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历史试卷答案

2023-02-10 00:01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学设计】

——扩张·碰撞·共生(AD1千纪中后期——BC5世纪左右)

 课程标准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教材分析】

课文第一、第二子目都在说“文明的扩展”,第三子目介绍“文明的交流”,而“文明的扩展”本身包含“文明交流”的内容,因此应讲明古代帝国的征伐战争属于文明交流的一种形式。与第一子目相比第二子目更在强调跨数个文明区域的帝国,其中帝国内经济文化的联系加强与第三子目相互呼应、补充,第二、三子目一起构成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时空定位和史料分析,帮助学生梳理古代文明的发展,认识古代不同文明早期是通过扩展而紧密联系的。

通过对“帝国”的历史解释以及时空定位,帮助学生认识古代各大帝国是古代文明不断扩展而形成的,是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培养学生历史逻辑能力。

通过对史料、史实的分析与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统治制度及衰亡原因。

通过表格、图片及史料的分析等,梳理古代文明之间在各领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各大帝国在文明交流与发展中的影响。

通过分析古代各大帝国兴衰原因以及区域性影响,以史为鉴,树立文明应互相交流借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学情分析】

基础知识:九年级《世界历史》教科书已经涉及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等内容。尤其对亚历山大的东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评价,也介绍了罗马从共和到帝国转变过程中两个关键人物凯撒与屋大维,因此需要对对领导古代帝国扩张中的英雄人物进行整体评价尤为重要,同时也能彰显他们缔造的帝国在古代文明交流中的地位。

学科素养:经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依据历史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高中一年级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应该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过渡。高中阶段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地、历史地、综合地认识历史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古代文明扩展的条件、表现及影响;

难点:分析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与区别;认识和平交流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概念解释】古代的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文明形态。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第一次生产力的飞跃,人类进入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是指由人类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文化集合。

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

【讲授新课】

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指出,人类6000年文明史共产生了26个文明,它们在各自的起源地生发,在一定区域内相争,弱势文明自行消失,强势文明则仗势伸延,不断发展壮大。

    不同文明的各自扩展,加强了区域文明的联系,尤其是区域性帝国的兴起和不断的武力扩张,加上帝国集权统治的干预,帝国范围内的不同文明被强势融合,形成区域特色更加明显的同质文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业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东西方世界的异质文明在相互接触中碰撞,在碰撞中又相互影响,进而共生!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顺势伸延——区域文明的周边扩张

1.扩展的有利因素: 

“安土重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些词汇,一般是用来描述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体现了一种保守性。但放眼世界古文明,农耕文明滋养了很多繁荣强大且具有扩张性的政权,原因何在?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历史试卷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