓慢的过程。根据龋齿的深度,我们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浅龋、中龋和深龋。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症状。
不痛,那是坏得不够深
当牙釉质持续的被破坏腐蚀后,就会慢慢形成浅表的破坏。浅龋表现为可能是黑色的窝沟或者很小的龋洞,也可以仅仅表现为白色的斑块。这个时候因为牙齿破坏小并且没有明显的牙疼症状,往往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然后龋洞逐渐扩大,进入到牙本质形成较大的龋洞,这就是中龋。这时会经常出现食物卡在龋洞里面,有可能吃点甜食就会酸痛。

图片


如果不控制,龋齿再往下发展达到牙本质深层形成深龋时,症状就更明显了,冷热刺激时都会感到疼痛。像图中这颗牙破坏的范围很广,整个牙齿表面都变黑了。
当龋坏累及牙髓

图片


深龋再往下发展会累及到牙神经,就会引发牙神经发炎和牙根发炎,我们称之为牙髓炎和根尖周炎。这时候疼痛会更剧烈,情况就比较严重了,治疗手段也会变得更复杂。

发现牙齿龋坏怎么办?


图片


如果你照镜子发现牙齿上有龋洞了,一定要尽快去医院检查,千万别等到牙齿痛了再去。
如果发现早,在浅龋阶段只是简单的龋洞,牙医一般一次性就可以补完,非常简单,花费很少。 如果发展到中龋阶段,治疗就比较复杂,需要多次。再到了深龋,到了牙神经发炎的地步,就要做根管治疗了,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抽神经”。抽过神经的都知道吧,治疗起来很麻烦,花的钱还多。
所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有牙洞就赶紧去牙科医院,越早越好,这是最好的应对。
那些所谓的“牙疼小妙招”,大都是治标不治本,只能缓解,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是拖延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十个人九个有蛀牙,这些龋齿秘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