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阅读系列之松茸逆袭记

分享文章《松茸逆袭记——从中国深山到日本餐桌》出自《中国国家地理》2022年6月。

目录:
一 什么是松茸
二 松茸的分布、生长环境、运输和保存
三 松茸的市场
四 松茸的未来(产业主要问题与产业发展措施)
五 相关习题

一 什么是松茸
松茸,学名松口蘑,别名松蕈(xun4)、合菌、台菌,是松栎(li4)等树木外生的菌根真菌,具有独特的浓郁香味,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
松茸在日本被视为菇中之珍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药用效果。具有强身、易畅健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等作用。
下图为松茸的样子。

二 松茸的分布
松茸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山西、安徽、西藏、四川、云南、甘肃、贵州、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主产区为东北地区和云南。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产量占全国6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松茸产地,雅江县产量占全国的12%,2013年雅江县被称为“中国松茸之乡”,2018年与五粮液集团合作开发松茸酒,帕姆岭松茸被称为“全省优质品牌农产品”。

世界上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美国、加拿大和北欧国家。
我国松茸出口量全球最多,但近几年也呈下降趋势

松茸的生长环境
1.共生树:
生长于松树与栎树混交林带的林地上,要求林地枯枝落叶较稀疏。与松属、栎属的须根发生共生关系,生产松茸的林龄一般不低于20年,在30-40年生的林地为产松茸的旺盛时期,60年以上林地产量开始下降。
2.气候:生长于海拔1600~2600米的温带和寒温带,对环境的要求苛刻,拥有丰沛水汽,昼夜温差大。
3.土壤:松茸产区的土壤主要为瘠薄、酸性的棕色林土或山地黑壤、黄壤土。松茸蘑菇圈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营养条件。

松茸的运输
松茸质地娇嫩,运输中容易受到损伤,利用无人机将新鲜的松茸送到山下的基地,解决了第一公里的运输问题,工作人员将松茸搬到冷库,根据大小和开伞情况进行分类。开伞越大,营养流失越多。

松茸的保存
传统方法
松茸属于季节性食物,大批量采摘上市季节为夏季,气温炎热,而新鲜松茸质地柔嫩,富含水分,高温加剧了松茸子实体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采摘后如果不进行任何保护和防腐措施,极易发生腐败变质。传统的松茸保藏方法为自然晒干风干、人为烘干、冻干、微波干燥等方法,以降低菌体水分,便于储存,或是以罐头制品形式存放。
新型保鲜技术及方法
为了保证更长的贮藏期,常采取低温高湿度贮藏法,主要为松茸冻干、晒干、腌渍、罐头等,此外还产生了如松茸调味酱油、松茸酱;松茸保健品、保健茶、功能饮品、茶酒、医用制剂冲剂等产品。产品越来越多样。

三 松茸的市场
出口量:可用于出口的中国松茸供应量持续减少,供应价格持续提高。近年来国内松茸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外客商不能入境,无法从初级市场直接采购,通过出口公司代理商采购则价格偏高。中国松茸年产量近十年在4500-8000吨范围内波动,因林地过度采伐,松茸整体年产量呈递减状态。

松茸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工栽培技术难以获得突破
2.不合理采集,环境恶化
3.物流体系不完善
4.缺乏多元化的出口类型和目标市场
5.严格的贸易壁垒

松茸产业发展措施
1.强化采摘管理,提升产品质量
2.加强地区基础教育水平,强化科技兴农意识
3.加强县域交通网建设,打破地方交通瓶颈
4.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5.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6.保护生态环境

五 相关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