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杂谈】Netflix将拍摄《三体》剧版?不太靠谱

全球最大付费流媒体平台Netflix(网飞/奈飞)拿下了刘慈欣小说《三体》的海外改编权,三体宇宙、游族集团与网飞将联合开发制作《三体》英文系列剧集。
昨晚此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小说《三体》在中国科幻迷心中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即便在世界科幻界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而该作品的影像化改编一直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

我先以一个中国读者兼中国观众的身份说一下自己的结论吧:于情于理,我都希望这次合作拍摄计划流产、失败,网飞若真拍出一部《三体》剧集,我所能想到的几乎全是坏结果——换言之,无论拍好或拍砸,美剧版《三体》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当然,我个人认为美剧版《三体》很可能会拍砸,因为它前面横亘着三道大坎:
一、 主创们能不能懂《三体》?
二、 如果能懂,那能不能拍?
三、 如果能拍,又能不能拍好?
其实,单从目前公布的主创及监制人员来看,美剧版《三体》的卡司阵容是相当不错的——

特别是原作者大刘与英文译者刘宇昆也会共同担任制作顾问,多少能让人心里踏实些……
然而,我们怎么都绕不过里面最大的槽点和雷点“2DB”:大卫·贝尼奥夫(David Benioff)和D·B·威斯(D.B.Weiss),他们将担任美剧版《三体》的编剧和监制。

实事求是说,这两人并非一无是处,去年《权力的游戏》最终季烂尾的责任,也不能全推到2DB头上,可仅仅凭最终几集透露出来的“不作为”态度,观众们怎么骂他们俩都不为过。
相比起2DB令人质疑的能力水平,更大的问题是改编《三体》本身的高难度。
去年年初詹姆斯·卡梅隆和刘慈欣碰面时,卡梅隆就曾承认要拍摄《三体》难度很大,如果要拍电影,得按6部电影的体量去拍,才可能拍出该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卡梅隆认为,《三体》有大量篇幅都在讲述超光速移动等科幻理论,这是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上编写故事,想把这个故事用影像呈现出来,需要付出和写书一样多的时间和精力。
相比起电影,剧集虽然在时长上更为讨巧,但对剧情流程和细节把控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不管由谁来拍,这个客观困难都绕不开。
放眼世界,也许真的没有谁能比网飞更有意愿和实力来拍摄《三体》电视剧了:近几年,网飞积累了大量投拍外语剧集的成功经验,包括西语剧《纸钞屋》、韩语剧《王国》、日语剧《全裸监督》、中文剧《罪梦者》《谁是被害者》等等,不仅资金管够,还大胆放权进行本土化运作,充分保留了各个国家地区的原汁原味性,很够意思。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网飞每年都会推出大量项目,精品剧一定程度上是依靠庞大基数堆出来的,它的“失手”之作同样不少,比如华语剧集里,也有类似于《极道千金》《彼岸之嫁》等不理想的作品。
另外让人在意的是,无论英语剧还是外语剧,网飞出品的“爆款”更多是原创剧集,如《毒枭》《怪奇物语》等等,改编剧,尤其是外国小说改编剧的成绩就不算太理想了……
去年底的《猎魔人》品质算不错了,也还是受到了大量的非议,而像今年初推出的《副本》第二季,水准大幅下滑,网飞干脆取消了第三季的拍摄计划……偏偏人家现在是个IP收割器,连《One Piece》的真人化都不放过……

面对《三体》这个大IP,网飞是打算只出钱出LOGO,放权让中国人去拍剧,还是牢牢抓住主导权,按自己班底的理解去拍剧?以《三体》原著的体量和影响力,以及主创监制的名单来看,很显然是后者。
硬件技术方面,我们不用担心网飞会小家子气,而有了Netflix平台的助力推广,《三体》能走到更多世人面前,甚至可能复刻美剧《权力的游戏》为原著小说《冰与火之歌》带来的影响——但除了这两个优点,剩下的似乎都是隐患了。
单从创作层面而言,我很担忧与我们存在文化差异的西方的创作者能否理解《三体》里的精髓,里面充斥着中国发展历史痕迹,区别于西方科幻的中式思维,特别是“大政府主义”、生存哲学等理念,对别人而言颇为“政治不正确”。
出于一名中国读者/观众的私心,我始终希望能由中国的创作者来拍出一部优秀的《三体》作品。



事实上,国内已经有过多次尝试了,比如2015年就拍摄完成可一直捂着没放出来的《三体》电影版(不见人是对的),今年又陆续传出了新电影版和新电视剧版《三体》的消息,但要说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改编,却是一部由粉丝牵头自制的动画番剧《我的三体》。
《我的三体》如今已经拍完了三季,后面的《罗辑传》和《章北海传》影响力越来越大,好评也越来越多,可见,相比起画面技术上的要求,中国观众更在乎的是对原作精髓的把握。
我一直认为动画是比真人影视更适合展现科幻作品的类型载体,因此,对于真人剧集,我更期待的是艺画开天和哔哩哔哩联合出品制作的动画版《三体》。

再退一步讲,目前《三体》还缺乏可以被改编成真人剧的优越条件,好饭不怕晚,再多捂些一些年出真人版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如果只是单纯艺术创作方面的忧虑倒也罢了,真正让我担心的是作品之外存在的麻烦。
在如今这种敏感的舆论环境下,让外国人来拍摄中国的大IP作品,这一行为本身就带了些许“原罪”——许多人害怕网飞会对《三体》进行各种面目全非的魔改,昨晚消息出来没多久,就出现不少段子手了。

比如依据当下美国社会现状,新编了叶文洁(Wendy Leaf)的人物背景,还挺像那么一回事的……
玩梗归玩梗,制作方对《三体》进行“本土化”改编的可能性的确不低(我个人也不看好大刘在主创团队里有多少话语权)……我们可以不在乎背景和形式上的翻新,但却无法忽视精神内核上出现理解偏差,甚至是夹带私货与刻意歪曲。
现如今美国的文娱界已不像过去那么“纯粹”了,上半年出的美剧《反美阴谋》和《美国夫人》,背后的政治隐喻就很浓厚,更别提即将在9月底推出的迷你剧《科米的规则》,该作品根据前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James Comey撰写的同名书籍改编,讲述了2016年美国大选前以及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的一些“趣闻”。

在现任总统还在位时、2020美国大选前夕,推出这样一部有明显政治倾向的作品,看来美国的创作者们都懒得遮掩自己撸起袖子下场的行为了……
诚然,网飞和上述美剧都没什么关系,它平时的影视剧集也尽是些人畜无害的作品,但身为实力最强的流媒体,它依然难以“免俗”。
就在几个月前,网飞出过一部名为《杰弗里·爱泼斯坦:肮脏的财富》(Jeffrey Epstein: Filthy Rich)的纪录片,通过幸存者的讲述,揭露爱泼斯坦如何利用其个人财富和权势对他人施虐。

爱泼斯坦何许人也,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尤其是他去年在监狱里死得不明不白的结局——这部纪录片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在今年这个时间点出现,很难让人相信其背后没有别的政治目的。
美国影视作品热衷于政治题材无可厚非,我说这些题外话,只是想表明,没有任何人能够完全超脱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立场,文创产品在兼具商品和艺术品属性外,往往也会带上若隐若现的政治属性。
别忘了,网飞在全球摧城拔寨、傲视群雄至今,依然没有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想要把《三体》拍成中国观众和西方观众都能理解、认可并喜爱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网飞在制作时必然会做出一定取舍:是尽量偏向中国观众喜好,以期未来能打开中国市场?还是照顾订阅用户的口味,维护好自己庞大的基本盘?这个选择不言而喻。
我们应该相信优秀作品具有文化的跨越性,但在看到成品前,也应不吝于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拍砸了,落得一个“中外观众都不买账”的结局,那是折损了网飞和《三体》的招牌;如果某种程度上拍“好”了,科幻设定拍得到位又精彩,内里却变成了西式价值体系,到时候心情复杂的中国观众又该如何作想?

说一千道一万,即便《三体》获得过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在中国科幻迷心中有着极特殊的地位,时至今日,它依然没有火出圈多少,等美剧版《三体》面世时,它大概率会惹上许多无妄是非。
国内现在“红线思维”拉得很紧(其实国外也一样),导致许多原本可以正常谈论的事情会变得奇怪,最后总会变成各种论“屁股”的站队——《三体》会陷入无意义的舆论旋涡,这是最糟糕的结果,却有可能成真。
因此,我衷心希望这次合作拍摄计划终止,等到未来某一天中国的影视制作环境与实力接近乃至媲美如今的好莱坞时,再把《三体》真人版提上议程,否则就永远别真人化……尽管这看起来只是个奢望罢了。
【也欢迎关注我公号“有爱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