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宣称的量子计算机造出虫洞被发现有造假的嫌疑
谷歌去年11月宣称在量子计算机造出史上首个虫洞,并发表Nature 封面文章《量子处理器上的可穿越虫洞动力学》。

2023年2月15日,华人科学家Norman Yao发表文章批评该Nature文章的结果错误,以下为摘要:
最近一篇文章[Nature 612, 51–55 (2022)] 声称在实验中观察到可穿越的虫洞动力学。该主张基于使用一个包含七个Majorana费米子和五个完全交换项的哈密顿量执行传送协议。哈密顿量是通过机器学习程序生成的,旨在复制Sachdev-Ye-Kitaev (SYK)模型的传送行为。作者声称所学习的哈密顿量再现了SYK模型的引力动力学,并通过一种新兴虫洞演示了引力传送。我们发现:
与这些主张相反,所学习的哈密顿量不表现出热化现象;
传送信号仅在机器学习训练中使用的算符中类似于SYK模型;
观察到的完美尺寸缠绕实际上是小尺寸完全交换模型的通用特征,在更大尺寸的完全交换模型或相同系统尺寸的非交换模型中似乎并不持续存在。
-----------------------------------------------
著名打假博客 Not Even Wrong 也更新了对谷歌虫洞的看法:
我原以为虫洞故事在去年12月已经达到了荒谬的巅峰,但昨晚一些评论员指出了一个新进展:宣传噱头中使用的技术计算是无稽之谈,没有得到所声称的结果。解释这一点的论文是由Norman Yao领导的团队撰写的《关于“量子处理器上的可穿越虫洞动力学”的评论》。Yao是这种类型问题的一位领先专家,最近被哈佛大学聘为正教授。论文中没有提到他是否与宣传噱头的主要理论家,他的哈佛同事Daniel Jafferis有过任何交谈。
今晚,费米实验室仍在计划举办一个宣传虫洞的大型公共活动,尚未听到是否将取消的消息。迄今为止,Quanta杂志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们了解了这种情况的程度。最后,Nature杂志没有关于是否撤回该论文以及撤回是否将成为一个关于非虫洞的酷炫电脑图形的封面故事的消息。
更新:Dan Garisto也检查了这篇所谓的“虫洞”论文,指出:“事实证明,它看起来很好只是因为他们使用了平均值(但在文章没有明确说明)。”,并指出:
未报告的热化和传送信号平均值对于作者的不当行为提出了更强的案例。
我不明白费米实验室为什么还要计划宣传这个虫洞的公开讲座,现在看来,这显然应该被取消。
更新:我喜欢Andreas Karch的建议:
Quanta杂志可以再制作一个视频,在视频中,虫洞的作者们可以生动地分享他们意识到他们的论文不仅被过度宣传,而且实际上是错误的时所感受到的兴奋。
更新:Garisto进行了更正,解释平均值不是Jafferis等人的问题,而是传送信号仅对机器语言训练中涉及的一对算子存在,而对于其他应该展示该效应的算子对不存在。无论如何,最好查看论文本身。如果Jafferis等人不同意其结论,我们肯定很快就会看到他们的解释。
更新:哈佛大学的Gazette宣传了虫洞宣传噱头,称“Daniel Jafferis的团队首次进行了一项基于当前量子计算的实验,以了解虫洞动力学。” 就我所知,这是彻头彻尾的胡言乱语,量子计算的结果对我们对“虫洞动力学”的理解没有任何帮助。
-----------------------------------------------
博客Not Even Wrong背景:
哈佛Peter Woit被排挤出高能物理界后,因为不肯离开学术界,只好到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做数学讲师。他决心靠一己之力来揭穿超弦的大骗局(更多背景可以阅读他最新在2023/2/23访问:String theory is dead)。于是他创办了一个博客,叫做Not Even Wrong(意即不知所云,连对错都说不上;这对超弦来说,非常贴切,因为科学里面所谓的对错,就是是否与实验符合)。刚开始的时候,靠着不知所云的超弦论文当上教授的人,对他轮番攻击,但是他心平气和地跟他们讲理,后来超弦那方的人只能以人身攻击,讥笑他连助理教授都做不上。不过真理在有头脑的人之间,是越辩越明的。到最近几年,超弦已经被科学界公认是骗人的把戏,整个高能物理界开始传为学术圈的笑柄(Butt of Jokes),Woit可居首功。可是教授是终身制的,过去30年能当上高能物理教授的绝大多数是做超弦的,他们讲理讲不过Woit,就靠开记者会、写介绍性书籍和上公共电视来对不明究里的普罗大眾宣传超弦的谬论。这对整个物理界的风气有很不好的影响,以致后来连实验物理学家也开始乱开记者会,胡吹牛皮。Peter Woit一直认为量子计算使用了超弦理论以往的发展伎俩,同样是一场大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