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因甲午战争颁发的日本勋记
甲午战争后叙勋的六等旭日勋记。勋记说白了就是勋章的证书,但是勋记的制作工艺繁杂坚持人工印刷,手工敲印章,手写名字勋等及日期,手工贴勋章贴纸,手工上水印。另一方面,日本勋章颁发是分步骤的,先领章后领纸,因为勋章可以从仓库里直接拿来发,勋记则是领到命令后一张张单独做出来的。一般领完章后半年到一年就可以领勋记。由此可见勋记制作工艺比勋章繁杂的多。具体了解内容可以去知乎找杏仁大佬(知乎名:杏仁终末旅行)的勋记介绍了解。
这张勋记得主为上野庸,1852年一月生,山形县士族。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旧一期毕业也就是第一期的毕业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简称“陆士”,为日本培养陆军军官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培养了大批高级将领,其中6人曾担任内阁首相,如二战甲级战犯东条英机为陆士第17期毕业。同时很多著名的中国将军,比如蔡锷、厉尔康、何应钦、施承志、汤恩伯等,亦毕业于此。 25岁上尉时期的照片
陆士旧一期名单
毕业后进入日本陆军,担任陆军裁判所三等少警部(即少尉) 1879年,调任熊本镇台步兵第13联队第1大队第2中队第4小队长; 1880年4月23日,调任 近卫师团步兵第2联队小队长; 1885年11月1日,晋升 陆军步兵中尉,任 近卫师团步兵第2联队第2大队副官; 1888年11月16日,晋升 陆军步兵大尉,任 第2师团步兵第4联队中队长; 附官报截图
1889年1月9日,和熊本县肥后国菊池郡西寺村平民下川幸平的妹妹下川初结婚。 1895年1月20日甲午战争后期,第二师团在荣成龙须岛集结,在联合舰队的舰炮支援的掩护下开始登陆。上野庸作为第2师团第4联队的第1中队长,奉第一大队长山田忠三郎少佐之命,在下午4点30分,率领第1中队从小道行军七里抵达荣成县城东侧城下,经过侦查发现荣成县内有清军两百余人。在城下待命期间,清军岗哨发现上野庸中队,上野庸见势不妙未得到上级命令下令进攻,正巧,清军看见日军兵临城下,吓得向西退却。4点50分,上野庸中队的7名士兵不费一枪一弹,登上了城门,随后从里打开城门,上野中队进入荣成。进城后,上野庸下令日军士兵控制所有城门,在南门遇到了部分抵抗,但是不久清军就退散了,打扫战场,日军无人受伤,耗费子弹320发,仅打死清军一人,但是清军就退散了,上野中队的官兵也都很吃惊。晚上7点15分,上野庸完全控制荣成县。随后上野中队长留下一个小队,其余人员从玉皇庙的侧道向监滩西北部的龙王庙进发。打开龙王庙的大门,庙里边的草堆后有二十余清军埋伏,但是清军缺乏常识,恰逢冬天干燥,躲在干草堆后不是明智之举,清军本是伏击日军,但是自己打的弹药点着了干草堆,瞬间熊熊烈火燃烧起来,火灭后日军打扫战场,只找到了5人尸体。占领荣成后,第二师团及第六师团的25000人在1月23日顺利完成登陆。 1月24日,上野中队担任第2师团独立骑兵的掩护队,在汤家独立骑兵队遭遇2000清军伏击败退,上野庸率领中队在汤家西南侧高地和北侧森林内设伏,随后对清军追兵展开阻击。 之后上野庸随第4联队急行军100里,参与了占领凤凰城的战事,随后就地警备。 3月,清军全面败退,一月间清军百余营伤亡不多,却全面溃散,甲午战争以清军兵败如山倒告终。以上甲午战争的事迹均在《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战史》第六卷、《日清韩交涉录》、《奉公伟记战绩》卷八中记载 附原文截图
1896年5月25日,甲午战争论功行赏,功绩评定“殊勋乙”(殊勋乙授予在战役中有突出表现的人),授 单光旭日章/叙 功五级 授 金鵄勋章;甲午战争颁发的全等级的旭日章总量约为2w枚; 金鵄勋章约为2千人,除功一级空缺外,功二至功五金鵄勋章共颁发1248枚,其中功五级约为867人并依例由睦仁在这1248张功记上亲签。 网图甲午战争颁发功五级金鵄勋章勋记
1897年10月11日,晋升 陆军步兵少佐; 1898年2月28日,调任 新发田联队区司令官(第2师团管); 附官报截图
1903年2月24日,转入 后备役; 1905年11月30日,定例叙勋,叙 勋四等 授 瑞宝章; 1906年4月1日,日俄战争论功行赏,功绩评定“殊勋乙”,授 旭日小绶章/叙 功四级 授 金鵄勋章;最终中佐 住址 东京麻布区森元町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