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为什么做不好智能电动汽车?
大众ID.系列的ID.4和ID.6连续“扑街”,证明大众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中国效应失灵,看似偶然的背后都是必然,大众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智能电动汽车上半场上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话也是业内共识,分析当下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头部企业。这两个点至少要有一项核心优势,比如以电池见长的比亚迪,又或者以智能见长的小鹏、特斯拉、蔚来等。
而大众的尴尬之处就在于,它处在电气和智能之外的第三级。名义上是“智能电动汽车”,但实际上,二者一个不占。这一点,我们可以结合大众系列的产品来分析。
电池安全、续航、快充无优势
资料显示,大众ID.4和ID.6的价格分别在20-28万区间和24-33万区间。这个领域高手如云,比亚迪、小鹏、理想都是这个领域的领跑者。

这里直接略过大众电气化方面如何技术积累,只看结果。
在安全上,比亚迪可以说是一枝独秀,甚至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还说要将“自燃”从电动车的字典里抹去。大众在这方面与之完全没有可比性。
在续航上,以ID.4来看,同价位的比亚迪汉EV、小鹏P7主销续航都超过600km以上,ID.4的续航还卡在550km的尴尬区间。

在补能上,与ID.6同价位的理想ONE增程式动力系统完全不存在里程焦虑,小鹏则通过自建充电桩和超级充电站的方式补能,甚至还有免费的充电福利。
直观的对比已经能够说明问题,如果向上深究,大众电气化在三电系统技术积累,电池产业布局等方面也没有任何优势。
此前,针对比亚迪DM-i技术的产品价格问题,小飒专门分析过比亚迪在电气化全产业链的布局,所有的核心技术都自研、自产、自给。这也让它在成本控制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终端价格上占据更多主动权。这也是大众的尴尬,既没有核心技术,成本又下不来。
年初,大众通过动力电池技术日发布了一系列规划,比如电池回收、充电网络布局、新型电池技术研发,包括电池自产自销,但大部分计划都处于蓝图阶段,从实施到落地,再辐射到产品身上,至少3年。届时,市场变化早已天翻地覆。
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缺席
即便在电气化上不占优势,如果在智能化上手握核心技术,依然能够扳回一城。比如特斯拉、小鹏都堪称成是智能化的顶峰。
现阶段来看,小鹏和特斯拉在智能化领域可以说是一时瑜亮。对比同价位的大众ID.系列车型,智能语音控制系统仅支持听音乐,打开导航等功能,连控制车窗,打开天窗等基本功能都无法实现。
懂车帝ID.4 CROZZ车主公布的帖子显示,他的车子车联网账号登不上,很多智能功能不能用。而后面网友的评论显示,大众在智能网联方面的问题并非个例。




在造车新势力引以为傲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层面,大众ID.系列车型目前可以说是毫无使用体验可言。
大众也知道自身短板所在,在ID.系列的车型上,大众的宣传更多的关注点在其操控驾驶和做工品质层面。诚然,这是大众的强项,然而对于关注智能电动汽车的用户而言,他们关注的点不在这,这让大众颇有力不从心之感。
就好像现在的诺基亚手机疯狂强调自己多耐摔,电池能待电一周一样,这些和智能手机的用户需求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
传统车企的弊端
除此之外,大众还有战略层面的失误。
大众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依然采取了传统燃油车领域“一车两卖”的思路,在传统汽车时代,这是大众的优势。让它能够覆盖更多的用户人群。
但在智能电动汽车起步阶段,这也会是它的负担。在目前市场容量稀少的情况下,市场端如果没有很好地承接,上游供给端造成的现象就是产能利用率低下、边际成本太高、市场反馈不良等各种问题。
这一方面,大众多少也有些无奈,一汽和上汽都与大众合作多年,手心手背都是肉,总要一碗水端平,否则无法平衡合作伙伴关系。
另一方面,庞大的经销商网络也让大众在转型中显得尾大不掉。
目前,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最常见的做法是“体验店+服务中心+交付和服务中心”的模式,不同的店开在不同的位置和规模,承载不同的功能,比如体验店一般开在人流密集的商圈位置,规模一般较小,用于吸引关注;服务中心一般开在城市中心和近郊的中间地带,规模中等,用户解答车主疑惑、试驾、体验等;交付和售后一般在离市中心比较远的地方,用于交付和售后服务,规模相对前两者大很多。
可以理解成将原本的4S店打散。让各个环节都能各司其职,提升整体效率。新造车势力由于从零到一起步,没有任何顾虑,完全可以毫无束缚的进行品牌建设。
而大众这些转型新能源赛道的传统车企,它们拥有庞大的经销商网络,让其在交付、售后维修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在传播和品牌建设,与消费者的高效沟通上,灵活性又让它备受掣肘,明显不如造车新势力,毕竟凡事先有一再有二,先要让消费者了解到车,下单,才有后续交付后售后的服务。
大众自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以上汽大众来看,目前它也在积极布局体验店模式,在人流密集的商圈投入体验店,但规模、速度、大小都与造车新势力存在不小的差距。
无论传统车企转型或者是造车新势力,智能电动汽车赛道是一个全方位的产业重构。包括技术、销售、售后服务等。如果像大众这样仅仅是换一套动力系统,对消费者根本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