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生物试卷答案

2023-02-10 00:02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群落的演替》是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优势物种、群落丰富度、群落结构和类型等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多样性作铺垫。此外,本节课还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素材。

2.学情分析:

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基础知识,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在能力储备上,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简单绘画能力。同时学生也存在不足,即由于生活经历的简单性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对群落演替现象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要点:

1.帮助学生对群落演替建立规律的、系统的理性思维。

2.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与科学探究:(1)通过自主阅读-梳理网络-绘画涠洲岛形成过程的活动,能用共同进化的观点,阐明群落演替的概念和过程。

理性思维:(2)通过表格总结、比较归纳的方式,能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差别。

社会责任:(3)通过讨论涠洲岛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提高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涠洲岛演替的过程

难点:涠洲岛演替的过程;小组合作、绘画、展示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1. 教法分析

情景式教学法:通过涠洲岛的形成认识群落演替的过程,通过解决涠洲岛现存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组指导法:通过小组指导,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完成任务、展示成果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

2. 学法分析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提炼知识的能力。

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生物试卷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