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蕾初绽——“青春版”曲剧《箭杆河边》观后

7月15日下午,在北京航天礼堂上演了一场由学员主演的曲剧内部观摩演出,上演了《箭杆河边》、《少年天子》、《夜与昼》、《四世同堂》四出曲剧的五折选场(《四世同堂》演出两折),其中《箭杆河边》这部曲剧旧作几十年后重现舞台,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曲剧《箭杆河边》在上世纪60年代被搬上了银幕,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很多唱段(如【乐亭大鼓】、【画扇面】等)传唱至今,依然脍炙人口。
此次由学员恢复的“青春版”《箭杆河边》,不完全按照电影版搬演,而是根据当年的舞台演出本加以编排,有些段落和电影版有所区别,看起来令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曲剧作为建国后形成的年轻剧种,但是在魏喜奎等老一代曲剧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唱腔以外,对于表演和人物刻画都有了很大的丰富。在这次学员演出的青春版《箭杆河边》中,除去唱腔之外,很多学员在表演上和人物刻画上都有良好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前部佟善田和佟何氏对唱的【金钱莲花落】和【关东腔】这一段落,二人有很多相互配合舞蹈动作,另外,扮演佟善田的学员结合自身条件,加入了翻摔的技巧,成为剧中的闪光之处。
由于该剧由学员演出,部分角色由两位演员分别扮演,这既给了更多的学员们舞台实践的机会,同时又由于个人禀赋的不同,因此形成了前后不同的风格,增加了这出戏的观赏性。而且,很多学员在一下午的五折戏的演出,都先后扮演了几个不同的角色(如《箭杆河边》中的后部玉芳在《夜与昼》中要出演范丹妮),学员们需要在短暂的时间完成不同性格角色的人物转换,这种安排对提高学员们的表演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青春版《箭杆河边》恢复了很多拍摄电影时去掉的唱段,有很多曲牌现在都罕见于舞台,所幸在曲剧中还有所保留,如此次演出中恢复的【关东腔】这一段,在单弦中这个曲牌现在都很难听到了(李志鹏晚年曾将这个曲牌应用到《马前泼水》之中),这次在曲剧中由学员们学习演出,对继承和保留这些濒危曲牌也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和其他剧种相比,北京曲剧自然是年轻的,正因为她的年轻,这个剧种在当今更应当有更多朝气蓬勃的面貌,希望以后曲剧舞台能出现更多的青春版剧目出现, 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学员挑起曲剧的大梁,将这个剧种发扬光大。
2021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