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装备小字报】塔虎TT骑兵包45/50L评测:一款OldSchool风浓郁的短距离重型攻击包(2-

2022-11-08 14:30 作者:萌新老白菜  | 我要投稿



一口气写完一个背包的评测确实有点累人,还是分段来写并上传吧。

背负系统:

TT骑兵包所采用的这套背负系统自称为V2 PLUS,厂方和经销商对于这套背负系统那是自信满满,中文网络上不管是评测自媒体还是评测个人,都对这套背负系统可以说是一片赞美之声溢于言表,什么负重量超大,超透气,超舒适........

要想说清楚塔虎这套V2 PLUS背负就必须挖挖历史,而这历史自然是厂家不愿提及的。毕竟这是一套存在了27年,同时被户外圈几乎淘汰了15年的背负系统。至于网络自媒体和评测人估计以前都没怎么见过这种背负,所以还以为是塔虎的原创设计吧。目前这种背负系统或结构类似的系统,因鄙人孤陋寡闻只知道3家(渣寨品牌不计算在内):①此背负的初始专利发明厂家多特,②进行堆料式改进的塔虎,③进行了颠覆性改装的山人基。

多特Vari-Quick背负系统

V2 PLUS背负正是源自于deuter多特1995年注册专利的初代Vari-Quick System背负系统。所以在2000年前后就开始户外徒步活动的老哥们儿些都知道多特的这套背负系统。

国产渣寨品牌EVE

同时因为这套背负系统易于调整、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在那个时期更是被国内众多国产渣寨小品牌争相使用。正好我手里还有2个当年的渣寨EVE背包,拍个照片给大家看看,这结构是不是一模一样。

这套背负系统的核心是将背包的重量通过内置金属支撑条和厚实的腰封转移到胯部(骨盆),从而减轻背包对肩部及腰包的压迫。同时通过魔术粘和背包定位条可以开始调节背包的背负长度。

背包肩带通过魔术粘与背包固定织带进行柔性连接,这样设计的好处首先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另一个目的是通过柔性连接,在攀爬等活动时尽可能给肩部更多的活动空间,让左右肩上下运动时相对轻松。但问题也就出在了这里,这样设计的负面效果就是:

(1)对背包的打包有较高的重心要求较高,一旦包里装的东西重心没有平衡,徒步过程中包会歪,会导致左右两腿受力不平衡,脊椎两侧张力也不一样,极易受伤!

(2)因为这种背负对背包中心敏感,行进时晃动偏大,为了减少晃动除了正确收紧腰封和肩带之外还要调整4条收紧织带来配合不同的身材与地形。

腰封与包体的收紧织带

首先需要扣紧腰封,让腰封完全包裹住你的胯部。然后再拉紧腰封后部的两根收紧织带,让包体与腰封(胯部)紧密结合,但是因为这两条收紧织带的位置问题,自己在背好背包以后(尤其是腰封上有副包的情况下),如果想要拉紧是有一定难度的,最好有别人帮忙你拉紧。

肩带与包体的收紧织带

其次,这种背负为了能给肩部更多的活动空间,所以在攀爬等需要双手较大幅度活动的时候需要放松织带,但到了相对平坦的路面松弛的织带会导致背包晃动幅度偏大,如果要减少这种晃动就只有拉紧织带,但是当织带完全收紧至背包没有多余晃动以后,又会导致背包过渡贴紧背部造成不舒服和不透气。

(3)是调节力矩的问题,其实所有可调式背负系统都面临这个问题,只是选择的处理方式不一样,使用效果好的不好调节,但是像V2 PLUS / Vari-Quick这种好调节的,受力点过多,应力非常容易集中,导致调节力矩过短,所以冗余度低,对使用者的要求则变得很高。


正是因为初代的Vari-Quick有着这样那样的反锁操作和缺点,多特公司在后来相继做出了一些设计上的调整来改善此背负系统的缺点。

内置支撑条改为X型结构

第一个改进就是:将内置支撑条从原本的II或V型结构变更为X型结构。

这一改变的缺点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背包的舒适背负重量,或者说是背包的承载上限。

相对于初始结构的优点则是:提升了背包的抗扭刚性,提升了背包对重心要求的宽容度,缓解了因打包重心不平衡造成的相关问题。

Vari-Quick System改良后的腰封

第二个改进:则是优化腰封与背包的连接位置,优化腰封与人体胯部的贴合度,优化腰封收紧装置的结构,从而避免初代版本那种反锁不方便的固定方式。

但是,凡事没有绝对!前面说了那么多V2 PLUS和初代Vari-Quick的缺点,以及多特公司所采取的改进措施。美丽国的小众品牌山人基却走上了另一条反向思维的道路。

山人基UTE山地工作包

前面说了,V2 PLUS和Vari-Quick的柔性连接方式可以在攀爬等活动时,尽可能给肩部更多的活动空间,让左右肩上下运动时相对轻松。

山人基UTE山地工作包
山人基UTE山地工作包

于是,山人基彻底放飞自我,将V2 PLUS和Vari-Quick那种固定式柔性连接方式彻底变成了非固定的纯柔性连接。

B站视频《山人基UTE背包概述:一个严肃的工作包!》截图

UTE的肩带仅通过一条宽织带与背包相连,并通过调整这条宽织带的长度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背负长度。于是厂家给出了一个看起来异常疯狂的背负系统,松松垮垮的肩带(还超薄)。但是换取到的首先就是超级灵活的手部/肩部活动能力.......至于别的我目前没法下结论,总之这是一款非常有想法,而且彻底颠覆了传统思维模式的背负系统。不过据说这套背负相当牛逼,很希望有机会能体验体验。


回归正题:

前面长篇大论说了一大堆跑题的东西,现在还是回归正题认真说说TT骑兵包的背负系统及使用感受吧。

首先,作为一款军包,TT骑兵的V2 PLUS背负系统在现在算是少数按照传统户外包设计理念,即未穿着防弹背心状态下背负的一款内架背包,而且在用料方面诚意十足,堪称堆料。

背包背部有一整块具备一定硬度与弹性的塑料(有人说是PVC,也有人说是PE,反正在我看来都是塑料)背板为包体提供基础支撑及定型,同时包体内有两根纵向的铝合金支撑条呈V字型贯穿全包与腰封相连,并且在铝合金支撑条的顶部有一根横置的圆柱形支撑条(材料不明,有人说是碳纤维材质)来加强背包的抗扭性。

这一套内部结构的组合拳打下来,可以将背包绝大部分的重量由肩部转移至胯部(骨盆),肩带只负责扶背包,并让背包紧贴身体,肩部仅承担很小的负重。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奇怪,既然V2 PLUS背负系统已经将整个背包的重量转移至胯部,肩部仅承担很小的负重,甚至将背负长度再略微调长一点,肩部几乎都可以不承担任何负重,那为什么塔虎还要给骑兵包的肩带堆那么多的料,做得如此之厚?这不是徒增重量吗??


未完待续......

今天码字码累了,加上后面的讲的东西还要拍照片,所以日后再说。

【装备小字报】塔虎TT骑兵包45/50L评测:一款OldSchool风浓郁的短距离重型攻击包(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