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把儒学篡改为儒教,人类文明的逆行
程朱把儒学篡改为儒教,人类文明的逆行《孔了凡-人类文明史话(草稿 23)》
孔子是道德伦理的阐释者,道德实践的履行者,人类文明的倡导者。但经过赵宋王朝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政治裂变,世人的是非观念发生了扭曲。再经过程朱的肆意断章歪曲篡改编造,和政治包装,儒学变成了是人们获取名利收益的孔家店货架上的商品。把儒学的修身齐家进德修业变成了争权夺利攀附权贵的政治套路。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在《论语》中,孔子提倡 的是君臣一体的道德伦理关系,被朱熹肆意断章为“君为臣纲”政治附庸关系。把赵宋皇帝加身为儒教教主。把阐释人类文明的儒学变成了统治者的儒教,孔子则被边缘化,成为孔庙里被人们祭拜的泥胎木雕。至此,统治者的教条僵化腐败堕落变成了整个民族的教条僵化腐败堕落。
朱熹在没有读懂四书的情况下,对《大学》义理妄加揣测臆断歪曲篡改,强行为曾子《大学》头上按头,画蛇添足上一段: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格物致知”里所讲是用人格以礼驾驭物欲,知天下可平。到朱熹这里,则变成了穷尽物理隐没人格,“吾心”被“全体大用”物欲控制的禽兽状态。
“格”为人格,是道德伦理的要求和在人们行为的尚德表现。即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朱熹竟然为《大学》把“格”做了阉割。
朱熹把《大学》放在《四书集注》的首篇,他的一番龟毛兔角的添加和炒作,后人更加无法读懂曾子《大学》的元义,只能跟在《四书集注》的后面临猫画虎。
其历史毒害,有点历史常识的应该知道。(待续)
孔元2574年六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