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欧洲历史07 法国革命动静大 整个欧洲都害怕【扫盲班】

2022-09-24 15:01 作者:弦转急  | 我要投稿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1.旧制度的危机

投石党运动:1643年,5岁的路易十四即位,宠臣马萨林任首席大臣,横征暴敛,开征新税,引起商人、手工业者和农民的不满,他们以巴黎高等法院的法官为代言人,开始公开反抗,并提出了反映资产者政治愿望和经济利益的要求,同时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1648年8月和1649年1月,王室两次逃离巴黎,武装的人民控制了首都。大贵族趁机站出来反对国王,并以孔代亲王为首,在各地与王军作战。1652年10月,孔代弃巴黎而逃,路易十四重返京城,投石党运动失败。投石党运动从资产者和人民反封建专制开始,后发展为贵族叛乱,并导致外敌入侵。这一过程说明。此时在法国还不具备推翻专制制度的历史条件,因为它还有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敌入侵的作用。

旧制度的危机:虽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了发展,但封建的土地制度却造成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双重障碍——劳动力和市场;封建割据残余的存在也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中封建行会制度的存在也限制了商品生产的发展,限制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引起了资产阶级的不满。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加深了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1774年路易十六继位,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走上了崩溃的边缘,此时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从统治阶级内部来看,封建统治集团已不能按旧的经济方式再继续统治下去了。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从而导致了人民的反抗。路易十六平服不了日益扩大的群众革命运动,又无法解决国家财政问题,被迫召开三级会议。

2.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网球厅宣誓:1789年6月20日,由于国王封闭会场,国民议会代表在一个网球场集会,进行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在主席巴伊带领下,代表们庄严宣誓:不制定出一部王国宪法并使宪法得以实施,议会决不解散。至此,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纲领已经形成,那就是将法国改造成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法治国家,以便借此推行各种符合理性的改革。

八月法令:1789年8月4日-11日,议会宣布将封建制度全部废除,包括人身义务、狩猎和鸽舍特权、领主法庭、教会什一税、特权等级免税权、买卖官职制度等。还规定,任何公民,不论出身如何,均可出任教会和国家官制。对于源于土地的封建义务,则以赎买方式予以废除。

《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中的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这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的纲领性文件,其基本精神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倡人权和法制。宣言指出,人生来具有的自然权利是自由和平等(人人生而平等自由),与其相连的公民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国家的权力来自国民,公民享有自由权利必须不损害他人,公民在法律、担任公职、负担纳税义务等方面都是平等的。宣言强调法治的重要性,认为国民的共同意志是立法的根本依据。法律保护人民的自由权利,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宣言还规定政府应实行分权原则以防止暴政。宣言在打击封建制度、限制王权和进一步启发人民的革命意识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对还处于封建制度统治下的欧洲各国的影响巨大。但它所宣布的不过是以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来代替旧的封建制度,它所规定的平等只是资产阶级需要的平等,而不是劳动人民所要求的平等。

恐怖统治:在经济上实行“统制经济”政策,严禁囤积垄断法令、低价法令和全面限价法令以及根据这些法令而派生出来的其他一些法令构成了“统制经济”的体系。在政治上实行集权统治和恐怖政策。9月17日的惩治嫌疑犯法令和建立革命政府法令以及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众协会的一整套专制机构的体系是恐怖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军事上于1793年8月23日,颁布“全国总动员令”,实行普遍征兵,是世界上首次实行的全民皆兵制。对军队内部进行改造和整顿,提高了战斗力。通过以上措施,雅各宾派专政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坚决支持,国内外的局势迅速扭转。

雅各宾派专政瓦解的历史必然性:①随着战争的结束,资产阶级不能容忍雅各宾派的严酷措施。雅各宾派专政从本质上说是资产阶级专政,其根本任务是为资产阶级谋利益。1793年以前,革命的任务是推翻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君主立宪派和吉伦特派基本完成了这一任务。此后,革命便进入巩固革命成果,建立和平稳定环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时期,这种任务要求取消战时的一系列临时措施,用法律来统治社会。但是雅各宾派没有适应形势的变化,仍然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超出资产阶级要求,损害资产阶级利益的战时措施,使得资产阶级再也无法容忍雅各宾派的统治。②广大群众不再支持雅各宾派专政。雅各宾派在其统治过程中,破坏了与人民的联盟,动摇了政权的根基。③面对资产阶级的攻击和人民群众的不满,雅各宾派试图利用恐怖政策的扩大来摆脱困境,反而加速了自己的倒台。

艾美尔派、肖美特派——代表城乡群众的激进运动,主张继续加强恐怖政策,更严格地执行最高限价法令,狠狠打击投机商,镇压一切投机倒把,贪污盗窃的资产阶级暴发户,要求平均分配财富,建立世界共和国。作为无神论者,他们要求消灭基督教,在对外政策上,他们主张继续战争,解放整个欧洲。显然,艾美尔派的许多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一种幻想。

丹敦派——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主张放弃恐怖统治,实行宽容政策,要求“爱惜人类的鲜血”。

热月政变:1794年7月27日,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热月党人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统治,史称热月政变。热月政变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一次动荡,是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的一个转折点。

格拉古·巴贝夫(1760-1797):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里。大革命爆发后,他积极投身革命。热月政变后,巴贝夫创办了《人民的保民官》的报纸,猛烈抨击热月党人的统治,因而在1795年2月被捕入狱。10月,巴贝夫出狱后,成立了由工人、手工业和士兵参加的秘密组织——“平等会”,准备发动推翻督政府的起义。巴贝夫认为,私有财产制度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本根源,要消除这种不平等,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他所设想的理想社会概括起来就是财产共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共产主义。巴贝夫及其平等派以原始共产主义为指导,主张以武装斗争和革命专政来实现他们的革命理想,这就比以前任何空想共产主义思想都大大前进了一步。巴贝夫的思想反映了农民和小手工业者的愿望和要求。但是,巴贝夫的共产主义仍然是一种立足于唯心主义基础上的空想共产主义,属于萌芽时期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1796年5月,由于叛徒的出卖,巴贝夫及其战友被捕,5月27日被处死,平等派的其他成员被流放,平等派运动宣告失败。

3.评价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规模宏大、斗争曲折复杂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在革命过程中,人民群众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的革命行动,推动革命不断沿上升路线发展,争取到一系列民主成果,因而这次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不仅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因此它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

比较英国、法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同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18世纪,都获得了成功,并成为后来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榜样。英国、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又各有不同的特点。

美国革命与英法革命不同。由于革命前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美国革命肩负着对外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对内扫除封建残余和进行民主改革的双重任务。英国革命后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则建立了共和国。法国以民主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革命中的雅各宾派通过几个重要的土地法令,使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变成了小土地所有者。英国则以圈地运动、兴办资本主义农牧场的方式将农民变成了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力。美国没有以民主的方式解决西部的土地问题,该问题直到1862年才真正得到解决。英国革命发生较早,是在宗教的旗帜下进行的。而法国和美国由于有启蒙思想做指导,革命是在公开的政治战线上向敌人宣战的。由于革命前社会矛盾的激化程度不同,各国所面临的革命任务和封建势力的强弱不同,对人民群众的依靠程度不同,因而革命的深度也就不同。相对而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为彻底,所以它又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拿破仑帝国

雾月政变:1799年8月,拿破仑在从土耳其人手中缴获的一份报纸上获得了国内的消息,他当机立断,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克莱贝尔将军,只身返回法国。在进入巴黎途中,拿破仑受到各界群众和法国官兵狂热的欢迎。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率军驱散了立法团,推翻了督政府,夺取了法国政权,建立起以拿破仑为首的三人执政府,这就是历史上的“雾月十八日政变”,从此开始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统治。

《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的第一部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新社会的法典”,是法国大革命胜利成果和法国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主要内容:全力保护资本主义所有制不受侵犯,确立绝对的个人所有制;否认封建等级制度及特权,否认人身依附关系,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立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封建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不准封建势力反攻倒算;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农民可以自由地使用自己的土地,从而为拿破仑政权奠定了雄厚的社会基础;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需要,法典将劳动力作为商品,允许自由买卖,肯定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等价交换的原则。法典的核心是保护资本主义所有制不受侵犯,把资产阶级的平等原则、私有财产制度和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法典对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也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立法的范本,意大利和荷兰则直接采用了这部法典。因此,《拿破仑法典》在近代法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百日王朝:波旁王朝复辟后,大批逃亡贵族返回法国,企图在法国重建专制统治,从而引起了人民的愤怒和资产阶级的不满。拿破仑利用人民对波旁王朝的敌视心理,于1815年2月26日从厄尔巴岛重返巴黎,重新登上法国王位,正在维也纳集会的欧洲各国首脑惊慌失措,连忙组织起第七次犯法联盟,调动百万军队进攻法国。18-19日发生了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最后遭到失败。从此结束了拿破仑的“百日政权”和拿破仑帝国在法国的统治。1815年10月15日拿破仑被送往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上。1821年5月5日死去,终年52岁。

欧洲历史07 法国革命动静大 整个欧洲都害怕【扫盲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