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翻译评审知多点

此篇新文记录今年计划的第四项——一级翻译评审材料画上句点,希望为计划通过翻译系列职称评审的朋友们提供一些思路。
首先,要指出的是,近几年来由于外文局的推广和资本的运作(懂的都懂),备考CATTI一二三级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一些并非翻译专业或工作相关的小可爱们也参与到这个“国家级”的考试中。无法说是好是坏,报名费不贵且可以练练手,也没有损失,为何不尝试一下。但是通过CATTI三级、二级,尤其是CATTI一级的朋友们,想要通过CATTI系列考试评职称,接下来的信息点了解了解,有助于建立清醒而正确的认识。
一、评审通过率
看到官方的数据后,对CATTI一级参评的人数大为吃惊。本以为14亿多人口的中国,没有几万人,至少也应该有几千人参加评审,但数据显示参评人数最多的2019年也只有一百多人(疫情期间可能更少),这还是分布在评审的九个语种。可以想象,每个语种的申请人数极为有限。

从数据来看,相较于不到10%的CATTI一级考试通过率,评审通过率显然要高很多。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CATTI一级考试通过这一步本身就过滤掉了一大批人。而后参加评审没有通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出在了线上线下提交的材料无法达标。
二、自动对应初级-正高级职称?
根据外文局的红头文件,CATTI三级至CATTI一级并不直接对应初级-正高级职称,也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像文件中提到的考试或者考评结合就能获得相应职称。


前提条件是专业或工作要和翻译相关,这也是通过CATTI系列走专业化途径获得各级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拿CATTI二级为例,虽然通过后会直接获得二级翻译的专业技术证书(中级职称),但是还需要满足学历的要求才可同时聘用。CATTI一级更是需要在满足学历、翻译工作年限等要求后才能提出评审申请。当然,文件指出可以破格申请,但从评审耗费的金钱和时间的角度而言,尤其是成功的可能性而言,并不建议强行破格申请。因为破格申请评审除了正常申请需要提交的资料外,还要额外提交破格申请的资料和参与答辩,最后大概率也不会从外文局组织的苛刻评审团中获得绿灯。没有过的话,二次申请还要多交额外的材料哦。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顺其自然可能会更加高效。

如果你满足专业、学历、工作的要求,那么相对于学术型通道,通过CATTI一级申请副高评审会是相对easy的模式。如果不满足,其实CATTI一级证书的人在全国范围来说也不算多,受市场的认可程度也较高,不参与评审反而会是省时省力省钱的更好选择。即便通过评审,还需要单位聘用,获得的一级翻译专业技术职称才能发挥功用。但是,如果暂时没有聘用岗位或者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先评后聘,给自己更多机会。
了解完前提知识点后,进入干货环节。简单来说,申请一级翻译的你需要完成线上线下两道程序,线上需要完成继续教育72课时✖5年=360课时,业务材料1份,资格材料一份,或单位材料;线下则需邮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两份。听起来挺简单吧,但是其中包含的材料及证明材料多达20多份。具体请参考《一级翻译和译审申报需要准备的所有材料》。官方的要求到今年已经是比较明晰的版本了,本文不再赘述。本文要分享的是官方没有明说但是会帮助你申请的几条。
三、继续教育课时省点钱
相较于其它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每年90个继续教育课时,翻译系列要求评审近五年每年72课时的继续教育竟然莫名有些人性化了。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小tips可以让你最多5年省24(每年抵兑课时上限)✖50(一个课时50RMB)✖5(年限)=6000RMB哦。
1.已发表论文、翻译稿件、口译场次均可抵课时。
2.参加外文局CATTI中心组织的5次公益培训讲座每年可以抵10课时。
3.继续教育平台有只要0.01元的十多个继续教育课时。
4.建议预计参加评审年份前5年每年完成当年继续教育学时,这样第2、3点才有意义,才能凑齐72学时于当年兑换。注:0.01元的十多个继续教育课时即便当年播放完,但是不兑换,第二年就失效了哦。
由于本人之前并不了解整个评审的流程,只参加了2023年的5次公益培训讲座,加上翻译稿件的抵兑,最后只兑换了82个课时。倘若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公益培训讲座,基本上可以达到抵兑课时120课时的上限。家里有矿的请自动忽略本条。
四、凡提交材料必附证明
1.兑换证明。继续教育兑换的过程会第一次直接涉及证明。你的翻译稿件、口译仅凭文字、录音不会得到认可,需要相关单位提供公章证明;参加的公益培训讲座也要留下当年的截屏。另外敲黑板强调一下,整个流程不要提供任何伪证,评审前申请者的材料会由联系单位确认材料是否属实或全网公示。
建议证明材料以年为单位,对应平台按年兑换的制度。如果有多家服务单位,官方表示无需都盖章,只需选择1-2家盖章即可。这部分的材料会继续用在《业务材料》第(五)项业绩成果-“工作量明细表及证明”,所以无疑要保证清晰、完整、明了。

2.继续教育学时证明。除了继续教育兑换需要的证明材料,最后成功兑换72学时完成继续教育后获得的5份由官网盖章的材料会成为《资格材料》中继续教育学时的直接证明。

3.盖章、签名。此外,你还需要提前准备《评审简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中的单位意见、盖章、签名部分,自由职业人员最好也请服务过的单位提供相应证明,这样有助于提升可信度。《业务材料》第(五)项业绩成果若涉及“译著一部或译文三篇”已交付但未发表的情形,也应提供相应证明。
4.无聘用岗位或灵活就业人员需在《评审简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声明只评不聘。评审的三类人群也不能谎称不属于自己的身份参与评审。职称改革后照顾到了灵活就业人群(可直接申报),若是单位不愿意开具委托评审的人员随意更换身份参与评审,属于作假行为,会承担相应的严重后果。
五、封面设计成啥样?
至于格式,需提交的文件除了官方制《评审简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格式明晰外,以及规定了《业务材料》《资格材料》的一级标题字体、字号,其余版式并未作具体要求。但《业务材料》《资格材料》又明确要求有封面和带链接目录,目录好解决。封面设计成啥样,成了问题。
封面的内容,不妨参考官方提供的唯一有封面模板的文件《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除了“业务材料/资格材料”的封面标题外,以下4个要素必不可少吧。

六、《个人业务自传》和《从业心得体会》如何写?
《业务材料》中的第三、四项《个人业务自传》和《从业心得体会》是所有材料中需要申请者创写的部分,但写什么官方的要求较为模糊。《个人业务自传》要求简述个人业务成长经过和近5年来的主要业务成就,3000字左右,可中文;《从业心得体会》要求用申报语言陈述不少于 3000字的翻译工作心得体会(有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可直接成为《从业心得体会》)。
但是,这两份材料是考察的重中之重,一个考察中文,一个考察申报语言。除此之外,还体现申请者的叙事语言。如果这两份材料写成某年某月做了什么的流水账,那评审团看《评审表》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中的个人工作和成果不就得了?为何还要这两份材料?用真情实感写出从业经历和体会,说好自己的翻译故事,以叙事为媒介,才能让评审团感受到有温度的申请者。
另外,官方提供的公益培训讲座及官方公众号中都提到,《从业心得体会》要一事一议,论文格式。这也是非常需要注意的一点。
七、定稿完美不用再改?
《业务材料》第二项《译文原稿节选》和第五项《业绩成果》的内容虽然是以往的历史材料,但人总是不断前进的。历史材料只能代表以前的水平,而且当年的译稿可能还会有错误哦。别忘了,评审团的专家都是从全国抽调的业界大佬,挑错是杠杠的。所以,这两部分的材料很有必要再重新精心打磨,呈现现在的水平,而非过去的水平。
线上线下提供的材料建议从标点、排版、表述、拼写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上都要全盘检查,毕竟全部文件加起来接近100页了,难免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尽量全都debug掉。老同志们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火眼金睛,这些基本的都有问题,甚至还有语法问题,就别指望给你一个一级翻译的副高职称了。
最后,希望要评的申请者们都能通过。
你值得学到正确的英语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