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框架及过渡语
一、框架:
朋友圈:选图;文案;定位。散文、诗词都可以使用。适合情景交融的作品。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插画:选图;抒情句;一字图章。适合概括风格,情景交融的作品。比如《沁园春·长沙》,有动词有形象描写的也很适合用插画。比如《荷塘月色》,特别适合在赏析词句的时候使用。
微电影:对比镜头;特写镜头;台词;自白;短评;导演争议会。比如《荷花淀》以及史传类的文章都很适合使用,可以回到历史现场,有一种演绎的感觉。
百度:比较适合争辩类的课文,比如给出词条找错误,可以锻炼学生的媒介素养。比如《登泰山记》以及其他议论类文章。
表情包(心情变化轨迹图):适合有明显心情起伏的,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赤壁赋》都是可以使用的。【小说类的也可以使用,比如《促织》】
超级演说家:谈论自己的观点,可以设计对比。比如《归园田居》和《短歌行》,先试演说家的发言,再是评委的点评。
辩论赛:找出论点,逐个击破。最后感受理性的魅力。比如《答司马谏议书》。
学写文体:新闻评论、颁奖词等等-实用类文本可以设计写颁奖词或其他的大任务,去找事件+精神,精神也可以是科学精神。因为实用类文本本身的要求就是会读会写,提炼出要点并且学会写作是对学生而言很重要的。那课后任务自然可以布置写作练习。(另外可以从目的角度去评论此文是否达到目的)
二、过渡语
初读: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家要做好圈画,一边读一边思考。
点人:
我喜欢你自信的眼神,你能来说一说吗?
红衣服的女生,请你来谈谈你的观点。
互评:其他小组赞同他们的说法吗?其他小组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朗读:
一句引导+预备起。
大家读得真投入,读出了重音、停顿,也读出了感情。
大家读的时候如果有字音字词不理解的,老师也会走下来,你们随时举手提问。
鼓掌:她说得真全面呀,大家能给他鼓鼓掌吗?
讨论:在小组讨论时,大家要分工明确,做好记录、发言等任务的分配。下面开始你们的讨论。
三、遇到没准备过的文章
找作家风格。比如曹操的古直悲凉,逐字分析,或者挑最重要的一个字讲透。又比如李白的诗仙,仙体现在何处,用几个维度去概括。
找题材特征。《桂枝香·金陵怀古》虽然之前没有,但是是一首怀古词,就可以找怀古词的特征,古是什么,情是什么,前人有没有写过类似的?比如登高和秋都是古之伤心人的聚集处。从古到今,从国家到自我,历代文人的感慨之广。又比如《答司马谏议书》就是典型的书信,那可以寻找书信体的特征,肯定不是很激烈的,而是比较亲切的。可以设想对方看到书信会怎么想。
找对比角度。如果有能力的话,直接做一个对比的群文阅读,还能体现博学的程度。
注意去品味意象的不同特征,比如孤舟和舟就不一定是一样的,咬文嚼字,把一个段落嚼碎了去看。