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十四章、萨曼家族及其世系

2021-06-13 13:23 作者:数学九十分  | 我要投稿

译自《The History of Bukhara:Translated from a Persian Abridgement of the Arabic Origin by Narshakhi》,An account of the house of Saman and their lineage

关于注释的说明:
无说明:英译本每页脚注,对于ABCD等字母的含义需看《前言》、《绪论》

译者注:译者注

尾注:英译本正文后的note部分

属于放飞自我的翻译,仅供参考,不具备严谨学术价值

阿萨德·本·阿卜杜拉·古筛里(Asad ibn 'Abdallah al-Qushairi,原文有误,实际是盖斯里[Qasri][1])担任呼罗珊总督后便一直在任上,直到回历一六六年(782-783,原文有误,实际是一二零[738])去世。相传其人颇具才干,性情宽仁。考虑到当地的稳定,他对呼罗珊本地的世家大族(the great[2] and old families)颇多照拂,同时对阿拉伯人贵族与波斯本地贵族均保持着敬意;这时萨曼家族的先祖萨曼·胡达(Saman Khudah)自巴里黑(Balkh)避难至谋夫(Merv),遇见了阿萨德,阿萨德对他甚是礼遇[3],并制伏了萨曼的仇家,护送萨曼回巴里黑,萨曼便从阿萨德处皈依了真主。他之所以被称作萨曼·胡达,是因为他曾建起了一个名叫萨曼的村子,因此世人便这么称呼他,就如同布哈拉的统治者被称作布哈尔·胡达一般。当萨曼喜得贵子时,出于与阿萨德的友谊,他便给儿子起名叫阿萨德。阿萨德便是老练埃米尔(the late[4] amir)伊斯玛仪·萨曼(Isma’il Samani)——[5]伊斯玛仪·本·艾哈迈德·本·阿萨德·本·萨曼·胡达——的祖父。萨曼是巴赫兰·楚宾王(Bahram Chubin)之后。在阿萨德时期萨曼家族的势力与日俱增,直到它所能达到的程度。
库巴维说,纳尔沙喜曾摘录了穆罕默德·本·萨利赫·莱喜和阿布·哈桑·麦丹尼两位的著作提到的故事:阿萨德任职期间,有个神秘人出现在布哈拉,并劝告布哈拉的民众信奉伊斯兰教,这其中大部分人都是要缴纳人头税的齐米(Dhimmis)[6]。有一批人听了他的话改信了伊斯兰教。当时布哈拉的统治者是笃萨波提(Tughshada)[7]。他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恼火,因为他打心底就不信真主。他致函总督,谈及那个(宣传伊斯兰教)导致当地动荡不安的人:“此人煽动百姓犯上作乱,虽然[被他煽动的百姓]都说已经皈依真主,但这无疑是口不对心。他们即使在公众场合大声诵念,但心里仍然想着原来信仰。凡此种种[若不阻止将会]导致当地甚至整个王国动荡,并且人们会[通过信奉伊斯兰教来]逃税漏税。”看完这封信后,阿萨德便传信给他的税务官沙里克·本·哈里斯[8](Sharik ibn Harith),命他将这伙穆斯林抓起来,并将他们交给布哈尔·胡达面前,任其处置。[9]
据说这群人(被抓)时正在清真寺里,他们嘴里还在念念有词、大声诵念着:“我确信,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我确信,只有穆圣方为真主至虔诚的仆人与使者!”[10]他们还在大声诵念着:“噢!穆圣!噢!阿哈默德[11]!”[12]然而笃萨波提还是下令砍了他们的头,没有给他们机会求饶。之后还有四百人被斩首(decapitated)[13],其头颅堆在绞刑台(gibbets)示众。还有部分打出阿萨德总督名义的人则作为罪犯押送至呼罗珊交给阿萨德(处置)。这群人当中没有人叛教,所有活着的人都是穆斯林。阿萨德也没有阻止他们继续保持伊斯兰教的信仰。笃萨波提死后,这群人又回到了布哈拉。【只有主知道[14]

[1] 尾注216:阿萨德·本·阿卜杜拉·盖斯里是倭马亚王朝名臣,在他兄弟哈利德·盖斯里(Khalid al-Qasri)任伊拉克与东部总督(governor of Iraq and the East)期间(回历一零五至一二零年[723-738])两次担任呼罗珊总督(回历一零五至一零九年 [723-727]、回历一一七至一二零年[735-738])。见卡埃塔尼(L. Caetani)《伊斯兰编年史(Chronograpbia Islamica)》p1515(回历一二零年事)。阿萨德·盖斯里死于巴里黑。关于他的兄弟,见p1605(回历一二六年)

译注:哈利德·盖斯里为倭马亚王朝哈里发希沙姆(724-743在位)的股肱之臣、头号心腹,权势无人可比,后失宠。

[2] E本作noble,B本作(take care)of the citadel(原文)

[3] 尾注217:有关萨曼其人的史料来源都是由居士蒂(Justi)《伊朗姓名手册(Iranisches Namenbuch)》p281提供。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加尔迪齐《记述的装饰》(柏林,1928)p19,列举了自阿丹以下的家谱世系;与穆喀达西书p338。一些史料说萨曼是一个邻近巴里黑的小村子,另一些史料则说是在撒马尔罕附近;马夸特在《妫水与那密水考》中支持一个假设:这个名字是从巴尔马克家族的事迹中借用来的词。这个假设的出处见赫茨菲尔德(Herzfeld《祆教史(Zoroaster)》p761;《撒马尔罕史》页64b给出了萨曼王朝的家谱(从萨曼开始往上):Saman ibn Jayamthyan ibn Nushrd (大意为新年?) ibn Samtghan ibn Bahram (Chubin)

[4] A本作late,B、D、E、F本作amir al-radi(content amir,令人满意的埃米尔)

[5] 译注:原文为i.e.-,拉丁语id est 的简写形式,意为“就是……”,i.e. 印作斜体或不印作斜体都可以,后面用逗号或不用逗号也都可以。

[6] A、C、E本作Dhimmis ,B、D、F本作villager(村民)

译注:齐米,原意为“被保护的”,伊斯兰教称“(被)保护民”的术语,是指在以沙里亚法规为基础的伊斯兰国家中信仰其他一神教的人(有经者),而多神教与无神论者则不在被保护的范围内。这一词汇最早指犹太教徒,后来扩展到了基督徒、琐罗亚斯德教信仰者,甚至佛教徒,及所有的非穆斯林。但他们生活上有限制:不能穿绿色衣服、不能骑马、不能随便建新宗教场地、宗教场地不能高于清真寺、交吉兹亚税、作证证词不一定被法官接受。另若放弃有经者身分(如放弃一神信仰)或故犯伊斯兰国家规范(如公开宣称伊斯兰非真理),则不再受保护(包括生命及财产上的保护)。

[7] 译注:即两唐书所记之安国国王,开元七年(719)还曾向唐上表乞师以抗大食

[8] B本里这个名字变成regarding this affair(即变成:阿萨德就此事传信给他的税务官)

[9] 尾注218:这段事迹被·弗洛登(G.Van.Vloten)翻译,并附评论,刊于《阿拉伯统治研究(Recherches sur la domination arabe)》(阿姆斯特丹,1894)p24-25。根据其注释2阐述了《塔巴里史》卷二,p1611所提到的回历一一九年(737)阿萨德送突厥少女给呼罗珊的德赫干们(Dihqans用来换取被俘虏的穆斯林的说法。但全史卷五,p152则没提到送突厥少女;卡埃塔尼书p1493-1494(回历一一九年),都没有提到布哈拉的事迹,而且布哈拉当时是由西突厥(Wen-Turkish Empire[实际应该指苏禄的突骑施]的突厥人在占据,并非河中本地人。因此凡·弗洛登的假设也受到了一些质疑,见巴托尔德在拉德洛夫(W. Radloff)著《蒙古利亚的古突厥铭文(Die Altturkischen Inschriften der Mongoiei)》(圣彼得堡,1894)中所撰之《古突厥铭文与阿拉伯文史料(Die Altturkischen Inschriften und the arabischen Quellen)》一文。

关于沙里克·本·哈里斯,弗洛登书作Muqātil Sharik ibn Harith.但他没给出处。

[10] 译注:原文为“I testify there is no God but Allah, and I testify that Muhammad is His servant and messenger.”由于这是古兰经里的片段,我对古兰经不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还望阅读过古兰经的诸位能不吝指教

[11] 译注:原文为Ahmad,在《古兰经》中这是穆罕默德的名字;用作人名则有阿赫马德、艾哈迈德、阿合马等

[12] 原文为Oh Muhammad, Oh Ahmad!

[13] decapitated或作“hanged(bi dar kard)”,为了前后一致,我将其解释为gibbets;bi dar kard在中古波斯语中意思为“被钉在十字架上”。

[14] 原文为God knows best



二十四章、萨曼家族及其世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