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
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
《左传·闵公元年》
【原文】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
书曰“仲孙”,亦嘉之也。
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公曰:“若之何而去之?”
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
公曰:“鲁可取乎?”
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昬乱,霸王之器也。”
【今译】
冬季,齐国的大夫仲孙湫到鲁国,前来省难,因鲁国的庆父杀了鲁国国君,到鲁国吊唁,对祸乱表示慰问。
《春秋》一书称仲孙湫为“仲孙”,亦嘉之也,也是赞美他。
仲孙湫归,回到齐国国,对齐桓公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不铲除庆父,鲁国的灾难就没完没了, 没个完)。”
齐桓公说:“如何除掉他?”
仲孙湫回答说:“庆父的野心还没死,祸难不尽,变乱不停止,还没完,将会自取灭亡,您就等着吧。”
齐桓公说:“鲁国可以取得吗?”
仲孙湫回答说:“不行,他们犹秉周礼,还遵行周礼。周礼,所以本也,是立国的根本。下臣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就像大树,躯干必然先行倒下,然后枝叶随着落下。
“鲁国不抛弃周礼,未可动也,是不能动它的。国君您应当安定鲁国的祸难,并且亲近它。亲近有礼仪的国家,依靠稳定强大的国家,离间内部涣散的国家,灭亡昏暗动乱的国家,这是称霸称王的方法。”
【赏析】
庆父是春秋时鲁桓公之子,鲁庄公的弟弟。
鲁庄公去世,在鲁庄公死后的几年时间里,庆父与其嫂哀姜(鲁庄公夫人)私通,庆父与哀姜串通派人先后杀死继位的两个国君:般和闵公。
庆父极度荒淫无耻,作威作福,制造了鲁国的混乱, the crisis in the state of Lu,国内局势因此动荡不安,给鲁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因此齐国的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曾叹息地说:“庆父不去,鲁难未已”。
后人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之为“庆父”,Qingfu.
后来用“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比喻不把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清除,灾难就不会结束,国家就不得安宁。即首恶不除,动乱不止。there will always be trouble until he who stirs it up is mo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