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倪海厦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2023-01-18 13:54 作者:天羅地網  | 我要投稿

第五篇 阴阳应象大论


第 31 页,我们看“阳应象大论"。这一章呢对应的相不好懂,就是对阴阳的一个很顶级的一篇,这一篇是对阴阳非常的比较深一点的。中医呢一定要懂阴阳,不懂阴阳没有办法看病,黄帝就说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的纲记,变换的父母,生杀之本,生命之辅",治病一定要求本,那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那阴和阳本身呢,慢慢慢慢我们会很多一套书这个整本《黄帝内经》从头到尾就在讨论阴阳。天阳,有个想法哦,比如说你在煮水,这个水很脏对不对,你在煮水,你想喝干净的水,那这个水很脏,那你就滚,那你煮滚的时候,蒸汽就往上跑,清阳就往上升,所以清阳在上,浊阴在下,是个常态,正常的。所以我们刚刚讲人体呢,人体呢如果横隔来说的话,这是人的上焦,横隔上面呢就是肺,心,这两个脏呢是属于清阳的地方,清阳之上升。那这个横隔膜在这边能够分清浊,所以隔的功能呢最主要把清和浊分开来,所以浊气的位置呢最多只能到这里,这是横隔膜的功能。那下呢就是所谓地,所谓阴在这个地方,所谓阴,那上面是清阳的位置。


那如果说哪一天人病得反过来,浊阴在上,清阳在下,这就是病态,病态。以后你们会看到很多,各种不同的病态。那基础理论基础医学要强,那疾病再怎么改变,或者你哪天碰到一个你从来没有,找遍医书找不到的病你也可以把它解决掉,因为你的原则是一样的,世界上什么怪人都有,得什么怪病都有。那常态呢,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就是阴阳之间的互动的关系,阳化气,阴成形。这个讲的就是阴阳要平衡,如果说有一个不平衡,就会影响到另外一个,马上影响到,简单讲就是这样子。那第三行下方开始,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如果说反过来,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我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让你了解,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我们人呢这个脚,脚后跟,心脏在上面,离胸腔呢清阳最远的地方从心脏一直达达到脚跟,这个脚跟的地方和手指头是一个末梢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阴经和阳经交汇点,所以阴经和阳经的经穴是不是都在四肢的末梢?那阳经下来的时候,阳经在表面上呀,阳侧,阴经都在内测,那阳经到底的时候,就会转成阴经,阴和阳,阴经到极的时候也会生阳,阴经下来“手太阴肺经“对不对,到了那个鱼际,少商再回头的话,是阴到极点了,过不去了,回头就会生阳,这是本身阴阳的性。


那现在这个人一样,寒呢,寒到了极点一样会生燥,现在诸位学到了有阴阳还有寒热。如果说我们夏天站在台北市,热死了,为什么,很热,对不对,在地下,你如果往上走,走到,热极什么生阴,热极生寒了,寒上面是很冷的,所以寒热之间的现象,到了极限了以后都会回逆回来,热到了极限也会生寒,寒到了极限也会生热。那在最到极点的时候,当发展到极点的时候,我们下手的时候,就是因为我们敢,比如说我为什么讲这个话,我举个例,比如说我们现在,中医的过去的原则我们一般的原则就是看到热病嘛,寒药,看到寒症嘛热药,这种正常谁都会,那有的人呢热病,你用寒药下去,越用寒药他越热,因为他是热到极了,这个时候下重手下热药,那病人一热,老师你还要热,没有,一吃他就变成产生寒症。那我们那个美国临床有个太太,那么大,快接近 400 镑,很胖,嘴巴拿起来就冰的,加了一大堆冰块的水,喝下去,胃口大,一直很强,怎么吃都没有办法,减肥,那我们用石膏八两、十两、十二两、一斤,越用是胃口越大,越渴,火大了,生附子一剂下去,吃完第二天打电话来我怎么那么冷啊,因为夏天了,全部人都在吹冷气,她一个人还抱着穿厚夹克坐在里面受不了,太冷了,那谁敢用?只有我敢用。她是,因为是热极嘛,会生寒,那其实中医有这个原则,学了这些很清楚呀,可是很多中医不敢用,吓死了。

人是一个圆形的,所以经方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医生不敢用,怕在这里,最后本来目的要减肥,她人很胖,我们一直用寒凉的药下去,越吃越胖,胃口就越大,她还问我说你开错药,老外不懂呀,我生附子下去她一吃,你开对了,冷呀,从此她的胃口也减了,人一直瘦一直瘦一直瘦瘦下来,寒的人比较瘦嘛,热的人都形比较胖,结果她是里边是寒的,外面是胖的,真寒假热,这种情形都有。以后会举很多例子来告诉诸位,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待在身上太久就会生浊,所以我们人体里面呢如果有寒气出现的时候,有寒气的东西才会生浊,才会生累积,寒生浊,所以,所以呢所有的肿瘤癌症都是寒,热,你看那个水,你放那边,你不煮滚,那个水在那边不动,你一煮滚,水就开始循环对不对,所以热它会有动能会动,它不会累积在一个地方,只有寒会累积,这里就是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寒热就出来了。所以说你今天如果说你看一个重病的,你用那个肿瘤癌症,我们开那个寒凉的药下去,病人就死得很快,因为病人本来就冷嘛,你开了寒凉,那肿瘤就越来越大,那脸上由青色变成黑色再变白色,然后走掉。那我们动手治的话,这个变成白色的,这个病人变成青色,变成红色,了回家了,不一样。这就是治症的原则,你看他几个字讲的,全部中医的治症通通在这里。那清气在下,我刚刚讲我正常人应该清气在上嘛,清的气在上面,上就是讲横隔以上,横隔以上,那现在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所以这是清阳为天,这是正常的人,浊阴为地,地气往上走,讲自然界的也是一样,当地气往上走的时候就是云,天气一下来就是雨,雨出于地气,云出于天气。那比如说我们人身上流汗,流汗人的汗,天地之间的雨就是人身上的汗是一样的东西。所以我们正常人呢清阳出上窍,浊阴要出下窍,所以呢上窍,眼泪出来,清的,你看过眼泪出来,一个痰对不对,很少,都是清的,那哭的都是清水,那这个因为清阳出上窍嘛,浊阴出下窍,小便出来大便出来都是浊,所以不能接近,很臭,对不对。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因为清阳的性本身就是往外走的,阴会往五脏里面走,腠理呢就是我们的肌肉,那清阳持四肢,浊阴归六腑,这就是我们后来讨论的,四肢为阳,身体里面为阴,身体为阴,我们如果阴阳来区分的时候,四肢就是阳,身体就是阴,那以脏腑来区分的话,消化系统就是阳,这个内脏呢就是阴,所以阴阳随时可以在区分的。


那水呢是阴,火是阳,阳为气,阴为味。所以这个你闻到比如说你的烤肉,一闻哎呀好香的烤肉,这是阳,那你把它拿起来,哇味道真阴。那那个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这个怎么讲?比如说蔬菜跟肉类,你吃蔬菜它是实气,因为蔬菜味淡是属于气,那肉类呢它是属于味厚,它是属于形,人的精神呢要,精神要吃淡味的东西,那形体要有,我要炼得很壮对不对,我们要吃厚味的东西,所以你看日本的摔跤选手,吃那个火锅,吃得味很厚,吃得很大一个,因为他要那个形嘛,那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味厚味薄这个都是以后我们的本草都在用这些来做取舍,来做取舍,取药。所以以后介绍哪一个多,这个药气很厚很厚,那个药气很薄,那个药味很厚,那个药味比较薄。气薄则发泻,厚则发热。那我们一般用这个发汗发表的药啊,都是气比较薄。壮火之气衰,烧火之气旺。我们人如果身上里面火很多,就是比较热,太热的人呢会伤到气,所以热伤气,寒伤血。热太盛会伤到气,寒呢会伤到血。当然了这是指长年累月在一个环境里面才会受伤,那你如果跑到三温暖里面进去,你在那边烤了半天,你再烤 20 分钟,这个不会伤气的了。常年你这个在火旁边烧那就伤气的,知道我的意思吧,所以你们不要想那么多,那老师三温暖烤一下热一下再出来,跳到冷水里面,不是气血就伤了,不会的,那个短对不对,很短它不会,知道我的意思吧,那跟常年,我今天是屠夫,那我在冰库里面工作,杀了放进去一直在里面进出,一两次没有关系,一两天没有关系,经年累月这样子就有问题了,一定要一段时间。人体非常的精密,就是因为人体很精密,它不会瞬间发生问题,这就给西药有可乘之机,因为他的西药的剂量很小,它就慢慢慢慢进去你就感觉不出来,这就可以蒙骗很多人,可是蒙骗不了中医,为什么蒙骗不了中医,很简单嘛,因为我们知道什么叫正常人嘛,今天我吃药之前身体手脚是热的,越吃药手脚越冷,这就是吃错药呀对不对,本来很好睡但吃了药就不好睡了,对不对,你马上就知道。那少火则气壮,所以这个火就是我们这个里面的热,热。那要壮火食气,气食少火,也就是说如果你平常身体比较热,比较壮热的人,你吃清淡一点的,那气比较少的可以吃味比较厚的,这是一个大原则,这个是我刚刚用经络来介绍。还有呢我们可以用气来讲,用气来说。比如说这是肺,这是心脏,心脏这边,那心脏呢是阳中之阳,是火,很热,肺呢是阳中之阴,胸是阳嘛,里面的阴,所以肺法向天,像天上的天暮一样,所以当你火产生的,心脏不断的搏动产生的热以后,这就被定义成火,心脏的搏动,那因为天阳在上,上面很冷,所以它会把热气呢往下,进入小肠,进入小肠。那当我们的水在膀胱里面的时候,这个是人体的极限,我们不要讲四肢,讲身体的底部,身体的底部,阴之极嘛,阴是极对不对,阴之极在这里,我们不讲阴极生阳嘛,生阳,那男人呢下面是摄护腺,女人呢好阴部这边,前面呢是膀胱,当我们这个膀胱里面的水呢累积到一个阶段以后,因为膀胱的水跟小肠的火呢是靠在一起的,所以这个水被汽化,汽化以后膀胱的水呢就进入肝脏,所以我们水会去生木,那肝脏有水进去清理它,你防止,洗厕所都要去水去清的,清完以后残渣从这边出来,从这边出来,这是一个。阴极会生阳的一种现象,阳就是气,气。那昨天我们介绍了大肠的津液食物呢残渣从那边走的时候,往上升,大肠会回到肺里面去,所以我们肺跟大肠会成为表里,表里,这是简单再跟诸位再讲一下这个阴极生阳的。


33 页呢这里呢就是讲,开始讲了最初我们本草的药性出自这里,33 页最后一行所谓气味,我们在讲草药类的时候,气味还有形色,所以是我们是以形色气味为主,那这里讲的是气味,辛甘发散为阳,辛味和甘味的这两个放在一起的时候,这就是阳气,就会产生阳,酸味的药和苦味的药这就涌泄,为阴,所以阴药,阴和阳我们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这就是以气和味来决定药的阴阳的使用。当阴和阳应该平衡的,当阴太过太盛的时候,阳就会生病。比如说我们现在讲了,酸苦涌泄为阴,你辛甘甜的什么都不吃,辣的也不吃,专门吃酸的吃苦的,你就伤到阴,阴太盛了嘛,对不对,你知道我的意思吧,阴会太盛。那你就是说我就是不吃酸苦,我就是喜欢吃辣的跟甜的,你也会伤,所以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我们这堂课我们暂时到这里结束,休息一下。


我们看阳胜则热,33 页最后一个字,然后翻过来 34 页,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所谓重就是很严重到了极限的时候,反而会产寒症,他会回头的,不会说无限量一直到底的,不会,那无限量到底的时候,人寒症,到时候你去看那个病人的时候呢,全身结满冰的时候,没有这种事情的,不会全身都是冰块这样子,那是当然被冻到了,那是在野外才会,那个在山里面才会,否则的话不会,重到阴到极限的时候就会产生热症,重热则寒。寒呢,太冷了会伤到形,所以这个形呢有两种,一种是极瘦的人,一种是极胖的人,你千万不是说老师胖子嘛,对,没错,胖子绝大多数呢都是热症,但是也有寒症,也有寒症,因为太胖了嘛。那热伤气,气伤痛,气受到伤的时候,就会产生痛症,所以如果有痛,就是气通不过去了。那形呢,受到伤,我们所谓这个气和形,形受到伤的时候,病人就会肿起来,比如说我们运动脚扭伤了,脚踝如果肿起来,就是形伤了,那又肿又痛呢就是形气都伤。那气会痛,如果我们扎针,扎完针呢他痛去掉了,代表气通了,可是形还肿在那边对不对,要两三天才会消。所以说我们人呢如果先痛后肿者的,就是气先伤,后来伤到形,气伤到,伤到形了,那如果先肿而后痛者,是形伤到气,那至于气伤形,形伤气,我们治症没有说区分那么多,因为《黄帝内经》嘛他要把它解释得很详细,这个病因怎么来的,病因怎么来的。


我们所有的风症,风太过的时候,就会产生动症,风太过。 热胜则肿,人会肿起来都是热太盛,燥盛则干,太燥了,寒胜则浮,浮就是颜色很淡,颜色很淡,清淡,表面上看起来颜色就很淡黄,很淡,这个是寒,清清淡淡的,湿胜则濡泻,湿太盛的话大便就会有冻泻的现象。那这里呢有一个风胜则动。刚刚我们讲的东南西北,如果说,我们刚刚,刚刚是把一个人形状放在这边,对不对,东南西北,如果我们把它缩小,所以天地可以缩到很小,六和给它变得很小,就变得很大,如果这是肚脐,肚脐,因为你们学过针灸呢我就讲了,叫做什么?神阙,如果肚脐在这边,肚脐的左边呢有动悸,我们就知道是肝功,肚脐的下方有动悸就是心脏,肚脐的右边有动悸呢就是心脏,肚脐的上方有动悸呢就是肾脏。大小随意,所以念中医不可以说,很死,我们介绍到这个病,脐下而动悸,脐下,因为心已经讲完了,知道我的意思吧,我们人可以把他放大,也可以把他缩小,跟自然界都是脱离不了关系。


那产生动的时候,就是我们就是知道,只要一看到动,那不管被定的形,形就是命名可能是 XXX 反正他好动来动去的,那我们只要看到动症,有的人晃头,有的人呢很好玩,这里面看眼睛在动,就是眼珠子在动,他不是刻意要动,你刻意要动还没办法,就很自然的在飘动,而且有时候飘动的时候一个眼睛在飘,当然两个眼睛在飘动那不是好人了,小人眼睛会飘,那一个眼睛在飘我们知道他是动症,那眼睛是肝啦,就是肝风内动,当你晓得病因的时候,处方就出来了,因为我们到时候介绍药物的时候告诉你,这些是去风的药,这些是入肝经的药,这样子分开来。所以呢这一段中间呢这个风,风胜呢则动,那这个我们有去风的药,那热胜呢是肿,燥盛是干,那我们有润燥的药,有去热的药,寒胜呢则浮,我们有去寒的药,湿症,湿热呢会有泄痢的现象,那我们有去湿的药,这些都是药物的取舍,药物的取舍。


第一节 五脏化五气-情志


再过来呢第 34 页最后一段,天有四时五行,天呢有春夏秋冬有四季,阴阳五行,还有木火土金水来管生长、收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时候呢以生寒、暑、燥、湿、风,就是寒呢就是冬天,暑就是夏天,秋天是燥,湿呢就是长夏,季节交换的时候,春天就是风,这五个对上去。那人呢有五脏,画五个器,五脏来化五气的时候,也是一样,我们还是用肝、心、脾、肺、肾,这个呢五脏画五器我们讲的就是情志,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说,我们两种人,两个地方会至病,造成一个人生病,外面的风寒暑湿燥热,天的五个气。身体里面的情志,怒、喜、思、忧、恐,那这种情志呢我们都会有,当然上古的真人、圣人、闲人他可以把他的情志丢掉,那我们都会有这种现象,那当你产生这种现象的时候,千万不要太过,过才会伤,不过就好。当你发现到比如说你动怒了,你生气了,然后我们知道呢金可以制木,可以控制它的木对不对,让你忧,这里就说平怒。那以前有个人呢称为范进,那这个人范进呢有一天突然考上了,考了很久,考到状元了,中举了,考到举人了他好乐,一乐太过喜了对不对,就发疯了,发疯了没办法了,那个就找一个他范进最惧怕的女人,那个女的一出现大叫一声范进,范进一下子醒过来了,因为恐能盛喜,水,这个是水嘛,水能克火,一下就醒过来了,所以还是要有一个最怕的人比较免得你过喜的时候无人可节制你。所以老天爷安排得很有阴有阳嘛,哪天你娶个老婆很凶悍,然后呢一叫你就醒过来了,焉知非福嘛,总比发疯好。


所以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喜怒呢伤气,那这个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那这些讲的就是很过,当你过的时候,太过的时候就会伤到一些,一些地方,那有些是伤了气,有些是伤了形,有的是伤到阴,有的是伤到阳,那像心脏是不是阳,阳中之阳吗对不对,所以你太喜了会伤到阳,太怒了肝脏是阴。 厥气上行,这个厥气呢就是浊气,阴气应该在横隔以下,不可以往上走的,那你情志上面也会影响到让浊气往上走。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顾,所以一个人呢情是不稳定,常常动怒呀喜怒这个,这个情是变化很大,然后再加上寒暑呢,然后又不知道避寒,也不知道避暑,这个生命就会受到影响,就不会那么长命的意思。所以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瘟病,那瘟病的学派呢就是只读了后面,春得瘟病,他也不晓得必就是一定,那春天一定会得到瘟病的话,有之前那个前提嘛,冬伤于寒,所以你如果冬天没有伤于寒,春天是没有瘟病的。说在热带的地方你得到瘟病,并不是说因为热带得了瘟病,而是因为冬天的时候你伤到寒症,受伤于寒才会有瘟病的现象,所以我们伤寒家瘟病,那伤寒之后《黄帝内经》写得很清楚嘛,可是瘟病还是说不行,南方没有伤寒,那我们佛罗里达很热,比台湾还热有些地方,我开的那个,从来不开寒凉的药,我都开热药,大热天那个胖子在那边喝冰水,喝的药,热,全身大汗,坐在冷气间还热,我开的是生附子,当场吃下去他就发冷,从此也不口渴了,人也瘦掉,开心,那以前是他最热,现在大家穿短袖,她穿着夹克来,那如果我错了病人为什么好了,所以这个瘟病不行的,瘟病调病这种不行的。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所以一定有病因跟发病的。夏天会有飧泄的现象,因为春天伤于风。那如果夏天伤于暑,暑是很热啊,伤于热的时候,秋必咳虐,因为暑热的话会造成你身上津液会丧失掉,那肺里面津液很多,肺好像天上的云一样,天上的很多有水气,很重,那津液伤到的话,肺里面的津液不够,就会有咳虐的现象,秋天呢伤于湿,冬生咳嗽,湿呢,秋天应该是比较干燥的,你如果有湿气,你呢久坐湿地呀这种,这个冬天就会有问题,所以他春天有问题,是因为冬天,夏天有问题,是因为春天,那秋天有问题,是因为夏天,冬天有问题,是因为秋天,这是有病因,有病的源头。


这个 35 页呢,脏腑的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那每一个地方它都有名称,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那都有分表里,这里开始讲。我们前面已经介绍了阴阳、寒热,对不对。表里。八纲呢我们辩证,八纲的辩证都是从《黄帝内经》来的,那黄帝就问齐伯说啊,我们那个经络那么多,内脏那么多,它有分表里我们可不可以相信它呢?齐伯就开始讲了,这个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甘,一路下来,这个字是相连的,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在人为道,在地为化,这个化在这里就是解毒制化的意思,化生五味。那因为有肝脏,道生智,然后智慧就产生,玄生神,天为玄就是广大无边呀,我们中国都是称为广大无边。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所以风和木,就是自然界的东西我们把它放到身体上来,中医的观念里面就是我们人会活在地球上,适合生存在这里,就是因为这个环境长得就像人,我们人就是所以活在这里面,那如果是你长得像月球,你就住在月球里面,那长得跟地球的循环有一些很像,我们就比较适合住在地球上面,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苍色就是青色,真正的正青色呢就是青中呢青带一点点黄,带一点点黄,就是正青色。 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因为肝主经,所以我们是以卧的动作,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在怒伤肝,这个都是固定的形式,我们这里不用花时间解释,书上都有。我举个例,比如说现在有个人肝病,不管是肝硬化或者怎么样,你叫他握握你手他就握不起来,没有力气了,因为肝住筋嘛,他肝主握,所以一个人能够握,代表肝脏还好。他危险的时候握不起来的。


第二节 治病法则-阴阳平衡


再来呢好 37 页讲的是南方,这一节跟前面这个那一节也是非常多的地方是雷同的,雷同的,只是包括它的一些情志上面来说,比如说这个喜伤心呀,恐胜喜,这是人的情志嘛,情志上面的东西,注意看 38 页,有些书上可以解释的,我们就这个可以大家看书就可以了,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 脾主口,口中的湿液津液就是脾脏在管,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变动为月,这个就是月亮的月,发音是"月",月呢就是打嗝,嗝气,会产生月原因是什么?因为他的这个人呢胃和脾里面本来就有陈寒,所谓陈寒就是很积年的,长久,本来就是胃,脾胃比较寒冷一点,当寒冷的这个寒呢再加上这个新的食物,你吃的东西,新的食物哈,那新的食物食谷类的东西进去,那胃,脾胃里面太冷了,没有办法消化,这两个碰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这个念音呢念月,就会产生打嗝那你要知道原因的时候,一个是去辛食,一个是要胃寒去掉。去辛食的时候,我们要很注意,很注意,那以后临床上我们在讲《伤寒金匮》的时候我会告诉你,我们怎么去,怎么去,那你不能说去辛食,我们用很强的药把它去掉,一去掉这个病人已经很危险了,因为中医认为说,为什么这里会提出来?中医认为说,脾呢是后天之本,是脾脏,那肾脏是先天之本,那如果说我们的后天之本丧失掉了以后,气,脾胃的气没了的时候,就会产生睡症。


这个内容刚刚跟刚刚差不多,诸位可以看一下,就可以了,看看书。那第 40 页,要注意一下,第 40 页


呢这个第一段的下方,第一行的下方,思胜恐,寒伤血,热本身如果太过热,会伤到气,太过寒呢会伤血,燥能盛寒,咸伤血,甘胜咸,那在五脏里面呢,脾,肝是酸味,咸味,那这是中间呢是相克的,这个中间就是相克的味道,当有咸的时候,我们咸会过盛的时候,我们用甘味来制它,这是五味互相制衡的状态之下。那比如说我们想吃,辛就是辣嘛,我们吃酸辣汤,那酸很多会伤到肝,所以我们把辣的放进去,要金来制木,就不会伤肝了,不会伤肝了,这个是,这是一个观念。


那我们中医呢《黄帝内经》里面一开始理论上面就是告诉我们,热呢本身伤气,寒呢伤血,我们伤寒家,经方家,都是在开很多的热药,那我们知道寒伤血,《黄帝内经》就告诉你寒伤血,那今天有个人如果贫血,我们知道是寒症对不对,你寒症开寒凉药,我们知道贫血都治不要把寒去掉血才有机会恢复。很多地方都可以告诉诸位,瘟病派是不对的,经方也有寒凉的药,寒凉的药,我们用大凉的大寒的药,我们当然也有,但是我们不是全部都是那个寒凉的药。


天地之间万物的上下,天地万物都在天和地中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在天和地的中间,所谓阴阳者血气之男女,左右者阴阳的道路也,水火者阴阳的征兆,阴阳者万物之始人也,所以阴在内阳之首,阳在外呢阴之始。这里都是讲阴阳,阴在里面,是因为外面有阳固在外面,所以阴就不会丧失掉,那阳能够固在外面,阳那么听话的固在外面,是因为里面有阴在指使它在指导它,这两个是互相制衡的。黄帝说呢如何把阴阳奈何,阴阳的消长和变化是怎么样呢?齐伯就回答了,从这一段开始有一些治疗的法则就出现了。


齐伯说阳胜,阳里面你太胜了,身会热,这个时候如果腠理闭,所谓腠理就是肌肉跟毛孔是闭燥的时候,传入为这个阳来讲就是呼吸非常的短促,身体要用,利用身体的肢身动作弯曲呀,这种往后仰想办法呼吸,那汗不出而热,因为汗流不出来,这一段就是此肝。如果说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因为你热太盛,牙齿都干掉,牙齿是这个嘴巴里面很多的津液嘛,脾脏的津液,牙齿里面的津液都是脾脏,还有肾脏,肾主骨,牙为骨之余,那这个时候呢你以烦冤腹满死,如果阳热太盛,阳热胜没有关系,我们如果说,如果说皮肤毛孔可以发汗,这个阳热就散掉,就没有问题,那如果皮肤毛孔不发汗,里面又很热的,怎么办呢?当你遇到能冬不能夏,就是天气很冷的地方没有问题,因为天气冷的地方本来就不容易出汗的嘛,不容易出汗,那这个就不会有什么危险。那如果是夏天呢,又不出汗,这个你没有办法,你们如果说在过去是无法想像,现在就看到很多人是这样子,为什么?他从小到大他都在冷气间长大,他也不喜欢流汗,他认为说我这流汗身上会有汗臭,我就不喜欢流汗,他不晓得流汗是必要的,我们按照天地的法则,我们人如果说能够顺应事实来这个生养之道的时候,到夏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流汗,流汗能够把身上的热散掉,那新的津液会去取代旧的津液,所以流汗是一种常态,那正常的人要流汗,那他从小到大都不流汗,就到了 20 几岁很累,呼吸呀呼不过来,一运动全身燥热,很难呼吸,为什么?因为我们是用 3 万 6 千个毛孔再加上两个孔,3 万 6 千零两个,在呼吸,他呢是两个,那当然不够呀,虽然是两个比较大的,可是还是不够,还是不够。那这个时候我们要发表的药,发表的药,那发表的药我们有中药,解表的药,你吃下去以后流汗,发掉了。那这个是一种方法,在这里定下了"汗解法"。那这个如果你没有药在身边,我们刚刚介绍过阳极生阴嘛,阴极会生阳,燥热的状态之下如果你没有发表的药,或者是你吃了发表的药他还照样不流汗,这时候怎么办?用洗冷水,洗冷水,因为冷嘛,寒极,会生热,会产生大热,病人会得到汗解。


那这是阳热胜的话就是生热,如果是阴胜的话身体里面就是感觉会寒冷的,阴胜则生寒。那生寒的时候,汗出来都是很清澈的汗,代表里寒,那数栗而寒,寒则缺,这个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因为里寒很胜,我们讲里寒很胜,里寒很胜的时候如果外在的环境是热的,还可以,还可以活,如果是到了这个冬天,外面的天气之间,天地之间也是寒,里面又是寒,这就很危险了,这是阴阳跟病的形态,阴阳的变更的状态。这是一个最早出现齐伯提出来,要如何让阴阳平衡的一种方法。




第三节 阴阳调和


第 42 页诸位看,如何调整这个阴阳呢?齐伯说人之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所谓七损,女人的七字为主,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对不对,男人呢是八字为主,一八二八三八,那你要知道我们人生长、收藏这个状态之下,能够了解这个状态,按照这个状态来调理身体的话,就会很就能够长寿,那如果不知道,就容易提早就是老化得很快,那年四十而阴气至半,这就是最早的《黄帝内经》下的定义,40 岁开始呢,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开始衰弱了,超过 50 的时候,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阳就慢慢衰下去了,阴就慢慢胜起来,到年 60 的时候,阴痿气大衰,这个阳气大衰了,这个时候呢阴阳都不利,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这个人呢一定要下面实,上面是虚的。所以我们在望,如果这个病人走过来或者你在马路上看到有一个人走路,像在飘,感觉到好像是快要倒了不倒,快要倒了那个样子,都是这是上实下虚,这个不人走路不能飘,飘就会出问题。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阴阳消长,男女的这种状况,像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我要赶快开始吃去吃一些补肾的药,因为补肾年龄大了以后,50岁以后,肾器开始衰竭,我们前面都讲了,肾,这个五八六八七八这个八字后面都是讲肾脏,所以肾脏在管一个人的寿命有多长,所以补肾很重要。


那由于年龄的层次不一样,会产生不同的名称,表面上名称不同,但是同是一个地方出来,智者察同,愚者察异,中医的观念里面就是同症同治就是从这里出来的,只要症状相同,不管内症是什么,不管里面的症状是什么,比如说我们有些处方,这个处方看起来就是治风湿关节炎的嘛,那现在有个病人跑来,他不是关节痛,他就不跟你讲了,我就是关节痛,你就开处方他就好了,结果他实际上他是骨癌,你不用去管他是骨癌,你一想到骨癌你不会开方了,你就把他当成关节痛来治,中医就是同症同治。这个以后我们在介绍《伤寒金匮》的时候,我们开处方就是查他的症状相同的,我们就开,不管他里面的译名名字病的名称是什么,我们不管它,不管它。聪明的察同嘛,愚者察异这个不是我要骂人的,《黄帝内经》在骂西医嘛,他的名词很多,一大票,结果没有一个治看起来都很像,名字都不一样,那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最主要讲的怎么样?平常我们要保持平常心,恬淡、无欲、开心、愉快,这个时候都会有长寿的道理,长寿之道在这里面,绝对不可以去遇到我要怎么样怎么样,每天在争,这样就会短命。


如果我们把刚刚那个图,那个人在这边,东南西北,嘴巴在这边,43 页,这一段,天不足西北,所以西北方呢这是西北,西北方是阴。


造成的人的右边,右耳跟,这个没有像左耳那么敏感,因为右边是阴左边就是阳,所以阳在这边,阳就指敏锐,动力,它的能量,所以左边的阳比较强,听力左耳会比右耳那地步满东南,东南在这边,东南就比较平窄,有那个海呀什么样的,有很多湖泊,河流,地步满东南,不够完整,所以一般人呢左手不入右手强,左手不入右手强,当然有人是右撇子就有例外的。第 44 页,这个黄帝问他这样子呢,人为什么会这样子,岐伯就说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当你在专心注意在,做事情的时候或者读书的时候你手脚就不灵活了,因为你精气在上面。那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如果说我们人会感于邪,一般来说又比较弱的地方容易受到病毒,病的侵害,那个侵犯的人体,所以在上面呢右边容易感觉到,容易,比较生病。


在左边,在左,这个下边的话,下体的话就是在左边的地方比较容易受到病毒,这是阴阳不能两全的,不能全。


这个第 45 页呢,阴阳大论这个地方讲的呢,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我们说的真人,比如说我们前面介绍过了,他坐在,印度现在一个人坐菩提树下面,他在食气,所谓食气,他,你看他坐在这个树,这个树是这样子,树根像个板子一样,他坐在这中间,人坐在中间,靠在这个地方,靠在这个地方能坐到,盘坐在那边。其实大家观像它就是树,你看到树的始终也看不到,他就坐在那边就像树一样,所以地气在养他,天气可以养他,他靠在树上面,这个一个食气的动作,他自己光想着是树就好了,就没有耗掉很多能量,而且他不需要吃东西呀什么的。我们人呢就靠天地之间的气在生养,那天气呢通于肺,天上的气跟我们的肺是相通的,地气通于嗌,嗌就是我们的喉咙,喉咙,咽喉的地方。


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那六经为川,肠胃为海,这就是这一节就是说把人体的跟自然界放在一起,九窍呢,我们人有九窍,耳朵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就六个了,嘴巴一个,七个,所以上面有七窍,大便、小便的地方加起来,九窍。那这是水注的地方,所谓水注的地方满就会溢出来,所以我们常常有流鼻水,流口水,有时候晚上睡觉睡的很深,流口水呀这样,大便、小便呢,满就会溢出来。人以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以天之雨为名字,天地之间下的雨其实就是我们的人身的汗一样,就把,他这个就把人呢跟天以并在一起,阳的气,像天地的疾风。怎么暴气像雷呀,戾气像阳啊什么,这都是这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天之纪、地之道


在第 46 页,这里开始又进入很重要的地方,你读《黄帝内经》如果说天地之间阴阳你了解了,你只要了


解就好了,真的运用的时候就在现在这个章节里面。


所以呢,因为人呢跟天地之间是相通的,所以字的方法,任何的医学,《黄帝内经》下定义了,你如果治疗的方法不按照天之纪,不用地的道理,地有五味呀,天有四季的节气呀,有风寒、阻滞、燥热,地有五味呀,酸苦甘辛咸,你如果不按照这个方法来做灾害就来了,我们现在西药里没有这个,就不按照这个做,它按管理人,所以主材人工出来合成绝大部分都是酸味的,阿司匹林,阿什么都是酸味的,酸的都是肝嘛,伤到那边。


所以一定按照这个方法来做,如果疾如风雨,那个病来的时候急如风雨,速度很快,故善大治者,最好的医生呢病一开始就知道在皮毛上面,如果他只是皮毛的病,这个怎么讲皮毛呢,虽然我们开始用前面的观念我们来慢慢推理,老师你刚才说皮毛是肺,肺呢在人的上方,这是心脏,这是肺,人的上方这边呢统统是阳,那我们的手上的脉呢,这是手腕关节的地方,太渊在这里,这是寸,这中间是关,下面是尺在这个地方,上面是阳脉,抱歉,阳脉,下面是阴脉。


那我们就知道,哦,皮毛,肺,阳在这边,已经讲完了,已经推理过来了,在皮毛的时候很简单,你手,这个是皮肤,这是肌肉,你医生的手指根本没有压到皮肤上面,就是碰到皮肤而已,轻轻地碰在皮肤上面,你就摸到脉了,病就在皮毛。就是这样来的,你看,一路过来,所以如果你《黄帝内经》很熟,你一摸脉就知道病在皮毛,在表嘛,我们就给它定义,定义呢就是在最表面的地方,最表面的地方,那自一开始的时候病在皮毛,我们用针灸的时候怎么做呢?你不用真的下针下去,你拿到个针在皮毛下面刮一下,他的大汗就冒出来了,吓也吓死了,因为治皮毛不需要针嘛,你不要太过,治法呢恰到好处,这一刀下去把衣服割破,不把皮肤割破,超级的高手,那你拿针呢皮毛上刮一下就好了,汗就出来了,尤其小孩子,都给吓出来了,你不用真的下进去,那你比如说老师在肺上面,我们在尺者上面也可以,外观上面也可以,颌骨上面也可以,轻轻刮刮他就流汗了,因为病在皮毛上面。


那如果说病在肌肉,我们就治肌肉,针就下在肌肉里面,如果是经脉上面,我们就下在经上面,再次我们治六腑,其再次治五脏,当我们病从表肌肉一直到了五脏了以后,哈,按照《黄帝内经》来说半死半生,救活来呢一半,一半的几率,就是病进入到肝心脾肺肾的时候半死半生,那这个半死半生呢是很宽松的标准,那个很简单做到了,不可以哦,要是十个要九生,才是上公《黄帝内经》,我要想办法让你至少八生,不要五生,半死半生不行,不够标准。所以说呢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这是我们讲传染病,因为天之邪气嘛,害人五脏。 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你是吃坏东西了,喝了不干净的水了,吃坏,不干净的食物了,伤害到我们六腑,我们的小肠、胃、大肠、膀胱。 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地的湿气呢,如果湿气受伤的话,我们人受制于受,这个邪来自湿气太深的话,害得我们皮肉经脉,所以说天外的,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东西,我们知道传染病的时候会害了我们五脏,那湿气会害到我们皮肉、肌肉、筋骨。所以,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


这里《黄帝内经》讲的很清楚,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对不对,我们针灸学过,我们就知道,哦,老师,这个我们叫什么,巨刺,对称,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黄帝内经》里面这样讲,针灸大成,也这样讲,对不对,跑到文革以后大陆上就是左病左边扎,右病右边扎,哪里痛扎哪里,所以说从那个孙思邈弄了阿是穴以后,你是不是这是痛,啊啊啊,是是是,这一下就,这是他们的,就是一个孙思邈把阿思穴一研发出来以后,不用学了嘛,阿思穴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左病右治,右病左治,这就由阴引阳,由阳引阴。那这段讲的就是过和不及都不要,要恰到好处,那善诊者,最会诊断的呢察色按脉,先辨阴阳,我们先看它的阴阳,先辩它的阴阳,这个是,看它的颜色也知道嘛,先辨阴阳,然后看清浊而知部分,知道在哪个地方,比如说我们用举例,这个肺,我刚刚讲过,肺是清扬所在嘛,对不对,那现在有一个人吐痰,吐痰是浊痰,黄浊的痰,我知道病在肺嘛,因为肺是正常是清嘛,现在是浊嘛,病就在肺,对不对,那你如果摸脉一摸到肺脉浮起来的在皮肤表面上的,对不对,就可以知道是肺的问题。


那视喘息,听音声,就是中医的望闻问切,望闻问切都要会,听嘛,耳朵去闻,眼睛看,眼睛看,耳朵闻,这是中医的诊断的方式,然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判断这个人的病在什么地方,病在什么地方,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沈、滑、濇,而知病所生以治,如果他在治好。浮和滑,这是阳脉,这个字呢我们念色,颜色的色,沉濇色为阴,所以当你手摸上去脉的时候摸到阳脉,浮和滑,这就属于阳脉,你摸到尺脉是沉和色(濇),色也有这个意思,色,那力量不大,常常也会有时候摸不到,哎呀,感觉好像有又好像没有,濇,对不对,阴的脉是这样子的,那你如果说你现在摸到寸脉,阳脉,这个,老师,阳脉很沉呢,你阳不足了嘛,对不对,那如果摸到阴脉,阴脉怎么搞的,又变得又浮又大,阴太盛了,阴和阳必须要平衡,要自衡,太过不行,不及也不行,那定义我讲过了,寸脉呢,这里为什么叫寸,实际上因为从这里到鱼际是寸,实际上真正的脉它只有 9分,不到一寸,从这个关下来呢一寸的距离才是我们的正常脉的范围,超过一寸就代表过了,太过,太过了,要往尺去了,太过了,这是阴阳辩证。我们看它的浮脉、沉脉、滑脉,脉的滑,流行,脉里流行,还有濇,我们就知道病在哪个地方。


第五节 77 难与 75 难经:肝癌治疗


在《难经》里面呢,77 难它说,上公治胃病,我们有上工、中工、下工,比如说肝有病,肝有病的时候我们先去实脾,肝有病的时候我们要先治胃病,因为我们知道肝脏生病会传到脾脏去,所以我们先去治脾,这叫实脾,这叫上公治胃病。第 75 难呢讲的非常的听得懂的话,你就会治一个很重的病。这个第 75 难呢它说东方实会西方虚,西方虚,东方是木呢,西方是金,治疗泄南补北。


原文上面金不平木,实际上这个不删掉,这个不就害死了不少人,真正我们讲内经里面说,有一个脏不平衡的时候,一个脏不平衡,要用所剩的脏来平它,比如说肝脏,肝木有问题的时候,金呢是胜木的,金是克木的,所以用金来平木,用金来平木,那如果是金来平木的时候,现在肝木很胜,现在东方是实,东方是实,这里主要讲到的一个地方就是什么?这两句话,当我们如果是肝有问题,肝有大实重病的时候,金呢,因为金很虚,所以金这个就自衡肝木,这个时候肝木就一直严重起来,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实,如果我们去平壮土,肝有问题的时候你就补土,你补土的这一个好处就是什么土生金,可是你途再怎么土生金,因为肝太实了,力量觉得不够,力量觉得不够,所以在 75 难的时候就提出来了,我们要泄南补北。


为什么要泄南补北?北方是水,南方是火,五行里面呢水是克火的,水是治火的对不对,你如果把火一泄火,泄南方了,一泄火,一泄火的时候肝自然而然会去救火,就多给它点木头,肝就会由实变虚。那你水一旺起来的时候,水虚生木,肝本来就已经很大了,肝是王,最大的,那是最严重的,这个时候你一去纵深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肝是最大,最大的时候我们去壮不会让它更大,为什么?已经是极限了,已经是极限了,这个时候呢母能令子虚,它的肝木会往肺脏走,往火里面走,当那个肝的木进入火的时候不断的燃烧,肝就会虚,那对金生水来说的话,子,水是不是子,金是不是母嘛,对不对,子能令母实,所以一个动作一补水的时候肝的木疏解掉了,金的气旺起来了,金旺起来以后去治木,所以我们就会去补水来泄火,当你去一泄火的时候,因为火过来,那个水过来把火灭了,火变得很小,肝木自然在里面能够接收它,这是一个治症的原则,因为五行嘛,我们有肝,现在心脏,这个火有问题了,土有问题了,金有问题了,水有问题了,治法是一样的,所以难经 75 难的时候就提出来要泄南补北,泄南补北,当泄南补北出现的时候这句话就改变了,子能令母实呢,这是病因,母能令子虚,这是治疗的法则。


所以当我们去补水的时候是一举两得,所以说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跑来,肝癌肝病,那肝肿的很大了,如果只是实土,实脾,只能实脾的话,就算那个肿的很大了,你把脾变得很小了,你再实脾有限,肝的病还在那边,只有一个好处就是土生金,你土生金都很弱了,因为太强了嘛,至于能不能治好病,很难,所以 75 难才会提出来泄南补北,当你遇到东方实西方虚的时候泄南补北,就是这个意思。泄南补北的原因呢就是希望金能够去平木,这个五行的观念就起来了,慢慢就接近起来了,这就是为什么可以治好肝癌的原因。在这里提出来的原因呢是在后面这边,大家看 47 页,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刺,可以去治,如果病很胜的时候我们要等它衰落下来,不可以去与病争,等它衰落下来要等时机,等时机。所以如果时机到了时候下重手,病很衰下去,人我吃下去以后胃口开了,赶快追击,赶快追击。


如果是轻而扬之,轻的话我们有宣扬的发法,比如说发表、发汗呢,重而减之,病重的时候我们就减少,采用固守的方式,所以,治病好像作战一样,病在大战的时候病很胜,很旺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固守,固它的元气,然后等到固了元气,病治的比较衰弱的时候我们就要去静及,这里就提出来这个方法。所以我们,常常会在变动,比如说,我们利用土的王时,我们治个肝病,东方实,正好呢在夏秋中间,夏季的末,秋季的初,交接的地方,前后这个礼拜,这是脾脏的王时,这个时候脾气是最旺,脾气当旺的时候就是你不要去动它,因为天地之间的都养着脾脏,这时候你下手的时候你不用去管脾脏,脾脏不会受伤的,这两个礼拜给你的窗户打开来了,治病的时机来了,狠狠的治,清除一遍,再,时机还,窗户快关起来的时候赶快收手,绝对不会伤到它的脾胃里去,所以治病呢时机很重要,时机很重要。


当你王时不开的时候,不进入王时的时候,我们就利用固守,看他的病是很胜,的时候我们就停,很胜就是说这个病人很严重,没有胃口,大小便不通,那我们就想办法给他开点胃口的药,然后大便出来了,就不要去动它,等到时机到了开始下手,病人吃了胃口开始,了,了之后我们开始下手,下手的时候如果要攻的时候,一次攻一次,不要攻太多,这是我们临证上面也会面临到的问题,这一段讲了半天,47 页讲了半天讲的就是这个,讲的就是这个。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 ,所以我们会有些开厚味的药,开一些厚味的药,开一些温热的药,如果病在高的地方,所谓高在靠近喉咙这边,靠上焦的地方,那我们采用汗法、吐法,我们就是休息一下。


第六节 病于表-汗法


第 47 页,形不足者我们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所以我们有用温的药,灸也是一种温的,补药我们用,厚味的药来补药,因为他精不够嘛,精气不够,当然我们要看精不够在哪个地方,来治,病在高的地方,


我们要采汗法和吐法。


两种方式,一种是你本身开的就是吐药,这个药一吃下去就会吐,那你说,老师,那么厉害,那你说你喝肥皂水也会吐呀,对不对,很多都可以吐,这是一种,这是形,这是形。什么叫神呢?你开处方很对症的时候,它这个病上中下都有,当你很对症的时候上面的该吐的吐了,下面的该走了就走了,上吐下泻一起来,就结束了,这是神。


吐不见得是一定用吐的药,而是吃的药反应出来会有一种吐的现象,那如果病其下者,引而竭之,我们要攻下,比如说你是攻下的药,这里开始黄帝内经下了治疗的法则在这里面,治疗的法则,所以我们有汗法、吐法、下法都从这里出来。 中满者,写之于内,如果是中满,肚子满了,我们要攻下,攻下的时候有时候呢,会从大便排出来,从小便排出来,就是水利呀,都会有这种现象。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在,表,我们先就下定义了,阴阳表里的表,病在表的时候我们采汗法,当然了,张仲景在用汗法的时候有些禁忌,禁忌,这里我们还没讲到三汗顿,基本上这个都是张仲景当初看到,要发汗,怎么个发汗,用什么药去发汗,叫看神农本草经。那张仲景那个时候还没有《本草纲目》呀,《本草纲目》明朝的嘛,是不是,李时珍。张仲景死了好一段很长时间才出的《本草纲目》嘛,所以他都没看过,对不对,所以你们要不要去考证,他绝对,他的处方绝对不是按照《本草纲目》里面的药性开的,同不同意,他是按照《神农本草经》药性开的。


如果其慓悍者,按而收之,所谓彪悍就是有巨痛,病来的速度很快,速度很快,巨痛,比如说这个痛风,痛风,那么按而收之,就是采按摩推拿的方式,那我们针刺的方法呢有,你针下去,比如说脚踝整个,我痛风痛到手掌上,整个手掌肿起来,我们针下进去以后呢轻轻在手掌上按,按摩,轻轻地按摩,然后按摩从,比如他这个手掌这边痛,你针从这边下进去以后,按摩按摩按到这边来,把针拿起来,针拿起来以后然后再下,再下按摩,连续几次痛就去掉了,这就是所谓的按而收之。实者的痛呢是巨痛,而且是持续的痛,持续的痛,那散而泻之,要把这个气散掉,用散法,所谓散法就是我们的按也是一种散,我们下指穴也是散,实的话虚痛不一样,我们的虚实的痛,虚痛呢是隐隐作痛,那有时候痛有时候不痛,实症的话管你的,24 小时都在痛,那就是实症的痛,因为它长在那个地方有个东西在那里,当然会持续的痛。


然后我们审其阴阳,以便刚柔,这个柔汗刚看他的阴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为什么讲阳病治阴,当阳有病的时候,我们一发现了阳病,比如说我们现在知道大肠这个人便秘了,一看他便秘我们马上去先去治阴,为什么?因为你如果不治这个便秘会影响到阴,所以阳有问题会影响到阴,所以我们先去顾阴,这样病就在阳,就不会进来。同样的,阴有病的话会影响到阳,我们先去顾阳,阴就不会再,病就不会再进来,比如说肝病,肝病的人呢便秘,大便就不那这个时候我们先马上调他的大便,你还没有向他去治肝,先调他的大便,那病就结束了,它就不会再进,那肝病到后来大病都没了,小病也都没了,这个时候你再去通大便,通小便,太慢了,所以一开始治病的时候就让他大小便通上,先把阳顾这个时候我们再去慢慢退他的阴,那就病就不会再往前进,就很好治,这是黄帝内经里面的原则,所以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胁引之,我们在身上看到很多,比如说那个,那个裤子一拉起来腿上面,手臂上面很多的青筋淤血,血实你可以看到,那个实际上我们真的做针灸是这样子,看到血实的时候有淤血、青筋的时候统统给它放掉,可是实在是没有时间呀,真的是,临床上真的是没有时间,你再弄的多,你一个一个在那边放,一个人就占掉了,那个人腿一票那个青筋你怎么办,对不对,你找大的放,找大的放,就是这样子的,那有的人呢,今天刚好病人不多,你给他统统放掉,再开药,速度会不会很快,因为你把淤血大部分都放掉了嘛,那药物下去就很快,对不对。那如果说你根本没有放,光药物下去攻,那时间就要比较长,比较长。气虚,牵引他,用针灸,气不足的人我们用针灸来导引他,所以才会针灸里面才会有虚则补其母,经过上面的气血的时候我们用他的母穴来做,我们用补的手法来治,这是导引,使气血恢复到平衡,这就是我们这一篇介绍这个阴阳印象大论。


倪海厦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