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博山记03】8-1『宁波“万工轿”』——央视《国家宝藏》第1季摘录

2021-11-08 23:09 作者:山嵓  | 我要投稿


『宁波“万工轿”』
图片引用自浙江省博物馆网站——典藏

        『宁波“万工轿”』守护人:舞蹈家殷硕;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鹰;任重。

1、简介

        『宁波“万工轿”』是清末民初朱金木雕最杰出的作品,轿上雕有数百个人物以及不计其数的花鸟虫兽;还雕刻有大量的故事场景;并配以彩绘镜片玻璃、宁波金银绣轿衣和各色小宫灯。该花轿是利用榫卯技术制作,需花费一万余工时,是当时彩结贳器店用于出租的头等轿,也是现存最豪华的一顶花轿。其精细的程度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几乎就是一座微缩的豪华宫殿。

        花轿根据雕饰人物的多寡和工艺水平分为头等轿、二等轿、三等轿,『宁波“万工轿”』整台轿身雕有两百五十个朱金漆木雕人物,属于头等轿,是现存最为豪华,做工最为精致的一顶花轿。明代实行海禁,片帆不许下海,但是宁波却是一个例外,是明代开放的对外港口,经济的繁荣富庶为“十里红妆”和“万工轿”的出现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宁波“万工轿”』的场面很大,上面雕刻的人物大约有两百五十个,最小的一个仅有大拇指般大小;至于雕刻的花鸟虫兽就更是不计其数了。而又因为宁波人擅长经商,因此足迹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他们走南闯北后,就把吸收到的各种文化元素融合到中国传统的工艺上。因此这顶轿子既有中国南北方文化元素的融合,又有西洋元素的装饰。

        『宁波“万工轿”』还雕刻了大量的故事场景,并且大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例如:八仙过海、天官赐福、魁星点状、渔樵耕读、昭君出塞、木兰从军、羲之爱鹅、牡丹亭、西厢记、荆钗记、浣纱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铁弓缘、拾玉镯等等等等。当喜乐奏响,八个轿夫抬起轿子,这些故事场景中的木雕人物就如同复活一般随着轿身起伏而姿态万千,而阳光下黄金包裹的轿身则闪闪发光。

        『宁波“万工轿”』之所以叫“万工轿”,是因为制作它至少要耗费工匠们上万个工时。这些工匠把各种各样的美好祝愿全都集中在这顶轿子里,以此来祝福将要乘坐此轿出嫁的新娘。这些工匠即使尽其一生的努力,大多也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坐上这样豪华的轿子,但是他们却依然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企盼倾注在了这一凿一斧的心血中。虽然这顶轿子只是由近代工匠打造而成,但工匠们使用的工艺却已传承千年。因此『宁波“万工轿”』体现的不仅仅是中国工匠们的“匠人之心”,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2、前世传奇

        主演——任重;助演——董彦麟、朱峰、李依洋、冒海飞、沈奕等

        民国初年,上海滩有一家名叫“聚成号”的贳器店,本已在行业中立足,但年轻的掌柜却要不计盈亏斥巨资打造一顶朱金漆木雕花轿。高额的成本引发资金链断裂,合伙股东撤资,工人的工钱也毫无着落,年轻的掌柜朱全来此时已是焦头烂额。

        伙计提议可以适当减少材料和雕刻规格,但被朱全来严词拒绝。朱全来做生意向来都是宁可输利也绝不能输心,对花轿质量一向是严格要求:材料必须保质保量,金箔必须是真金;雕刻的亭台楼阁和几百个人物一个都不能少;圆雕、浮雕、透雕三种雕法必须全部运用上。至于资金链断裂的问题,朱全来与弟弟朱予全先是设法筹钱,解决了材料的资金问题;但是工人的工钱还没有着落,于是朱全来最后咬咬牙,力排众议,决定以聚成号的股份抵偿工匠们的劳资。

        良田万顷日食不过一升,大厦千间夜眠也不过八尺。朱全来认为钱传不过三代,于是就不惜血本的想做好这顶轿子,为后世传门手艺,哪怕不能保住这一门手艺,但也要在这十里洋场的上海滩上为中国人争口气。说矫情点,这是一份情怀,但若中国人都有这份情怀,虽不敢妄言能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但国货复兴,却指日可待。

        最终花轿终于完工,只见这花轿是朱漆铺底,金箔贴花,百子绕梁,五岳朝天。据朱家后人回忆,1933年上海滩有一场盛大的婚礼曾引发万人空巷,而新娘乘坐的正是这顶朱金漆木雕花轿,并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之后这顶耗费一万多工时的花轿就被誉为“万工轿”。朱全来虽然只是一位小商人,但他不计盈亏克服万难创造的这顶花轿,终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不只是一顶华丽异常的花轿,因为在它的背后还浸(jin4)润着的是中国匠人的无数心血以及一位爱国商人的情怀和担当。

        【聚成号贳器店】贳器店是专门承办红白喜事庆典礼仪的商号;聚成号是店名。这是根据『宁波“万工轿”』轿杠上的“聚成号大鸿福轿”的题刻以及聚成号后人朱礼诚等的回忆而考证确定的。

3、今生故事

(1)十里红妆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我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这是古时每个女儿的心愿。出嫁这天,运送嫁妆的队伍从娘家出发,浩浩汤汤绵延数十里,就像一条红绸带。而“十里红妆”有个讲究,即嫁妆的队伍进了婆家,队尾要还没出娘家,这些各种各样的嫁妆要保证新娘出嫁以后几乎一生的用品都不再需要添置。

        “十里红妆”中的器物,大到千工床、各种各样的桌子柜子;小到各个季节穿的衣服、做女红的小家什;可以说床桌器具、箱笼被褥应有尽有。而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的“十里红妆”展厅里展示的与『宁波“万工轿”』配套的就有“千工床”“子孙桶”及一系列的红妆家具,例如,朱金木雕千工床、朱金木雕凤戏牡丹人物故事纹镜箱、高甩堆灰盘龙描金小提桶、朱漆描金莲瓣高脚祭盘、彩漆九子馔盒、朱漆描金人物故事花板等等等等。在展厅中望去,就像是徐徐而来的“十里红妆”队伍,同时又像是一幅慢慢打开的体现当时宁绍平原社会生活面貌的画卷。

(2)女儿梦

        “十里红妆”这美妙的意象激发了许多艺术想象,2008年根据“十里红妆”创排的大型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The red dress——The power of love told through dance)问世。十年以来,这部舞剧在全球许多国家共上演了一百五十余场,且场场爆满,引赞誉一片。它用舞蹈的形式展现了江南的婚嫁风俗。女儿梦——女主人公越儿一生都在期待着一场唯美精致的婚梦,可惜最后未能如愿。

        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的女主角越儿的扮演者是著名舞蹈家殷硕,其代表作还有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丝路》以及“一带一路”开幕式的表演作品等。而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的导演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鹰,其代表作还有话剧《哥本哈根》《兰陵王》《伏生》等等。

        【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选段】表演:殷硕(饰演越儿)。——编导组筹备“十里红妆”舞剧的时候曾去宁波一带采风,他们认为“十里红妆”队伍中最醒目的就是花轿,轿子越漂亮就越会引起为新娘准备嫁妆的所有亲人们的不舍。因此就有了这个选段中越儿与花轿的独舞。——歌词:十八岁的姑娘哟,就把那个老公想。想,想,想到倒眉相(难为情)。        

        文物之所以温暖,就在于它背后有着许多人的故事,正是有了人与文物情感的相连,文物才有了温度。当面对国宝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需要运用联想通过移情让本来静止的文物具有自己的情感、温度乃至生命。这样的国宝才是真正的活起来了,但与其说是我们让国宝活起来,不如说是国宝让我们活起来,它们让赤诚匠心活了起来,让艺术想象和创造力活了起来,最终让我们的民族自豪与文化自信活了起来。

4、观后感

         正如节目中所说,『宁波“万工轿”』是第一季国家宝藏27件文物中最年轻的一件。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件国宝的评价,因为文物虽然是民国的,但底蕴却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这种说法并不夸张——且不说这些雕刻及做工的手艺是匠人们从古时开始不断摸索并一代代的传下来,就说那万工轿上引用的典故就是我们数千年来的文化结晶。

        而且这件国宝此时上节目也是十分应景。前世传奇中,那名股东说的撤资理由是当时的年轻人都喜欢洋货,喜欢办洋婚礼,认为朱全来搞的这个中国花轿是租不出去的,是注定要赔钱的。这位股东说的何尝只是当时的情景,就算是几年前也大致如此。但随着我们不断的复兴,如今已逐渐文化自信起来,有许多年轻人又重新开始学习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就以婚礼为例,已经逐渐有年轻人开始选择中式婚礼,而在这个时候,国家宝藏拿出“万工轿”这件展示中华礼仪之美的文物,真可谓是应景之极。

        【山言】在这篇文章最后,附上我以前写的日记中的一段,是关于路上偶遇一个中式婚礼迎亲队伍的文字。日记写的比较随意,但为保持日记本真,就不进行润色修改了。

        今天是2021年4月28日,明天返回洛阳,所以计划今天出去转一转。……在经过海河路嵩山路口时,遇到了一家比较新奇的迎婚队伍正沿嵩山路南行,至交叉口转向海河路向西行,正好和我顺路,因此我就跟着仔细观察了一下。

        这个车队打头的是一辆造型别致的红色三轮摩托车(不过是前侧双轮,后侧单轮),摩托后座上倒坐着一个没有戴头盔的拍摄人员,过交叉口时被交警喝止,不过看到是结婚队伍,且这个摩托为拍摄,车速很慢,因此交警警告带好头盔之后,就放了一马。

        摩托车后面跟着两人举着牌子,一人举“奉旨”,一人举“成亲”,然后是敲锣吹唢呐的人,再然后是披红带花骑着马的新郎官,马由一人牵着走(不过我观察这个马可能是一匹骡子),再后面是一个八抬大轿,轿子是空的,轿子两侧各跟着两位女孩。此时海河路正修路(不知是修什么,在路中沿路挖了一个长坑道),以至于机动车要走非机动车道,而迎亲队伍速度较慢,后面的机动车只能慢慢跟,不过后车司机脾气都不错,没有一车按喇叭催促,而迎亲队伍也知道轻重,转入海河路后就改成跑步前行了。

        等我再碰到这个迎亲队伍时他们已经到目的地了,我注意了一下门牌,是海河路235号的顺达家苑,此时队伍正在等待接亲,轿子也没有闲着,轿夫正抬着轿子在唢呐等民乐的演奏下按照节奏进进退退左左右右,听围观人的科普,大概意思是说以前新娘上花轿后,轿夫要故意颠簸花轿,现在不兴这样婚闹了,就改成了在新娘上轿前颠簸花轿,提前走这个流程。我围观了一会儿,没见到新娘下来,虽然很好奇新娘是不是带着盖头,以及是不是脚不沾地的被背上花轿。但我还有事就没有再看,而是继续西行。这一路见有不少人在沿路旁观,有行人走半道听说后还特意折返回去看,还见有商店老板听说后专门过去围观凑热闹。……此次出门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城市在市政方面搞了不少修建项目,今天一路就遇到了很多处。疫情的阴霾还未彻底散去,但整个城市已重新开始充满生机和希望了。

【文博山记03】8-1『宁波“万工轿”』——央视《国家宝藏》第1季摘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