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场《阿波罗尼亚》4月5日剧评
终于在出差前看了大名鼎鼎的小酒馆《阿波罗尼亚》,第一次看这种沉浸式小剧场音乐剧,还是蛮有惊喜的。我是在官方举办的粤语填词比赛里赢的票,没想到是C29,到入口边了。好在地方不大,仍然有大剧场A区的体验。
作为韩国成熟的作品汉化版,这条过江龙的确有实力,常驻剧场能长期爆满,还有N刷如上班的小姐姐们支持,令我很感兴趣!坊间剧评不缺我一个,所以我不如写一下它成功的巧妙之处吧。
先从最直观说起,帅!
三位各具风情,声色艺俱佳的帅哥主角,由15位型男轮番出演,自然能俘获女生的芳心。入场的观众95%都是女生,在入口轻车熟路无需引导的观众居然有三分一以上。5%男生貌似都是陪伴随从[掩面],开玩笑说句,还以为误入了女人俱乐部。还好,一脸懵B的直男们,在开场后迅速被歌舞和情节吸引,投入到表演里了。
舞美会令我想起主题乐园里的小剧场,逼真的道具和人物就在身边,打破了传统舞台的次元壁。作为“山顶的朋友”,我无缘那些互动和“喂咪”,而演员脚下的,大部分就是那三分一小酒馆常客们了。每一个环节都一清二楚,和应、拍掌、碰“瓶”、尖叫的主力担当。还有奥斯卡直接在桌上热舞高歌,然后潜伏在旁的工作人员火速扑出来擦桌子。
灯光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变换。黑化的血红、暧昧的粉、灿烂的金黄……恰到好处地完成了强调角色、烘托主题、分割空间的任务。而主要道具手枪,用激光灯的光线来处理,模拟笔直的弹道,让效果比只用声效更为直观有趣。
道具一如前厅的布置,还原了美国禁酒令时代的老式酒吧氛围,狭长的舞台能让演员在有限的空间起舞、打斗,并通过灯光切换场景。地板上还暗藏了主角舍命追寻的玄机。
来到剧情部分,为了不剧透,我只说说小姐姐们给我强烈安利时提到的“戏中戏”。也因为这个设定,让剧情分为喜闹剧、黑帮剧、爱情剧三条线。作为面向女性观众更多的舞台作品,我们当然不能期待有马田·史高西斯和法兰·哥布拉的冷血黑帮剧情,而是更集中于女生的爽点:喜剧+爱情。黑帮史蒂夫是个搞笑担当,冒失而暴躁,却有一颗编导演的心,串起了故事的推进。同样对舞台有执念的理查德,也为小酒馆即将结业,爱情剧演出无法完满收官而失意。新教父SUNNY BOY,实际上并没有在剧中以本尊形式露面,但他的故事才是全剧的真正主线,两部戏中戏都是他的写照。老实说,上了一定年纪的大叔对耳熟能详的爱情线并没有太多感触,因为阶级与阻力的戏码,肥皂剧已经讲得太多遍。在最合适的时间,作为副线剧情高潮的一首《爱情》,起到了完美的点晴作用。但箇中的凄美与浪漫,更需要敏感的女观众来描绘。这和男生买手机选参数,女生选颜色一个道理。作为喜欢舞文弄墨的我,当然也能写出一千字小作文,但看过了这么多优秀的爱情作品,它就只是个爱情小品,为全剧加入浪漫元素的一部分。
剧迷告诉我,穷小子就是脱离社团的SUNNY BOY,我的理解是,两者有相似之处,但不能认为是同一个人。因为SUNNY BOY好歹是教父的养子,就算净身出门,也不至于一无所有。何况穷小子还有自己从意大利带来的才艺理想的唱段。反而穷小子的故事是老教父打天下的前传更有可能些。当然,我第一次看剧,难免有所疏漏,只是从直觉去脑补剧情逻辑。因为能成为《布鲁克林大桥的传说》的传奇爱情,起码得有个经典大人物才能被传诵,而未认识SUNNY BOY老大的理察德,又如何构思他人生经历的剧本呢?如果穷小子是SUNNY BOY,那他用来深化被富家拒绝的矛盾心理就有了很好的素材,编剧不会浪费掉的。而从SUNNY BOY要夺回金条重掌社团,并对波蒂委曲求全的设定,他也是一名机会主义者,只是继承了老教父一点未泯的良知而已。被理察德的故事感动,也是出去他更愿意成为那个为理想打拼、渴望爱情的穷小子的潜意识。
最后讲一讲演员和歌曲,我看这一场是陈科铭饰理查德,徐圣兹饰奥斯卡,陈志饰史蒂夫。一开始,我是冲着官方说会在返场演唱粤语版的《爱情》,特别选了团里唯一会说粤语的陈科铭这一场,清明不大不小也是个节,以为会有机会啦。不过看着官方以微博点赞量来评定粤语填词赛名次,就知道这只是宣传手段,不用太执着。
陈科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眼神,时而傲气,时而娇俏,时而凶狠,时而眉开眼笑,有种游移于中性美的气质。所以他和奥斯卡略带“基”情的片段,也很合理和自然(不得不佩服韩国原创者对现代女性的兴趣点把握)。
徐圣兹高大英俊,脸容其实更像女生,但奥斯卡是个有点恋爱脑的大直男,那种反差感还是蛮有趣的。虽然我群里的小姐姐觉得他唱得不够好,也没在她的帅点上,但我觉得如果我是女生,也许三人中他是我会喜欢的那种吧。的确,虽然三人的唱功都出色地完成了剧情任务,但徐的表现力还是略失色于另外两位。不过我还挺喜欢他的声线的,小姐姐莫打我。
陈志从头到尾都是最吃重的角色,众所周知,喜剧是所有演技里最难的,他不但完成了史蒂夫,还演了一把串场人、警察局长、奇奇、波蒂、前老大。虽说他颜值不是传统意义的绝色美男,但演技、舞技和歌声让他成为全场最有魅力的一位,更像一位唱歌了得的话剧演员,以后我会多关注他的 。
歌曲,作为业余译配爱好者,我很关心歌词会译得如何。的确有一部分因为音乐强劲,而影响到辩识,但总的来说,歌词完成度很高,也很贴剧情与角色。唯一要吐槽一下的,是里面的英文歌词。译配的意义在于让完全不懂外文的观众也能完全投入剧情中,虽然剧中的英文歌词只要初中毕业就能懂,但还是希望能除保留人名、地名以外,做一定意译,降低门槛。
还有就是这次做粤语填词赛的《爱情》,我是万万没想到它才是所有歌词中最浮浅和形式化的一首。当然这应该是原作的锅,因为在有限的爱情剧线里,连布鲁克桥大桥也只是作为一种浪漫意象的存在,所以歌词大意就只能是:我忘不了,你为什么这么残忍,什么天长地久不存在的,我在大桥上一个人伤心。其实正因为爱情线薄,两人的阻力不应该只有富小姐家人的旁白,穷小子的内心戏还是少了些。
反观其它歌词,都很贴合情节和气氛,还是那句,如果英文能意译出来会更合适,当然这很考填词人的功底。在一线城市当然无障碍了。每一位歌者都很有自己的特点,我并不会太纠结他们的专业性和技术,能代表角色就可以了。陈科铭说话有点译制腔,翩翩公子那种,一听就是个迷人的帅哥。女装时他的伪声也相当自然,听得出是男声,但你仍会被他的演绎打动。陈志则因为角色多变而讨喜,风格、声线加上肢体语言,都有相当大的发挥空间,深受观众欢迎不是没理由的。徐圣兹的奥斯卡可爱程度也仅次于陈志,但角色的歌可能没那么大的张力,只能说,为另两位打了很好的附助吧!正所谓,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何况这部是三男主的戏,每一个人都是缺一不可的。
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女观众们为什么会N刷这部剧,因为它真的为了讨好女生花了很多巧思。帅气和美妙的歌舞只是它的皮相,它吸引的地方有很多。在剧本学习时,知道好莱坞的剧本医生,会以人的兴趣点、兴奋度衰减的时长来精准量化情节高潮的时间节点。而本剧正是在这方面做足了功夫。它完全没有冷场,包袱一个接一个,当然也有喜闻乐见的反转,但它又一点也不复杂,如下饭剧一样,不用太深刻的思考,就能乐趣无穷。浪漫、男色、幽默、奇情一样不少,如果你坐在不同的位置,看着不同的卡司,的确能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作为商业化的常驻音乐剧场,除了贵(我的问题)真的没毛病!而如果你是买票入场的,看完之后,也不至于说自己太亏了,因为它绝对对得起你的所有期待。强烈推荐给音乐剧女孩,如果你从未看过音乐剧,用它来入门也再合适不过了!当然,男生也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